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再次获得了2025年诺贝尔奖!
这是10月8号的一则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标题是斯德哥尔摩的秋日,再次为日本科学界镀上金光。
据悉,10月8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又一位日本科学家跻身这份至高荣誉的殿堂。而就在几天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名单上同样镌刻着日本学者的名字。
短短一周内,日本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实现“双响”,这不仅是一场科学盛事的即时热点,更成为观察全球科研格局变迁的重要窗口。
本届化学奖授予了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做出革命性贡献的科学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铃木康介因其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关键突破而共享殊荣。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铃木团队开发的新型催化剂成功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以远超植物的效率将水、二氧化碳和阳光直接转化为清洁能源。这项被评审委员会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为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供了全新路径。
“这不仅是一篇杰出的论文,更是对未来世代生存环境的承诺。”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如是评价。
此前公布的医学奖同样闪耀着日本智慧——京都大学教授山田理惠因发现细胞重编程新机制而获奖。她的研究让人类距离精准控制细胞命运、修复受损器官的梦想更近一步。
从2012年山中伸弥因iPS细胞获诺奖,到如今山田理惠的再突破,日本在再生医学领域已形成持续创新的“人才梯队”。
日本科学家的集体爆发并非偶然。纵观诺奖百年历程,日本经历了从“旁观者”到“常客”的蜕变。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50年内拿下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当时外界多视此为狂言,然而二十余年来,日本已收获近20枚自然科学诺奖章,正稳步向着目标迈进。
“这不是运气,而是长期主义科研政策的必然结果。”科学史研究者张教授分析,“日本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对年轻科学家的耐心支持、以及独特的‘实验室文化’,共同构成了孕育突破的土壤。”
在东京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刚获得诺奖的铃木教授对记者说:“我在这张实验台前坐了十五年,而我的前辈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年。科学需要这样的传承。”
对此,网友们讨论纷纷,日本同样作为亚洲国家,加上本次的获奖,目前日本已经有30位诺奖得主了。
前几天医学奖公布的时候,就有在讨论为何中医会再次获选的话题。
而纵观榜单,不仅是日本,就连以色列这种常年打仗,人口只有0.9亿的国家,也是多次获得。
或许,用网友的话来说,现在诺奖早已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再执着于诺奖是谁获得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