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万万没想到,美大豆收获季中国零订单,急得协会主席团团转

美国《财富》杂志9日报道,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近日发出警告,美国农业正陷入严重危机。收获季节来临,但传统最大买家中

美国《财富》杂志9日报道,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近日发出警告,美国农业正陷入严重危机。收获季节来临,但传统最大买家中国未下任何订单,豆农面临“极其严峻”局面。杂志评论称,这可能动摇农业部门稳定性,并对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拉格兰指出:“形势极其严峻。九月收获季,南部作物即将上市,但对华销售记录为零。中国市场占产量的25%,通常此时应有8%-9%大豆售出,现在却是零,令人忧心。”早在4月,他就向CNN强调中国的重要性:“美国50%大豆用于出口,中国采购量超其他海外客户总和。”

8月19日,拉格兰致信特朗普,称豆农财务压力“极大”。随着收获季临近,中美协议延迟将加剧冲击。协会报告显示,2018年前七年,28%美国大豆出口中国,占出口总量60%。2023-2024年度,对华出口2500万吨,远高于欧盟的490万吨。

中国大豆“去美国化”是长期战略,非短期反制。尽管贸易摩擦被指为原因,但自2018年,中国加速来源多元化。巴西已成最大供应国(2023占70%),中国还投资阿根廷、俄罗斯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国内技术突破,重构全球供应链。美国“零订单”危机实为中国布局的必然结果。

危机本质是“金融化农业”的反噬。产业高度依赖期货、杠杆贷款和出口信贷,形成脆弱循环。出口中断易引发债务崩盘,2023农场破产率创6年新高。中国采购暂停刺破金融泡沫,暴露产业链风险。

全球粮食安全议题重塑中美博弈规则。中国减购美豆基于“自主可控”粮安战略。粮食武器化趋势显现(如印度限制大米出口),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强化与中亚、东南亚农业合作,降低西方供应链依赖。美豆滞销折射新兴国家争夺粮食话语权的深层互动。

这场变革将如何重塑全球粮食秩序?读者们,您认为中美农业博弈的下一步走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