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防卫省官网有最新涉及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动态的报道,10月10日(周五)上午10时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宫古岛(冲绳县)东南约200公里海域,确认到两艘中国海军“旅洋”-Ⅲ级导弹驱逐舰(舷号“123”及“124”)及一艘“福池”级补给舰(舷号“902”)正朝西北方向航行。
此后,日本海上自卫队驻佐世保基地的第2扫海队所属的 “平户” 号扫雷舰以及驻厚木基地的第4航空群所属的 P-1洋上哨戒机(反潜巡逻机)等舰机,确认到上述中国海军的舰艇穿越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海域向北航行,前往东海。

052D型导弹驱逐舰123“淮南”舰、124“开封”舰,隶属于北部战区海军驱逐舰第六支队,903A型综合补给舰902“东平湖”舰,隶属于北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或称综合保障部队),为方便行文以下将其称为“中国海军123海上编队”。
此前,在9月16日(周二)上午10时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机在对马(长崎县)西南约80公里海域,确认到一艘中国海军“旅洋”-Ⅲ级导弹驱逐舰(舷号“123”)正朝东北方向航行,进入日本海。

9月17日(周三)上午0时,海上自卫队在对马西南约140公里海域,确认到一艘中国海军“旅洋”-Ⅲ级导弹驱逐舰(舷号“124”)及一艘“福池”级补给舰(舷号“902”)正朝东北方向航行,进入日本海。
9月22日(周一)下午5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礼文岛(北海道)西北约50公里海域,确认到中国海军两艘“旅洋”-Ⅲ级导弹驱逐舰(舷号“123”及“124”)及一艘“福池”级补给舰(舷号“902”),共计三艘舰艇正向东北方向航行。

此后,在9月22日(周一)至9月23日(周二)期间,确认到中国海军由两艘导弹驱逐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上编队,穿越宗谷海峡向东航行。
综上所述,从日本防卫省官网发布的消息,中国海军这支“两驱一补”组成的综合作战编队,从9月16日开始分两个批次,穿越了对马海峡,插入日本的“心脏地带”——日本海,到穿越宗谷海峡,再到穿越宫古海峡,进入东海,完成了对日本列岛的封闭式“画圈”,总共耗时为24天。

中国海军123海上编队,两艘大型防空驱逐舰和一艘万吨级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完成了环绕日本列岛的航行,对岛国朝野所产生的影响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本次中国海军海上行动,时机选择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前后展开,通过展示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对日本抓紧在西南诸岛部署“战斧”巡航导弹、12式反舰导弹等进攻性军事政策形成直接反制。

在绕日本列岛的过程中,中国海军123海上编队的航迹就有穿越对马海峡、宗谷海峡、宫古海峡等,覆盖了日本周边的关键水道,形成了对日本列岛的顺时针环绕。
中国海军走的是日本周边的国际航道,这一行动在国际法框架内也是合法合规的,却对日本的安全认知、军事部署及地区战略平衡产生了多维度的影响。
在24天的跨海域航行中,中国海军两艘驱逐舰+一艘补给舰的组合,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短途训练的局限性,意味着中国海军“两驱一补”或者“一驱一护一补”的作战编队,在海上能相对走得较远,提高了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在中国海军123海上编队绕日本列岛的航行中,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P-1反潜巡逻机、扫雷舰和护卫舰等舰机,进行了较近距离的跟踪,且执行了警戒、监视及情报收集任务,但无法干扰中方海上编队正常的训练,包括起降舰载直升机进行搜潜/攻潜作业等,凸显其监控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国123海上编队,全程未进入日本领海,始终在公海及国际海峡航行。对于中国海军的“常态化训练”,日本防卫省在对岛内媒体的通报中,虽承认中方行动的合法,却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称编队“可能进行电子侦察”,体现了岛国对日渐强大的中国海军的色厉内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