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别人会讨厌自己吗?小A一边搓着手指头一边跟心理咨询师说:“我非常害怕别人会讨厌我。如果那个人流露出一点示好的意思都会高兴,每次跟别人聊完天后我都会反复的去考虑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者哪个动作做的不到位,让别人讨厌我了,这一切让我觉得很苦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编辑
课题分离
要解决小A这个问题,我们运用的原理叫做“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的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简单来说,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越来越能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你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是不是讨厌你?
很多特别在意别人是否讨厌自己的人都具有相同的童年经历:在父母那里永远得不到认可,总是被嫌弃。
一个人想要拥有自我,前提就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的心理营养。你的父母总是对你充满着无条件的积极的爱意,他们总是鼓励、支持你。那么,你的心灵一定异常的强大。遇到问题,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件事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而不是总是怀疑你自己这个人是不是不好。你总能确认——我是好的,我没有问题。你会很坦然的面对别人的想法,同时保留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你不喜欢我,那是你的事,我心里确定我是个很好的人,我并不需要为了得到你的认可而活。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需要不断的去确认别人是否讨厌你,带来的不光是自己的不自信和患得患失,还会带来一个后续的行为——控制。无论是讨好、变优秀,还是去猜测别人的想法并急着解释,都是为了控制对方,让对方喜欢上我们。然而事实是,这一系列的控制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会让你在意的人更加迫不及待的疏远你。
编辑
学会课题分离——我们该怎么做?
01重新审视自己
很多人害怕别人讨厌自己,甚至希望通过讨好、解释等手段去控制别人的思想,都是童年时期得不到父母认可而留下的习惯模式。如果在小时候,你不论怎么做,父母就是不喜欢你,此时的你意识不到这是父母的问题,你会为了获得认可用尽所有的方法,执着地想要控制、改变父母的态度。一直特别在意别人是否讨厌自己,执着地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正是这种未解决的情结的延伸。
你可以与你的父母谈一谈,问问他们是否真的那么的不喜欢你,还是只是因为不善言辞把对你的爱深深的埋在了心里。
同时,你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你要明白,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的父母、师长可能本身就没有认可别人的能力和习惯,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也不必强求他们的认可。也许是一种遗憾,但我们得学会接受这种遗憾,慢慢溶解这种情结,承认也许一辈子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也一辈子得不到某些人的认可,并且发展出“自我的想法”。要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像个孩子一样去求得大人的认可了。
02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 求同存异
有一个成语叫“众口难调”,没有一个菜会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同样的,没有一个人会让所有人都喜欢。
“别人讨厌我”是别人的课题。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同样,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别人拥有讨厌你的权利,你同样也拥有讨厌别人的权利。不压抑互相讨厌,也不强求互相喜欢,求同存异,你就会活的越来越洒脱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