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河南某高速服务区推出20项免费服务火遍朋友圈,从车辆检修、淋浴休息到应急药品、母婴室设施,甚至提供代驾联系和旅游咨询,一眼看不完的服务项目让在服务区停歇的旅客和司机师傅热议不断。一位常年跑长途的货车司机在社交媒体上感慨:“以前服务区只是加油上厕所,现在能洗澡、热饭、修车,连手机充电都有专人帮忙,真的像回家一样。”这种“家的温暖”式服务,正是河南近年来以“人性化”为核心提升区域影响力的缩影。下面从本地三大强IP企业来感受一下河南人的朴实待人之道。
(资源来自大参考)从潘东来到华阳国际大饭店的服务之道
搜索结果显示,河南本土企业胖东来早已成为全国商超行业的服务标杆。其“不满意就退货”“雨天打伞送客”等举措被网友称为“服务业天花板”。正如洛阳华阳国际大饭店将“二十四节气养生餐”融入客房服务,让商务住宿变成文化体验。此次服务区的创新,实质是将这种商业逻辑拓展至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免费不降质”的策略重塑人们对河南的认知。
服务提升口碑,口碑拉动经济
河南省发改委2025年7月发布的《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以服务软实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胖东来新乡店开业当日因客流过大被迫限流,单日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蜜雪冰城在“高校免费送奶茶”活动后,周边门店业绩环比增长40%。这些案例印证了“口碑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服务区的20项免费服务看似增加了运营成本,但带来的传播价值和潜在消费转化难以估量。一位旅游博主算过一笔账:“司机多停留1小时,餐饮、特产销售就能增长15%,更别说他们发抖音带来的免费广告效应。”
河南软资源:文化振兴+服务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的服务革新已从商业领域延伸至公共治理。搜索政府官网可见,郑州东站推出“空铁联运”免费接驳,开封景区实行“不满意先行赔付”,这些举措与服务区的探索一脉相承。河南省发改委工作人员在访谈中表示:“我们要让每个接触点都成为展示形象的窗口。”这种“全域服务”思维,正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信阳毛尖通过“采茶体验游”提升溢价空间,洛阳应天门用“唐宫夜宴”带动周边消费,证明**优质服务能激活沉睡资源**。
当夜幕降临,服务区的灯光为风尘仆仆的旅人亮起,货架上的烩面自热锅贴着“河南老乡专属折扣”标签,这一幕恰是河南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服务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成为连接人与人、城与乡的文化纽带。从一碗3元的奶茶到20项免费服务,从商超货架到高速公路,中原大地上正在书写的新故事,核心始终未变。
在这里,也希望其他省份的兄弟姐妹们有空能到河南各地走一走,感受一下河南老乡的淳朴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