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人身的秘密,宇宙的秘密,真相都在古籍中!
文/姜子说书
《黄帝内经》曰:“通天下一气耳!”何尝不是在说“混天一气在吾身”呢?
《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古语有云:“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其实说的都是石破天惊的生命大秘密。
古人常说,天人合一,人身难得,其实并非空话,人身确实就是仙身,人身难得,因为人身就是一个天包地的鸡子。
《浑天仪注》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什么是鸡子?鸡子不是鸡蛋,而是杀鸡取卵的鸡卵,中间实心的那部分黄是土德,《黄帝内经》之黄。
女娲造人,实有其事。女娲解化太上老祖,以黄土造人之说,其实是说女娲把金木水火四气掺和匀了,化作胞胎骨肉身。所以,人身就是土,就是鸡子中黄。
没错,金木水火土五行皆是气,土兼有金木水火四气,古语有云: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金曰从革、木曰曲直、土爰稼穑。
土爰稼穑,稼为种植,穑为收获,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兼具阴阳,所以,人身也就是胞胎骨肉身,是阴阳和合的己身。
黄帝者,黄为中土,就是后土骨肉身,帝为“遍储周天”。土兮地兮骨肉身。黄即土兮帝全息。人身亦仙身,人身有天地宇宙。黄帝者,每一个人体细胞内都储存着整个宇宙的所有信息。
天人合一三归一,我为自性兼己身。佛教说,自性光明,本性圆明。这个自性,道家谓之“灵光”、“元神”,居玄关祖窍天心处。
人之两眼为日月,中为天目,天目者,也就是第三只眼,居天庭日月正中,曰天心,而人身额头处被称为天庭。
《太乙金华宗旨》说,灵光真性落乾宫,这便有了《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口中其师唐僧“六阳光圈罩鸡子”之象,其实三教圣人多有祥瑞罩头之象,就是头上有一个光圈罩着。
却说大圣纵筋斗,到了半空,伫定云光,回头观看,只见松林中祥云缥缈,瑞霭氤氲,他忽失声叫道:“好啊!好啊!”你道他叫好做甚?原来夸奖唐僧,说他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此祥瑞罩头。
《西游记》等所有古书都说“重浊之气凝结为地,轻清之气上腾为天”,世人大多却不晓得五行四象皆是气,阴阳为一气。前面说过五行了,四象应在人身小宇宙是什么呢?眼睛是日月,眉毛是星辰。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
盘古化万物,万化生乎身。宇宙在乎手,五指应五行、五脏、五主。大拇指为意土脾,食指为魂木肝、中指为神火心、无名指为魄金肺、小拇指为精水肾。
人身难得,因为全人近仙。从来都不是人在采气修仙,因为人人都是生而神明,人人生来就是天人合一,人人生来就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加冲脉和带脉。
采气就是为了多活几年,多当几年的人。人一出生,一灵真性落乾坤,就是得先天元气。哪来的?化神来的!你看化神也是为了成人,是神化元气再炼精供养人体生命,这就是炼气和筑基成就元婴之躯。你呼吸吐纳,这就叫采天之气;你吃五谷杂粮,这就叫采地之五谷精微之气。
人生天地间。何为天?一灵真性就是天,法身就是天,人身小宇宙之大国君主心神就是天,轻清上扬外散为阳之气机光晕六感就是天。何为地?胞胎骨肉身就是地,五脏六腑脾土就是地,女娲造泥人,地,土也!何为土?土爰稼穑,五行均和,金木水火之气齐备也!
为啥说人身难得?什么是天人合一?上文已经详细解读过了。浑天说,说的就是天地人一体三面。精读《黄帝内经》,你会发现、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这三者同时成立,都有道理,不过是天地人三才的三种阴阳应象比类。
炁者,神光化也,不可见也!精气者,先天一炁化也!通天下一气也!气动为风,气胜为液,液胜为固,宇宙同源。上古无所不知,确有神人帝传之,只是我们被封印太久了,一灵真性落凡尘,六尘欺天君,我们遗忘了一切,待觉醒。
鬼,谷子,阴符,三者可谓是同源,皆是大道隐微不可见的部分“大”。算卦解梦的真正意义是明阴阳转化,周行妥善,算卦解梦的正牌祖师爷是姜子牙,姜尚从来不迷信,而是借鬼神而言心声,号令群雄。
《阴符经》也解释了男人为啥渴望结婚生娃,因为男人的一生,所有的使命指向就是为了当大人,说白了就是为父,为父母官,为天下父!
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上还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多,鲜有有担当有爱心的大人。大多数人都是借着婚姻家庭的灯下黑,贪天功为己功,直接奴隶翻身当土皇帝。
无善无恶心之体,能量高、心理强大、能够慈爱天下的,唯有大道罢了。很多男人忝为丈夫,却不能顶天立地,卑微讨好所有人,自诩好人,却唯独亏待了自己的妻女;很多女人忝为人母,却不能慈勇为天下先,反而不择手段规训女儿为婆家的奴隶,以此投名状自封好人。
循环往复者,曰天道;人身为道元,四方八级皆方向,以己及人,将心比心,曰地道。五蕴六识皆空,无有恐惧,故,医不叩门,道不顺路,人不自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之!圣人恐求中,不求全,何以自屈?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黄帝内经》、《阴符经》、《太乙金华宗旨》、《西游记》、《道德经》、《心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