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北征乌桓到底有多凶险?折了郭嘉,曹操却非常高兴:张辽一战成名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问:两千年前三国争霸,中原乱成一锅粥,外虏为啥不趁机侵犯呢?答案很简单:三国时期的“战神”太多,中原再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问:两千年前三国争霸,中原乱成一锅粥,外虏为啥不趁机侵犯呢?

答案很简单:三国时期的“战神”太多,中原再乱属于自己人打着玩,外人压根打不进来,更何况曹操还要“北征乌桓”呢。

乍一看,“北征乌桓”在整个三国史中不算出彩,今人大多只记得:折了郭嘉。

其实不然,北征乌桓回来后,曹操特别高兴,参没参战的人都要大肆封赏一遍,这就显得“赏罚不明”了,曹操给的理由是:太险、太险!

简单说一下,所谓“乌桓”,大概在今天内蒙古科尔沁一带,那里有个乌桓山,那里的人被统称为乌桓或乌丸人,差不多和后来的鲜卑人是近亲。

总之,乌桓远离中原,因为地理偏僻一直自由发展,后逐渐演化出辽东、辽西、右北平三股大的势力,直至辽西“踏顿”一统三郡,这才形成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

前面说了,乌桓一直自由发展,做大做强后才想起对外扩张,向哪个方向扩张呢?中原。

说得简单,那时中原群雄逐鹿,几万乌桓骑兵还不够看,更何况挡在前面的有(白马义从)公孙瓒和(四世三公)袁绍,公孙瓒太能打、袁绍是当时中原的最大势力,乌桓根本没机会。

话又说回来,乌桓有数万骑兵,也算一支生力军,袁绍志在中原,也犯不上得罪乌桓,两方和平共处、互相利用才是上策。

袁绍聪明,假借汉献帝之名加封乌桓3个首领为单于,还把义女嫁给了“大单于”蹋顿,紧跟着联手消灭公孙瓒。

乌桓从中得了不少好处,从此紧跟袁绍步伐,还想在“官渡之战”中饶些油水。

想多了,“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的生死决战,两大势力将决定未来的中原霸主,乌桓不够格在其中搅合。

话是这么说,但乌桓抱紧了袁氏大腿,即便袁绍落败后依然收留袁尚、袁熙,甚至继续对曹操滋扰捣乱:公元205年,乌桓发兵攻取幽州,这谁能忍?

曹操想打乌桓,但心里没底:一则乌桓人虽不多,却都是机动性强的骑兵,曹家多步卒,这仗不好打;其二,当时的曹操有顾虑,如果他北征乌桓,南方刘表会不会趁机兴兵?

就在曹操犹豫不决时,郭嘉一锤定音:乌桓和袁家不能联合发展,再拖就出大麻烦了;刘表一向优柔寡断,他没魄力搞偷袭。

有了郭嘉的话,曹操下决心征乌桓,但准备工作又是将近2年。

公元206年,曹操率十万大军北征,阵容包括:郭嘉、徐晃、曹纯、张郃等,这些名人在后世可谓群星闪耀、名将云集,尤其“张辽”最为出彩。

试想,十万大军出征是什么场面,两千年前的交通就不多形容了,拖拖拉拉到次年5月,曹军才走到右北平无终县,这里是一重要转折点。

当时天降大雨,而且下个没完,十万曹军几乎陷在泥里难以动弹,急的曹操抓耳挠腮,他最担心后方遭袭:刘表不可怕,关键刘备在这时候投了过去,这就不好说会不会捣乱了。

一耽误俩月,好不容易等到7月雨停,曹操又开始犹豫:曹军长途奔袭,本就没乌桓人熟悉当地环境,更何况曹操带着一大堆辎重,面对乌桓骑兵的来去如风,这仗几分胜算?

曹操熟读兵书,面对如此窘境,取胜的方法只有速战速决,但行军已经几个月,连乌桓的影子都还没看到,啥时候是个头?

灰心丧气是有的,关键时刻又出现一位关键人物,田畴。

田畴曾是幽州官员,对当地环境熟悉,他出主意说:咱走小路,忽然出现在乌桓面前搞突袭,这样就能一战定乾坤!

话有道理,但不切合实际:曹操有十万大军,大道尚不好走,还能走小路?乌桓人又不傻,如果小路上有埋伏咋办?

好在曹操一向不落俗,他决定赌一把:咱走小路,奇袭乌桓!

两千年前的“小路”就不具体形容了,说是“路”,或许只是极具隐蔽性的旷野荒郊,十万军队肯定过不去。

没办法,曹操只率“虎豹骑”走小路,前面由田畴率500军开道,就是这样还能出“意外”。

这股曹军艰难行进,没到柳城就被察觉了,乌桓人赶紧整军备战,这还怎么奇袭?

这边乌桓骑兵慌忙出动拦截,另一边曹军焦虑前行,双方都挺着急,结果撞了个满怀:曹军、乌桓在白狼山狭路相逢!

这可好,双方见面都挺紧张:一边乌桓没想到曹军来的这么快,光顾着赶路拦截,压根没准备在半路打仗;另一边的曹军只有人数不多的“虎豹骑”,而且走小路疲惫不堪,怎么打仗?

但是,双方已经见面,不打一仗实在说不过去:曹操还没缓过神,张辽大吼一声“这一仗我干!”

事已至此,曹操不能再犹豫,于是将“虎豹骑”交给张辽,一场大战就此开始。

这里讲清楚,“虎豹骑”可是曹操的特种部队,虽说一路劳顿,韧性、爆发力还是有的,更何况有一位呲牙咧嘴的张辽,如同杀神附体一般带头冲杀。

再有,乌桓骑兵是不少,来去如风也不假,但这些人在平时欺负老百姓、打打草谷还行,真要拉到大战场上就不会了,两千年前马镫都没有,乌桓骑兵更不懂“大兵团配合作战”了。

就这样,人多的乌桓骑兵终究没能抗住张辽、徐晃、曹纯、张绣率领的“虎豹骑”冲杀,史载:大破之,(张辽)斩单于蹋顿。

多说两句,过去的张辽曾是吕布帐下勇将,威名稍显不足,就连曹操也不清楚他究竟多大能耐,直至“白狼山之战”,张辽才真正一战成名!

踏顿死后,曹操“屠柳城,胡、汉降者二十馀万”,世上再无乌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