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融辉正式起网,发出了第一票货物。
彼时,在很多业内人看来,融辉不过是大票零担江湖里的又一条 “鲶鱼”,搅不起太大的风浪。毕竟,中国零担市场万亿级的庞大容量,以及高度分散的市场格局,都让融辉的起网显得微不足道。
2025年10月8日,融辉起网一周年,交出了年度成绩单。
仅仅一年时间,融辉这条“鲶鱼”早已长出了“鲨鱼”的獠牙——
货量规模:80天日均货量破万,352天破两万吨,仅用一年便完成了老牌物流企业数年走完的路。
网络密度:150天实现全国31个省网点覆盖,快速构建了一张100KG-10T的大零担全国网络;
网点数量:200天网点数突破1.1万家,并独创了行业唯一的“铁军机制”,铁军网点数量正逐步增长。
一年前,融辉起网,众人观望;一年后,融辉破局,业界瞩目。站在“起网一周年”的节点回望,外界不再问“它还能不能”,而是追问:“它凭啥这么牛?”
融辉物流的崛起,值得重新审视。
01融辉起网一周年,为何与众不同?大票零担江湖,从来不缺“搅局者”,但大多数人最终沦为“过客”。
复盘融辉这一年来的崛起之路,有很多特别之处。其中最为特别的是,融辉没有走传统零担企业的老路,而是从第一天起,就试图重构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正如融辉董事长祝建辉所言:“大零担不是快运的延伸,而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他还呼吁全体员工,打破惯性思维:跳出“快运逻辑”,深入理解大零担的独特性;拥抱工作创新:从操作流程到服务设计,以“大零担思路”重构每一个细节;深耕专业能力:只有真正懂行业、懂客户,才能在这片蓝海中乘风破浪。
在老鬼看来,融辉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最亮眼的并非单纯的“快”,而是战略布局的层次感与节奏感,成为大票零担领域的“规则定义者”。
起网初期,融辉瞄准大零担市场长期存在的“东拼西凑”的专线模式,构建起了全国首张专注于100KG-10T公斤段的大零担网络平台。
在产品策略上,2025年全面升级的产品矩阵——精准零担+融速达+融安达+融惠达亮相,四大核心产品精准卡位市场痛点,标志着融辉在大零担赛道上的深耕已进入“纵深前行”的全新阶段。
精准零担以“网络覆盖更广、精准调度准时达”为核心,直击大票零担标准化客户的核心需求。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路由,以“时效可控、成本透明”的硬实力重塑行业标准,成为普通客户信赖的“大票零担新基建”。
融速达以“全新定价+标准时效”双引擎突破传统定价壁垒,让客户在时效与成本间找到最优平衡点,成为大零担时效革命的“破局者”。
融安达以“黄金CP围板箱”为核心搭配,构建从包装到运输的全链路安全体系。围板箱抗冲击性能提升30%,配合实现货物全程可视化,让“贵重如珠宝、精密如仪器”的货物也能安心托付,成为高货值客户的安全首选。
融惠达以“经济实惠、性价比更高”为核心理念,通过优化路由、提升装载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同时保持服务品质不打折,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承诺落地,成为客户降本增效的“黄金拍档”。
时效标准化是融辉下一步的重点。500公里之内,今发明至;500公里-1200公里,今发后至;2000公里以上,3天到达。
时效承诺的底气,来自于融辉在车线密度、服务品质、数字化投入等方面的多重把控——
车线密度方面,融辉通过自建直营车队,完成了全国1500+条车线布局;
服务品质方面,建立了一对一专属客服机制,一跟到底,一站式解决,客户满意度从起网时的78%提升到现在的92%。
数字化方面,融辉通过智能路由规划、动态集货算法,减少了中转环节与空驶率,干线运输成本,人工操作更低,客户综合物流成本直降20%以上。
由此来看,融辉的“速度”不是无序扩张,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精准爆破”,都在尝试为这个长期“小散乱”的市场树立新的标杆。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来,融辉更深层的布局藏在生态构建中。
与传统的加盟模式不同,融辉从一开始就扛起“同建共享”的大旗,没有靠“以罚代管”来压榨网点,而是用“激励+赋能”来激发活力。
激励政策上,祝建辉在货量破万吨时直接拿出1000万元奖励全网,并计划在2025年将网点激励规模放大到5000万元,向表现优异的网点发放5000万股期权,这一连串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是简单的“烧钱换市场”,而是将网点从“加盟商”变为“合伙人”的制度革新。
2025年5月官宣的“专线合伙人计划”,以线路经营权保护、战略资源落地等扶持,试图将分散的专线力量纳入统一网络,打造一个“命运共同体”。
与阿里巴巴1688的合作更具风向标意义,今年4月,融辉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协议,正式成为其旗下1688平台的重要物流合作伙伴。这一合作不仅为融辉带来了稳定货源,更推动其运营体系全面升级。
从网点激励到专线联盟,再到平台合作,融辉正在搭建一个覆盖上下游的 “物流生态共同体”。
02从“速度”到“夯实”,融辉的“第二曲线”正在成型如果说2024年是融辉的“起势之年”,那么2025年,则是它的“筑基之年”。
此前,祝建辉给融辉设定了一个明确目标:2025年Q4实现盈亏平衡。这一信号向市场表明,融辉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快”,而是一个追求良性增长的生态。
在实现快速规模扩张后,一个更值得玩味的趋势正在浮现:融辉的成长逻辑,正从高歌猛进的“规模扩张”转向沉稳务实的“品质叙事”。
这一转变,并非战略的摇摆,也不是成长动能的衰减,而是迈向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速度可以抢市场,但唯有“实”才能守江山。
在完成初步的网络覆盖和市场卡位后,祝建辉将2025年定义为“基础夯实年”,清晰地勾勒出“品质提升”与“产品分层”两条并行的主线。
一是产品分层,这是应对市场多元需求的直接回应。
大票零担市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比拼货量规模、网络密度的初级阶段。客户不再满足于提供单一、同质化的物流服务,而是能精准匹配不同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四大产品矩阵(精准零担+融速达+融安达+融惠达)的推出,不仅是融辉对大零担赛道认知深化的成果,更是其“纵深前行”战略的具象化表达——从广度覆盖到深度服务,从标准产品到场景化解决方案,融辉正以产品为切入口,劈开大零担赛道的纵深市场。
这一产品分层策略,将“大票零担”这个笼统的市场,切割为多个细分赛道,用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场景,去匹配不同的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分层,融辉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更精准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票零担市场里业务线交叉、产品重合的痛点,从而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差异化的价值航道。
产品分层的背后,也是融辉对大零担市场“生存逻辑”的深刻理解。与传统快运和专线不同,大零担有自己独立的体系,需要更灵活的定价、更精细的运营。为此,融辉的报价逻辑从按公斤段报价演进为按吨按方报价,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当行业还在讨论“大零担如何做”时,融辉已用产品矩阵证明:深耕赛道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以客户需求为原点,以产品创新为杠杆,撬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品质提升”,这是网络深化的内在要求。
如果说产品分层是“对外”的战略,那么品质提升就是“对内”的修炼。众所周知,当网络覆盖达到一定广度,运营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确保从揽收到派送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稳定、高效,才是融辉所要面对的“终极考验”。
这考验的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自今年以来,融辉提升品质的速度明显加快,将3月份定为“品质月专项行动”,通过在分拨中心设立包装区、推广运用防损板和支撑杆、推出操作流程标准及培训宣贯、全面应用网点卸货尾板等四项举措,不仅降本增效,也让融辉的服务网络,真正“活”起来、“快”起来、“稳”起来,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韧性。
当速度的光环逐渐褪去,真正能支撑企业走远的,是扎实的运营功底、可靠的服务品质和健康的网络生态。融辉物流起网一周年,其战略重心的转移,清晰地描绘出一条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发展路径。
03结语有一句非常流行的“总结用语”是这么说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融辉起网一年来,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惊艳的成绩单,更是一份关于“如何重构零担物流生态”的深度答卷。
我们看到,自融辉在大票零担市场异军突起后,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大而不美”的赛道,让“网络+大票”成为行业共识,兴满物流、中通智运、顺心捷达等等新老玩家开始加速布局,强势切入。
我们还看到,融辉的快速崛起,正在改变大零担市场的竞争维度。当行业仍困于“价格战”与“吨位内卷”时,融辉从规模狂奔到品质深耕,既是行业从草莽走向成熟的缩影,也是一次对传统大票零担网络运营逻辑的价值颠覆。
当下,融辉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为行业树立了新标尺。接下来,如何将“一点点成绩”积累成“一连串惊喜”,一切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