2025年9月消息:极飞科技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全球领先的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天河区。截至6月底,其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全国超900个县,以及近60个国家和地区。
极飞采用“产品自主设计+核心模块自产+非核心模块外协加工+最终自主集成生产测试”的混合生产模式。产业链分布在珠三角各城市——在广州研发,电机、贴片制造、螺旋桨等环节在深圳进行配套,工厂则位于东莞。
旗下产品有农用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等,覆盖农业生产全流程,以及水田、旱田、果园等田地形态,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与效率痛点,推动农业数字化、精准化与智能化发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去年营收计,极飞在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为10.7%,位列行业第二;在农业无人飞机市场占有率为17.1%,同样位居次席。排名第一均为大疆,市占率分别为36.6%、59.0%。
极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彭斌是一位出生在福建三明的80后,22岁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曾在微软工作两年,2007年合伙创立“XAIRCRFT”(极飞科技前身)。从航模做起,随后拓展至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飞控系统,并涉足科考、巡检、物流等多个商用领域。
不过随着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迅速崛起,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彭斌嗅到了危机,果断带领公司转型。2013年,他带领团队到新疆调研,看到农户正在棉田打脱叶剂(棉花在成熟采收之前,需提前一个月向棉株喷洒脱叶剂,加快叶片脱落,避免叶片过于稠密影响棉桃采光生),立刻萌生了一个想法,随即用塑料瓶、泡沫盒和随身带的无人机,拼凑出一台简易植保飞行器,在田间完成了首次试验。
受此启发,彭斌决定All in农业赛道,次年公司更名为极飞科技,2015年推出首款植保无人机,成为中国首批将无人机投入农业生产的企业之一。随着技术迭代,极飞的产品从单一无人机扩展到农业无人车、智能相机、智能阀门、智能施肥机等产品,并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实现远程操作与实时监测,提供无人化农业解决方案。
在去年11月举行的XAAC 2024 极飞科技年度大会上,围绕“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公司推出了P150 Pro/P150s/P60 Pro农业无人飞机、APC3农机自驾仪、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多款智能农机装备。
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极飞出售的农业无人飞机在中国内地的累计作业面积超过10亿亩,累计作业时长超过930万小时。今年以来,单日作业的最大数量超过1.8万台。
2024年,极飞科技实现营收10.66亿元,同比大涨73.3%;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7亿元。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至3.71亿元,占比已从2022年的24.1%升至34.8%。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08%至7.4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9.1%至1.3亿元。农业无人飞机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8.6%、81.2%、87.8%、89%;销量分别为10324套、10308套、21421套、17692套。
当然,极飞科技并非高枕无忧。首先,虽然农业无人机销量增长迅猛,但主要依赖降价放量——2024年平均售价同比下降9.76%至4.37万元/台,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75万元/台,同比下滑9.78%。
其次,公司自称拥有全球最多的农业无人机专利(累计申报4100件),但也“可能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94亿、1.60亿、1.59亿元,由于所处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演进快,新进入者多,若不能持续创新,可能会削弱长期竞争力,面临市场份额下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