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清华大学“多籽西瓜”火了,女博士专门写论文吐槽

清华北大的食堂,就跟它们的教育成果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人们非常羡慕的。要是孩子能考进这两所学校,很多家长第一件事就是带

清华北大的食堂,就跟它们的教育成果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人们非常羡慕的。要是孩子能考进这两所学校,很多家长第一件事就是带孩子去食堂先体验一把,看看最顶级的学生每天都在吃什么。

这里的食材质量肯定不用说,但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点小毛病都挑不出来吧?

可即便食堂存在一些小问题,大家对清北的包容度还是很高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小毛病并不是学校有意造成的。

清华大学“多籽西瓜”火了,女博士专门写论文吐槽,把人都看懵了

都说子不嫌母丑,放到学校身上也一样,只要是自己的母校,哪怕再好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可学生们自己却能任意吐槽。

就像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有文化的人,说起自己母校的不好来却非常信手拈来,当然他们的吐槽也很有意思。

比如最近清华食堂的两块西瓜,就成了大家吐槽的热点。要说这事,学校其实也并不无辜,因为稍微想想就能明白。

为啥一位女博士买到这样的西瓜会生气,甚至要专门写篇文章跟自己的母校好好说说这件事。

别的学校可能都在积极推广无籽西瓜,想给学生最好的食用体验,可清华却非常有个性,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打给这位女生的两块西瓜,恰好上面全是籽儿。

甚至能说籽儿的数量都要多过瓜肉。女生直接给这种西瓜命名,说这是清华的“多子西瓜”,又能叫做“鸡皮疙瘩瓜”。

甚至还给他起了个学术感的名字,叫做“密集恐惧瓜”。但是接下来的一番操作,确实让人看蒙了。换作别人,吐槽两句也就完事了。

可清华的学生果然不一样,这位女博士竟然真的写了一篇论文。论文里从材料与方法、品种选育、功能学、评价结果与讨论、力学刺激优势。

再到行为学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清华大学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西瓜,估计是把它当作帮助大家训练口腔运动功能的装置。

清华学生此举,完全是对母校的“偏爱”

她甚至还觉得这种西瓜有学术价值,比如能填补无籽西瓜普及后带来的某些研究空白,还为食品设计学引入了功能性阻力训练的新范式。

一连串高难度的专业名词,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其实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食堂数量非常多。

目前清华大学一共有近30个食堂及餐厅。这么多食堂,不仅要保证能满足来自天南海北大学生的不同口味,再加上食堂工作人员训练有素。

所以它们的品质和品控已经做得非常完善了,完全不能跟校外那些杂七杂八的餐饮店相比。

但可能清华的学霸们追求精益求精,所以对食堂还有别的想法,不过这也很正常。只是得明白,人无完人,学校也一样。

清华大学也不一定真的能把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微的细节都做得完美无瑕。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从这件事里也能看出大家对母校的态度。

而且学生对于这个西瓜其实并没有所谓真正批评的意思,可能就是想借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学术写作和科研能力吧。

这事儿也非常有意思,让我们看出了学霸和普通人思路的不同,一件小事他们都能写成论文,而普通人别说写论文了,光是想到要写论文就觉得天都快塌了。

实在太难了。这也就说明了大家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有些人考试很厉害,有些人则不擅长考试一样。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