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如果林如海还在,他会同意宝黛一桌吃一床睡,住同一个院子吗?

书中第三回,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当时黛玉母亲贾敏病逝了,但父亲林如海还在。贾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特地派了人员和船只接

书中第三回,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当时黛玉母亲贾敏病逝了,但父亲林如海还在。贾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特地派了人员和船只接了过来。

黛玉进贾府后,贾母是如何安排的呢?

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玉不舍得挪移,恳求住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贾母同意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

黛玉此来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雪雁。贾母担心两人照料不过来,又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即紫鹃。

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褕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晚上安寝,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大丫头袭人,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对于黛玉的住宿,书中第三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番安排,贾母肯定也会书信知会林如海。

林如海有过意见吗?从这里直到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期间,文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林如海不满意这个安排,所以这有什么问题吗?

事实上,宝玉黛玉并不是真的一桌吃一床睡。

确实,书中也几次提到宝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第五回开篇又强调了一次: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这里说了宝黛的情感与别个不同,也就是更为亲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作息时间是一样的,但并没有说同睡一床。

还有第二十回,当时因晴雯不开门,黛玉哭了一晚,第二天又哭着葬花,宝玉见她生气不理,便说了这样一句话:

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

或许这句话让人多想了。

有些人就以为情况是这样:关门闭户的屋里,就宝玉黛玉两人,孤男寡女的同睡一张床。

这样想的人,只能说对贾府那样的富贵之家是一点都不了解。

大户人家人口不少,奶妈丫头服侍少爷小姐的人也不少,这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哪里就孤男寡女的两个人了?

宝玉虽说他们是一床睡,实际上情况却是这样:

大清早的宝玉醒了,林妹妹还没醒,宝玉跑到隔壁碧纱橱林妹妹的房间叫她起床。

贾母说,宝玉别闹你-妹妹,你-妹妹昨晚上没睡好,让她多睡一会。

奶妈李嬷嬷干脆直接将宝玉提溜了出来。

黛玉住的地方是贾母的隔间碧纱橱里面的大床,身边王嬷嬷紫鹃在小床陪睡。

宝玉睡的地方是碧纱橱外面大床,李嬷嬷花袭人在旁边小床陪睡。

不考虑贾母和她身边的丫头,就宝黛这里,是两间房,四张床,六个人。外面伺候的还有四个嬷嬷,两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

所以,根本不存在孤男寡女两个人同睡一床的事实。

何况,那时的宝玉才七岁,黛玉才六岁。这样两个小孩子,有什么不合适吗?别多想了。

其实,宝黛的住处风光霁月,绝对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比如第十九回,宝玉给黛玉说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时,宝钗就直接走了进来,这说明他们房间的门日常是敞开的,行动光明磊落。

宝钗心中对他们的评价是: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第二十七回)

自诩珍重芳姿的宝钗,都觉得宝黛打小一块长大,他俩是兄妹不必避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宝姑娘都认为没问题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再看宝琴,因为贾母喜欢宝琴,直接让宝琴跟着她一起睡。

早上宝玉到贾母处请安,看到宝琴还睡着贾母床上。但是,贾母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宝琴宝玉以及贾府的人,也没觉得有问题。就连宝钗和王夫人也没说什么。

又比如,史湘云到潇湘馆和黛玉一起睡,宝玉早起去看她们,湘、黛也没觉得有啥不对。是她们不懂事吗,那跟着湘云的奶妈嬷嬷,媳妇丫头也不懂事吗,她们说什么了吗?

黛玉湘云没起床,她们的丫头婆子们就不在外伺候了吗?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谁觉得有问题了?

倒是花袭人觉得有问题,然后她生了一天的气,故意装睡不理宝玉。发现宝玉也不理她,找了四儿来伺候时,花袭人又拿出柔情手段主动躺到宝玉身边。

对于宝黛的日常,府里守寡的李纨都表示没有问题,可见他们之间并无什么出格之事。

既然这样,林如海有什么不同意的呢?何况又不是他不在以后,黛玉才到的贾府,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林如海活着时本就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