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粤来粤好百千万|苹塘镇:400多亩番石榴基地“落地生金”

初秋时节,走进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的番石榴种植基地,连片的果树郁郁葱葱,饱满的番石榴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清甜果香四溢。这片

初秋时节,走进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的番石榴种植基地,连片的果树郁郁葱葱,饱满的番石榴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清甜果香四溢。这片占地400多亩的番石榴基地,是周沙村瞄准特色产业、引进罗定市波记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增收引擎”,如今正让越来越多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稳。

此前,周沙村在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时,始终锚定“特色化、规模化”方向——既想发挥本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自然优势,又希望破解散户种植“缺技术、缺渠道、难成规模”的难题。村里经过多方考察对接,成功引进波记合作社,双方携手启动番石榴基地建设,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整合,打造标准化、集约化的种植基地。

“合作社带来的不只是资金,更有技术和市场资源。”周沙村村干部介绍,波记合作社深耕水果种植多年,不仅为基地选定了适配本地水土的珍珠番石榴品种,还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种植管理:从果树修剪、科学水肥管理,到绿色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方案”。同时,合作社还搭建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与珠三角商超、电商平台建立合作,解决了“种得好、卖不出”的后顾之忧。

基地的建成,直接让村民尝到了“产业红利”。一方面,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收益,原本零散的闲置土地“变废为宝”,每年每亩能拿到固定租金;另一方面,基地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从果树栽种、日常管护到果实采摘,常年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增收”。“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来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正在基地采摘番石榴的村民李阿姨笑着说。

如今,周沙村400多亩番石榴基地已进入盛产期,亩产量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从“引企入村”到“建基地带就业”,周沙村以特色番石榴产业为纽带,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增收路径。这不仅让特色产业扎根乡村,更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力。

来源:今日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