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毒瘤却自此深深扎根于帝国的肌体,中央权威日渐式微,曾经的盛世繁华逐渐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然而,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位年轻的帝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试图力挽狂澜,重振大唐雄风,他就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与果敢,祖父唐德宗对他宠爱有加。成长于宫廷斗争与藩镇乱象交织的环境中,李纯心中早早埋下了复兴大唐的种子。公元 805 年,唐顺宗李诵因中风身体不便,李纯被立为太子并代理军国政事,同年八月,他接受禅让登基称帝。
初登大宝,李纯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藩镇拥兵自重,不听中央号令,自行任免官吏、截留赋税,宛如国中之国。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李纯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广纳贤才,任用李绛、裴度等一众贤臣。李绛为人刚正不阿,以匡救劝谏为己任,多次在朝堂进谏,针砭时弊;裴度更是才华横溢,谋略过人,坚决支持宪宗削藩。在这些贤臣的辅佐下,李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李纯大力整顿吏治。他深知官场腐败是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严格考核官员政绩,裁撤冗官,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将节省下来的俸禄用于民间遭受自然灾害时的救济工作,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赢得了民心。同时,他鼓励臣下积极进谏,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朝堂之上,君臣一心,为复兴大唐出谋划策。
经济上,李纯针对当时严重的钱荒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诏发布蓄钱令,禁止商人囤积钱币,要求其一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对全国银矿开采进行规范,先是禁止私人开采,后又根据实际情况恢复五岭以北的银矿私人开采,稳定了市场货币流通。此外,他接受宰相裴垍的建议,对唐德宗时期推行的两税法进行调整,统一现钱同实物的折换率,有效改善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国家财政状况逐渐好转。
然而,真正考验李纯的还是棘手的藩镇问题。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其部将刘辟擅自夺取藩镇控制权,并向朝廷提出无理要求,妄图统领三川。李纯果断下令神策军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军兵马使李元奕率军征讨。面对朝廷大军,刘辟负隅顽抗,但高崇文指挥有方,迅速攻下东川,进而于同年九月攻入成都,生擒刘辟,蜀地平定。这一战,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妄图挑战中央权威的藩镇脸上,也让李纯坚定了削藩的决心。
元和二年(公元 807 年),浙西节度使李锜见蜀地被朝廷平定,心中不安,表面上请求入朝,实则称病不去,还煽动士兵哗变,企图叛乱称帝。李纯毫不手软,下诏削夺李锜官职,命令淮南节度使王锷率军兵分三路征讨。唐军势如破竹,当月便将李锜击败擒获,李锜被押送长安斩首。这两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朝廷的士气,也让李纯在藩镇问题上的态度更加坚决。
但藩镇割据由来已久,想要彻底解决谈何容易。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自行接管军政事务。李纯下诏正式授予王承宗成德节度使一职,同时为了削弱其势力,从成德镇中划分出德州、棣州另设节度使。王承宗对此不满,立即发起叛乱,派兵俘虏了新任德州刺史薛昌朝。李纯大怒,下诏命神策军及成德附近藩镇发兵围攻王承宗。然而,此次交战朝廷军队状况不利,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被成德军斩杀,李纯被迫同王承宗妥协,下诏赦免其罪行并默许了其对德州、棣州的占领。这一战的失利,让李纯意识到削藩之路必将充满艰辛与坎坷,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
元和七年(公元 812 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仅十一岁,军政要务由家仆蒋士则处理。蒋士则肆意撤换将领,引起士兵们的强烈不满。同年十月,将士们拥护将军田兴为魏博镇之长,田兴夺取控制权后,主动向李纯请求重新归顺朝廷。李纯大喜过望,立刻接受了田兴的归顺,并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博节度使。魏博镇的归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河北、山东、淮西等地的藩镇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在众多藩镇中,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一直是李纯的心腹大患。元和九年(公元 814 年),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掌控淮西军务,秘不发丧,还派军队劫掠焚烧附近四个县,公然挑衅朝廷。李纯自从平定蜀地后,便一直想收回对淮西的控制权,此时在宰相李吉甫的谏言下,他果断下令讨伐淮西。
讨伐淮西的战事起初极为艰难。朝廷军队从十几个藩镇中征调而来,指挥协调困难重重;而淮西军队不仅得到当地民兵的协助,且依靠本地生产足以支持战争。至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五月,除了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在洄曲大败淮西军外,其余十多个藩镇的军队都进展不顺。与此同时,吴元济联系成德、淄青二镇,向王承宗、李师道寻求帮助。李师道为了阻止朝廷对淮西用兵,竟派刺客进入长安,当街刺杀宰相武元衡与御史中丞裴度,武元衡不幸被杀,裴度身受重伤。这一事件震惊朝野,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但李纯并未被恐怖袭击吓倒,他将裴度提拔为宰相,继续坚持对淮西的作战,并一并派兵讨伐王承宗、李师道。
此后,朝廷与淮西陷入了长时间的消耗战。战争的巨大开支让朝廷财政压力剧增,而淮西方面也因长时间的军事压力,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军队士气逐渐低落。在这关键时刻,李纯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坚定的决心,他不断调整战略,选拔优秀将领。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他提拔闲厩宫苑使李愬为唐邓隋节度使前去讨伐淮西。李愬到任后,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他麻痹淮西军,暗中训练士兵,积极寻找战机。
元和十二年(公元 817 年)十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李愬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发动奇袭。他率领九千士兵,顶风冒雪,长途奔袭吴元济的大本营蔡州。一路上,军队悄无声息地穿过险峻的山路,避开了淮西军的巡逻。当大军抵达蔡州城下时,守城士兵还在睡梦中。李愬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攻城,很快便攻破城门,冲进城中。吴元济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仓促之间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李愬成功擒获吴元济,淮西终于平定。
雪夜袭蔡州这一经典战例,不仅展现了李愬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唐宪宗削藩路上的关键转折点。此役过后,王承宗主动上表归降,归还了先前占据的德州、棣州,并将两个儿子送入长安作为人质。李纯乘胜追击,着手处理屡屡对抗朝廷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元和十三年(公元 818 年)七月,李纯下诏削夺李师道的一切官职,派军讨伐。在朝廷大军的强大攻势下,李师道的部下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李师道请求投降,李纯予以接受,并册封刘悟为义成军节度使。至此,李师道管辖的十二州重新归附,其余藩镇也纷纷入朝觐见,全国范围内所有藩镇均表示效忠并服从朝廷的控制,李纯成功在安史之乱之后,在名义上重新统一了全国,创造了 “元和中兴” 的辉煌局面。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平定淮西之后,李纯逐渐骄奢起来,开始沉迷于方术仙药之中。丹药的毒性侵蚀着他的身体,也改变了他的性情,他渐渐怠于政事。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 年)正月,李纯身体已被丹药毒害到无法接受官员朝贺,之后更是屡屡不上朝处理朝政,京城人心惶惶。当月月末,李纯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三岁。随着他的离世,唐朝刚刚出现的中兴局面迅速结束,藩镇割据的乱象再次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