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俄乌冲突中的最大受益国,印度无疑是首当其冲。但近来印度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随着特朗普发起关税争端,美国宣称要对所有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 500% 的关税,印度也在其中。目前,印度 35% 的原油进口量来自俄罗斯。
面对这一局面,印度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美国的全面制裁,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交易被迫中断。作为能源大国,俄罗斯不得不寻找其他买家来填补欧洲市场留下的空缺。而印度抓住了这个机会 —— 当时俄罗斯因国际市场萎缩,原油价格被压得很低;另一边,长期依赖能源进口的欧洲国家因与俄罗斯的能源通道中断,国内油价大幅上涨。
于是印度做起了中间商,大规模进口俄罗斯原油。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从冲突前的 1% 飙升至如今的近 40%。印度将进口的原油进行简单加工,把柴油和航空燃油换个标签,再卖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对俄制裁的国家。这种低买高卖的模式让印度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被西方国家称为 “欧洲事实上的炼油中心”。
然而好景不长,特朗普的关税战打破了印度的美梦,北约也对其发出警告。在双重压力下,印度启动了备用方案,转而从中东的沙特、阿联酋、伊拉克等沿海国家购买原油,以填补减少俄罗斯原油进口后的缺口。这种做法看似应对从容,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 印度多数炼油厂的设备更适合加工中高硫原油,而这类原油的主要产地正是俄罗斯。
这就好比印度的炼油厂 “只认 92 号汽油”,硬要换成 “煤油”,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要更换设备,所需的资金将是一笔巨额支出。
而且,从中东三国进口原油的运输成本本身就高于从俄罗斯进口,印度短期内想找到合适的替代来源,难度极大。此外,印度 60% 的武器装备依赖俄罗斯,像 S-400 防空系统这类核心装备,更是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但另一方面,美国的芯片技术又关系到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愿景,因此印度无论得罪美俄哪一方,都不是明智之举。
相比之下,中国的应对则显得从容得多。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明确表示,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中国的底气来自两方面:一是拥有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二是正在构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金融工具,这一体系一旦建成,将形成独立于西方金融体系的 “安全区”,届时美国的金融制裁对我国将难以产生影响。
再回到印度的话题。前段时间印度就稀土问题与中国接触,这背后反映出我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后,包括印度在内的不少国家都遭受了较大损失。稀土作为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领域的核心原料,价值十分珍贵。我国拥有全球 70% 的稀土产量和 90% 的精炼产能,一旦强化出口管制,许多国家都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长期以来,印度的稀土供应高度依赖中国。不久前,印度提出投入 500 亿启动 “国家关键矿产使命”,宣称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印度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现实:其国营稀土企业的矿石回收率仅为 60%。即便本土能产出稀土,也需要运到中国加工后,再以高价回购。这条稀土 “护城河”,并非印度轻易就能跨越的。
那么印度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印度一直自视为世界大国,这与其历史背景有关 —— 殖民时期,印度为英国输送了大量财富,且自身战略位置重要,冷战时期也曾受到美苏两国的重视。但这些历史因素,对如今的中国而言并无实际影响。
实际上,印度陷入当前困境的关键,在于它试图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获利,却低估了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欧盟早已将印度船只列入管制名单,只要是悬挂印度国旗的邮轮,都面临航运被冻结的风险。这种局面下,印度所谓的 “底气”,更像是一种尚未认清现实的自我定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