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扫码充电线贵到离谱!酒店别再 “趁火打劫”了

图源小红书@村口二丫 @奶泡鱼籽酱住酒店时,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让人心头一紧的瞬间?手机电量卡在 1% 疯狂闪烁,总算在房

图源小红书@村口二丫 @奶泡鱼籽酱

住酒店时,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让人心头一紧的瞬间?

手机电量卡在 1% 疯狂闪烁,总算在房间角落扒出根充电线,刚把插头戳进插座,屏幕突然弹出付费提示 —— 连充电都要额外加钱;

转身想从迷你吧拿罐可乐解渴,掀开冰箱门才见每样东西都贴着价签,可乐、果汁、小零食全比外面贵一大截,解渴的念头立刻被 “怕被坑” 压下去;

更让人尴尬的是,打开床头柜抽屉想找纸巾,却撞见包装花哨的情趣用品,旁边还贴着 “一经拆封概不退款”,手忙脚乱关上抽屉的瞬间,对酒店的好感也荡然无存。

酒店想靠客房里的小物件增加收入,本是情理之中。但如今不少收费项目,把 “逐利” 写在每一个细节里:不管客人需不需要,先把高价品摆出来;不管体验好不好,先把 “付费门槛” 设好。

最后钱没赚多少,反而让客人憋了一肚子气,下次再也不想来。今天我们就从消费者角度聊聊:酒店客房里,到底摆什么收费品,才能不招骂、还能让客人心甘情愿掏钱?

01

避雷! 这几类收费项,越卖越掉粉

1. 扫码充电线:把 “救命刚需” 变成 “宰客工具”

手机没电,是住酒店时最让人焦虑的 “刚需痛点”。可有些酒店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把充电线变成 “赚钱陷阱”。

有网友吐槽:“上次住酒店,手机只剩 1% 的电,找到充电线后发现要 5 元 / 小时,充 2 小时的钱都能买一根新的了!最后我宁愿抱着手机跑下楼找便利店,也不想被酒店坑这一笔。”

更过分的是,部分酒店故意不在房间放免费充电头,只留扫码充电线,逼得客人不得不花钱。

这种 “趁你急、宰你钱” 的操作,只会让客人觉得 “酒店格局太小”,下次预订时直接把这家拉黑。

更麻烦的是,近期频繁有媒体曝光酒店共享充电线存在 “灰色交易”:自动续费、虚假扣费、信息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

消费者早已对这类产品充满警惕,酒店本想靠它赚点小钱,结果可能卷入第三方公司的违规产业链,既坏了名声,又丢了客人的信任,简直得不偿失。

图源小红书@loobe

公众号@央广网

2. 高价基础用品:把 “服务配套” 做成 “智商税”

客房里的矿泉水、牙刷、拖鞋,本是酒店该提供的 “基础服务配套”,可有些酒店偏要把这些东西变成 “盈利工具”,价格定得离谱到让人发笑。

客人住酒店时,早已形成 “基础用品免费” 的预期。突然看到这些高价收费品,第一反应不是 “需要买”,而是 “酒店想钱想疯了”。而且这些东西并非 “非买不可”:口渴了可以点外卖,没带牙刷可以去楼下便利店,最后这些高价用品只会在货架上积灰,既占空间又拉低客人对酒店的印象。

图源小红书@Franky、@小红薯5D52809B

3. 尴尬猎奇品:情趣用品、小众保健品,越摆越掉价

有些酒店想走 “差异化路线”,在客房里放情趣用品、小众保健品,觉得能赚 “冷门钱”,结果却是 “自讨没趣”。

有客人说:“打开抽屉看到情趣用品,第一反应是尴尬,根本不会想买,反而会怀疑酒店的卫生和定位 —— 连这种东西都摆,是不是其他细节也没做好?” 而且这类用品受众本就小众,价格还不透明,客人根本不买账。

更尴尬的是,市面上很多成人用品自助售卖机为了美观,采用半透明或圆形设计,很容易吸引客人(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的注意。有家长吐槽:“孩子问‘这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赶紧把抽屉关上。”

最后这些东西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因为客人误碰拆封引发纠纷,最后闹得双方都不愉快。

图源小红书@赵老师和她的大樱桃们

02

换个思路!“刚需+贴心”的品,客人愿意买还拉好感

其实酒店靠客房收费品赚钱,核心不是 “卖贵的”,而是 “卖对的”。那些能解决客人痛点、提升入住体验的小物件,才是真正的 “赚钱利器”。

1. 应急刚需品:帮客人 “解燃眉之急”,贵一点也愿意

客人住酒店时,最愿意花钱的就是 “应急需求”—— 比如忘带的生活用品、突然需要的小物件。只要价格合理,根本不用愁卖。

酒店可以在房间放 “应急小礼盒”:里面装一次性内裤(3 条装)、卸妆巾(独立包装)、小瓶装隐形眼镜护理液、女性卫生用品。

这些东西都是客人可能 “突然需要但没带” 的,看到房间里有卖,就算比便利店贵一点,客人也愿意买 —— 毕竟 “不用下楼跑一趟” 就是最大的便利。

还有 “出行刚需品”:晴雨两用折叠伞、一次性鞋套。尤其是下雨天,客人没带伞,看到房间里有卖,大多会直接买 —— 既解决了 “淋雨出门” 的麻烦,还会觉得酒店 “很贴心,考虑得周到”。

图源小红书@桔子酒店(南阳光武大道)

2. 体验升级品:低成本高感知,让客人觉得 “值回房价”

除了应急需求,客人也愿意为 “提升入住体验” 的小物件花钱 —— 这些东西成本不高,但能让客人觉得 “住得舒服、没白来”。

比如推出睡眠升级好物:蒸汽眼罩、独立包装耳塞、助眠香薰(可单次使用)、枕头菜单(提供荞麦枕、乳胶枕、记忆棉枕)。

很多客人住酒店会担心 “睡不好”:认床、环境吵、光线亮,这些小物件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图源小红书@派

还有 “休闲升级” 用品:小包装零食(比如独立包装的坚果、饼干)、现磨咖啡、便携桌游(UNO、迷你麻将等)。

客人晚上在房间休息时,想吃点零食、喝点咖啡,或者和朋友家人玩桌游,这些小物件能让休闲时光更舒服。

图源小红书@小红薯5EB1B742、@pure

@哈尔滨中央大街希尔顿惠庭酒店

3. 地域特色品:让客人 “带一份回忆回家”,还能帮你做宣传

很多客人住酒店时,会想带点 “当地特色” 回去 —— 比如特产、手工艺品。酒店如果能提供这类收费品,不仅能赚钱,还能成为 “差异化亮点”,让客人记住你。

酒店可以和本地小品牌合作,推出 “地域特色礼盒”:成都的酒店放麻辣牛肉干、杭州的酒店放西湖藕粉、云南的酒店放小罐普洱茶、江西的酒店放景德镇迷你陶瓷摆件。

这些东西既有当地特色,价格又合理,客人买回去自己吃、送朋友都合适。有客人说:“住酒店时买了西湖藕粉,回家冲了觉得好吃,后来还找酒店要了品牌链接,又买了好几盒。”

图源小红书@这条小鱼在乎、@设计师jessica、

@Y.DESIGN、@爱莎

还有一些得到客人反馈的好产品,将其做成“酒店专属纪念品”:比如酒店同款迷你香薰蜡烛、酒店同款舒睡材料的u型枕头、酒店 logo 的马克杯、酒店定制书签(印有特定纪念风景照)。

客人住得满意,看到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件,会愿意买下来留作回忆 —— 比如 “每次用这个马克杯,就会想起上次住这家酒店的舒服体验”,下次预订时自然会优先选择你。

03

先做好服务,再谈赚钱

其实客人并不是反感酒店 “卖东西赚钱”,而是反感 “被宰”“被强迫消费”“买到没用的东西”。

那些扫码充电线、高价矿泉水、尴尬猎奇品之所以被吐槽,本质是酒店只盯着 “赚钱”,却忘了 “服务” 才是酒店的核心。

相反,那些 “应急刚需品”“体验升级品”“地域特色品” 能赚钱,是因为酒店先考虑了 “客人需要什么”:帮客人解决应急问题,让客人住得更舒服,给客人留一份回忆。

当客人感受到你的贴心,不仅会主动买这些小物件,还会因为这些细节记住你 —— 下次出差、旅游,还会选择你的酒店,甚至推荐给朋友。

图源小红书@稻草人🎩

酒店的核心是 “服务”,客房里的收费品只是 “锦上添花”。先把客人的入住体验做好:床品舒服、卫生干净、服务周到,再通过贴心的小物件赚点 “小钱”,这才是长久之道。

如果只盯着 “扫码充电线” 这种 “短视生意”,最后可能钱没赚到,还丢了客人的信任 —— 毕竟客人可以选择的酒店有很多,一旦对你失望,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互动话题:

你住酒店时,遇到过哪些让你反感的收费品?

又有哪些小物件让你愿意主动买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