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的家电市场,多位家电企业与商家在与家电圈交流时坦言,随着存量市场争夺和深挖渐入佳境,接下来3个月的家电市场有两个亮点,值得期待与投入。
孔余 撰写
对于家电市场下一阶段的发展、经营和走势等判断,家电圈认为,目前已经不能简单直接拿“增长”或“下行”来评估其优劣。因为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逻辑,以及家电市场的经营破局,正在发生一轮“质的变化”。
一是,主流消费群体不只是简单的追求“低价货、高价货”,而是追求“大品牌的高品质和高性价比”,希望获得更多的科技新品,实现消费的品质升级;却又受限于外部环境等不可控因素,不希望产品价格虚高,回归产品的价值本位。
二是,商业蛋糕争夺不只是简单的内卷,拼低价,家电企业就能实现市场的洗牌和商业机会的拓展。接下来整个家电市场的竞争,是一场厂商综合实力的全新较量,拼价格背后其实是品质、技术、成本控制水平、现金流水平等经营管理的颗粒度和精细度。说白了,外部的红利消费,家电厂商只能寻找内部的经营管理红利了。
三是,家电产业未来不只是简单的上涨与下跌,而是螺旋式震荡前行,从追求单一的规模化扩张向追求高质量、高品质、高科技的综合水平提升。市场永远是涨涨跌跌,久涨必跌,久跌必涨。但是,中国家电产业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还要追求国内、海外等多个市场拓展。核心还是要抓住一点,上涨时不盲目,下跌时不焦虑,调整时不着急,折腾时要理性,面对各种变化、风险和挑战要心中有数、脚下有力、手中有术。
从整个家电产业今年以来的发展轨迹来看,虽然经历了“高开低走”等动荡,但是市场整体仍然保持着稳定与可持续。在家电圈看来,今年四季度,家电市场主要存在两个亮点和方向,值得家电厂商深耕并拓展。
亮点一:存量市场的整体拓展和突破已经“棋至中盘”,出现了一轮规模化增长和放量的迹象,将会成为接下来整个家电产业最大的发展引擎和商业红利。
具体来看,在国家以旧换新财政补贴的推动下,最近一年多以来,老旧家电的换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带动并培养了更多家庭对于家电的“换新、换优、换差异化”多股浪潮,最终家电厂商只要持续在存量市场这条道路上投入,就会实现“存量市场”在未来几年的可持续放量和发展。
上市公司合百集团发布的消息显示:位于安徽合肥的百大电器2025年1-8月,家电销售以旧换新台数超10万台,补贴超8000万元,带动销售超4.5亿元。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以旧换新对于家电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存量市场的深耕却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战略的定力和战术的精进,不适合于“大干快上”。
家电圈还认为,如果说去年开始推出的国补政策,对于家电厂商的存量市场拓展,是一轮外部的助力与加码,本质就是强化市场经营拓展的战略方向,更加明确和清晰;那么,接下来更重要的力量,则是家电厂商的共同发力,特别是聚焦一线市场线上线下商家齐发力,满足用户的不同追求和想法,寻找差异化的路径及手段。
亮点二:自上而下的政企联手“反内卷”和“反内斗”,正在家电行业引发一轮持续性的转型变革新战役。那就是聚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和拓展,以及用户的利益与价值创造,最终引导厂商的市场经营和商业竞争回归价值主赛道。重点就是产品的品质、技术、功能创新与升级,以及用户需求和痛点的逐步洞察和快速破解,最终带动家电产业链的经营共振。
都说“物极必反”。对于家电产业来说,持续3年多的拼低价等内卷和恶斗,带来的不只是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经营利润下滑,甚至让一些厂商出现了经营亏损。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局面还在引发一轮消费的低价化、唯价格论,将行业的发展推向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反内卷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家电厂商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信心与斗志,强化家电厂商直达用户,以科技、高品质新品满足用户需求,引导用户生活方式的稳步向上,推动家电经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和突破。在这种局面下,家电厂商必须要坚定信心、坚守底线和原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相对30年前,甚至40年前,当前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与能力已经焕然一新,除了众多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具备了引领全球市场的实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家电产业的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企业,以及京东、天猫等商业企业,都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引领,而是积极推动自有品牌、自有体系、自有标准和自有资本的全球化突破。
家电圈认为,四季度是今年家电市场的转型节点,更是新一轮家电市场洗牌和重组的长期性起点。家电厂商唯有抓住存量市场的“价值挖潜”与反内卷下的“产业链创新”,才能在 “螺旋式进阶” 的产业周期中实现破局。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