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了活着,宋徽宗在金国“9年生14子”,他的行为有多可恨

提起宋徽宗赵佶,没人不唏嘘 —— 一手瘦金体写得风骨嶙峋,笔下的花鸟鱼虫能活活从纸上跳出来,论艺术造诣,他是中国古代皇帝

提起宋徽宗赵佶,没人不唏嘘 —— 一手瘦金体写得风骨嶙峋,笔下的花鸟鱼虫能活活从纸上跳出来,论艺术造诣,他是中国古代皇帝里的 “天花板”;可论治国,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 “败家子”,把繁花似锦的大宋江山玩得底朝天,自己成了被金人掳走的亡国之君,留下了让汉人羞了近千年的 “靖康之耻”。

可今天咱不聊他的书法多绝、画技多高,也不骂他治国多昏聩,就说件让人跌破眼镜的奇事:这个被金人当牲口一样掳到北方的皇帝,在暗无天日的囚牢里待了 9 年,居然硬生生添了 14 个孩子。这事听着荒唐得离谱,可背后藏的,是一个男人、一个皇帝最后的尊严被碾碎成泥的心酸,是一群女人身不由己的血泪,更是一段黑暗到骨子里的历史悲剧。

1127 年,是大宋王朝最疼的一年。金军的马蹄踏破了汴京城的朱雀门,这座曾是 “富贵迷人眼” 的都城,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炼狱。街道上堆满了尸体,百姓的哭声、金人的狞笑声混在一起,曾经的繁华像被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还有他们的皇后、妃子、公主、皇子,再加上满朝文武、宫女太监,足足三千多口子人,全被金人像赶牲口一样圈了起来。金人的目标很明确:把宋朝皇室的所有值钱东西、所有有身份的人,全打包带回金国。这哪里是俘虏,分明是一场 “行走的国难”。

从汴京到金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足足几千里路,这群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遭了这辈子都没遭过的罪。金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给的粮食少得可怜,饿了只能挖草根、啃树皮;冬天天寒地冻,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好多妃子、公主冻得手脚溃烂,一路走一路有人倒下,要么饿死,要么冻死,要么被金人随意侮辱后杀死,活下来的人,早就没了半分往日的体面。

好不容易到了上京,更残酷的羞辱还在等着他们。金人为了彻底摧毁宋朝皇室的尊严,特意搞了个叫 “牵羊礼” 的受降仪式。啥是 “牵羊礼”?说白了就是把人当羊一样羞辱 ——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还有所有男眷,都得脱光上衣,女眷也只能穿件破烂的单衣,每个人身上都披一块刚剥下来的羊皮,脖子上拴一根粗麻绳,被金人牵着,一步步走到金国的祖庙前。

他们得像羊一样跪着磕头,还得学羊叫,接受金人的嘲笑和唾骂。你想想,曾经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天子,如今成了任人摆布的 “牲口”,这种从云端跌进泥沼的屈辱,比一刀杀了他们还难受。当时好多宋朝宗室女眷,实在受不了这种奇耻大辱,当场就撞墙、上吊自杀了,钦宗的皇后朱氏,不堪受辱,直接投水而亡,鲜血染红了身边的土地,那场面惨得让人不敢看。

“牵羊礼” 过后,金人还觉得不够解气,又给宋徽宗起了个侮辱性的封号 ——“昏德公”,给宋钦宗起了个 “重昏侯”,明摆着就是骂他们父子俩一个昏庸、一个更昏庸,是亡国的废物。从这一刻起,世上再也没有宋徽宗赵佶,只有金国的阶下囚 “昏德公”。

金国人没杀他们,不是心善,而是想把他们当成 “活展品”,时不时拿出来羞辱一番,彰显自己的战功。他们先把宋徽宗一家子扔到了韩州(今辽宁昌图),后来觉得还不够远,又把他们迁到了更北边的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那地方有多偏?冬天零下三四十度,河里的水冻得能当路走,北风刮起来像刀子一样割脸,跟温暖繁华的汴京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他们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四面漏风,冬天只能靠烧湿柴取暖,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吃的是发霉的粮食和难以下咽的野菜,有时候甚至连这些都不够。金人派了士兵日夜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连说话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就招来打骂。

按说,一个曾经拥有天下的皇帝,落到这种猪狗不如的境地,早就该心灰意冷、生不如死了,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干别的?可宋徽宗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 根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从 1127 年被俘,到 1135 年去世,这 9 年时间里,他居然陆陆续续生了 6 个儿子、8 个女儿,总共 14 个孩子。

这个数字有多离谱?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一个皇帝后宫充盈,9 年生 14 个孩子也算是高产了,更别说在这种朝不保夕、尊严尽失的囚牢里。这些孩子当然不是凭空来的,他们的母亲,都是当年跟着宋徽宗一起被俘的妃子和宫女。比如宋徽宗的崔淑妃,在五国城给他生了儿子赵极;王才人给他生了儿子赵柱;还有婉容王氏、婕妤陈氏等等,都在囚禁期间给他生下了孩子。

一边是亡国的奇耻大辱,一边是敌人眼皮子底下的生儿育女,这诡异的画面背后,藏着的是宋徽宗最无奈、最卑微的苟活。有人骂他 “不知羞耻”,都成阶下囚了还想着寻欢作乐,可只有真正走进那个绝境,才能明白他的荒唐背后,是怎样的绝望。

对宋徽宗来说,他这辈子拥有过的一切 —— 权力、财富、尊严、艺术成就,都被金人剥夺干净了。他不再是那个能提笔挥毫、指点江山的皇帝,只是一个被人随意拿捏的俘虏。在这种彻底的失控中,生儿育女成了他唯一能 “掌控” 的事。他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法反抗金人的羞辱,但他能决定和身边的女人孕育后代,这或许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最后的一点可怜的存在感。

更现实的是,这也是一种 “保命手段”。宋徽宗心里清楚,金人留着他,就是为了羞辱宋朝、拿捏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如果他表现出任何反抗的念头,或者让金人觉得他没用了,随时可能小命不保。而生孩子,恰恰能向金人传递一个信号:我已经彻底麻木了,只想苟活,再也没有任何威胁。他用这种近乎自暴自弃的方式,麻痹金人,也麻痹自己,换一口能活下去的粮食,换一个暂时安稳的住处。

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和女人在一起、生养孩子,或许也是他逃避现实的唯一办法。每当夜深人静,他不用面对金人的监视,不用想起汴京城的繁华和如今的落魄,不用面对儿子宋钦宗那双充满怨恨的眼睛。在自己的女人面前,他还能找回一点点曾经当皇帝的 “错觉”,哪怕这种错觉转瞬即逝,也是他绝境中的一点慰藉。这种心理,说好听点是 “求生本能”,说难听点,就是一种被现实逼出来的扭曲。

可这事最让人揪心的,不是宋徽宗的苟活,而是那些跟着他受罪的女人。她们不是心甘情愿给宋徽宗生孩子,而是没得选。在金人眼里,这些宋朝的妃子、宫女根本不是人,只是他们的 “战利品”,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好多年轻漂亮的公主、妃子,刚到金国就被分给了金国的贵族当奴隶、当小妾,受尽了折磨;还有些被送进了所谓的 “浣衣院”,这地方名义上是洗衣服的地方,实际上就是金国贵族的 “官方妓院”,里面的女人日夜被侮辱,生不如死。比如宋高宗赵构的亲妈韦贤妃,就被送进了浣衣院,据说一天要被迫接待几十个金人,后来虽然被赵构接回南宋,可这段经历成了她一辈子的耻辱,也成了南宋朝廷的忌讳。

相比之下,那些还能留在宋徽宗身边的女人,已经算是 “幸运” 的了。虽然同样是俘虏,同样没有自由,但至少不用被一群人糟蹋,还能有个相对固定的住处,能勉强填饱肚子。她们给宋徽宗生孩子,或许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因为心甘情愿,而是为了活下去 —— 在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里,能成为一个 “孩子的母亲”,或许就能多一点活下去的筹码,少一点被随意处置的风险。

她们的身体,早就成了自己唯一的 “保命工具”;她们的孩子,不过是这场屈辱中的附属品。这些孩子出生在囚牢里,从小听着金人的呵斥长大,看着父亲的屈辱和母亲的眼泪,他们的命运大多也很悲惨 —— 有的夭折在襁褓里,有的长大後继续被金人奴役,很少有人能摆脱 “俘虏后代” 的身份。

在五国城的土坯房里,还有一个更讽刺的画面: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对父子,被关在一起,却形同陌路,甚至互相怨恨。宋钦宗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全是父亲宋徽宗的错 —— 当年宋徽宗眼看金国打过来,自己不想当亡国之君,仓促之间把皇位传给了他,自己跑了,结果他刚继位就成了俘虏。

在囚牢里,父子俩经常吵架,宋钦宗对着宋徽宗哭骂,骂他昏庸、骂他自私,骂他把好好的江山给败了。宋徽宗只能默默承受,他知道自己理亏,可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两个曾经的皇帝,在异国他乡的囚牢里互相折磨,成了彼此最不想见的人,这画面想想都让人觉得悲凉。

1135 年,宋徽宗在五国城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 54 岁。关于他的死,野史里的记载更让人揪心:说他死后,金人根本没把他当人看,直接把他的尸体扔到了一个石坑里,然后架起木头焚烧,烧到尸体半熟的时候,再往石坑里倒水,说是要拿他尸体里炼出来的油点灯。

这个说法虽然大概率有夸张的成分,可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最后的结局有多凄凉。一个曾经拥有天下、享尽荣华富贵的皇帝,死了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留不下,连入土为安都成了奢望,这本身就是对他一生最大的嘲讽。

而他那个在南宋当皇帝的儿子赵构,得知他的死讯后,表现得也异常冷漠。赵构心里清楚,一旦把父亲和哥哥接回来,自己的皇位就可能不保,所以他一直对 “迎回二圣” 这件事敷衍了事。宋徽宗的死讯传到南宋时,已经是两年之后了,赵构只是装模作样地哭了一场,追封了个 “徽宗” 的谥号,就再也没提接回尸骨的事。

直到多年后,宋金达成和议,金国才同意把宋徽宗的 “棺材” 送回南宋。可据说,那棺材里根本不是宋徽宗的尸骨,只是一根烧焦的木头,他真正的尸骨,早就烂在了五国城的冻土里,永远留在了那个让他受尽屈辱的地方。

回头再看宋徽宗被俘 9 年生 14 个孩子这事,你没法简单地用 “不知羞耻” 来评价他,也没法单纯地同情他。他的行为,是一个亡国之君在绝境中最卑微的苟活,是一个被剥夺了所有身份和尊严的男人,最后的一点生物本能;是他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他保命的手段。

可这背后,更多的是时代的悲剧。是靖康之耻带给汉人的奇耻大辱,是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是那些身不由己的女人的血泪。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再高,也掩盖不了他治国的昏庸;他的苟活再让人唏嘘,也改变不了他亡国之君的事实。

这段历史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不是因为宋徽宗的荒唐,而是因为它时刻提醒我们:国家强大,百姓才能有尊严;国家弱小,就算是皇帝,也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俘虏,连最后的体面都保不住。

宋徽宗的 14 个孩子,不是他 “风流” 的证明,而是他屈辱的印记,是那段黑暗历史的见证。他们的出生,带着无奈和悲凉;他们的命运,藏着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而宋徽宗本人,终究成了历史上一个最矛盾的符号 —— 一个顶级的艺术家,一个最失败的皇帝,一个在屈辱中苟活的俘虏,最后在悲凉中落幕,留给后人无尽的唏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