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当家》董璇张维伊这两口子又出“问题”了。
起因是两人在讨论传统婚礼“拜高堂”时,因为张维伊父母已经过世,董璇不想让对方失落,便提出去掉这个环节。
张维伊则提到可以用AI合成父亲的声音。
董璇一听觉得这个提议非常不错,想要采用。
但此时张维伊又以“大喜的日子”否定了自己的提议。
可能是看出张维伊提出建议又否定有些言不由衷,董璇没有再跟他沟通此事,但却准备做一份AI语音当成婚礼惊喜送给恋人,以求达到丈夫心中的圆满。
后续董璇秘密和策划团队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卡在她没有张维伊父亲原音信息这一步,为了拿到原音,董璇盯上张父生前使用的手机。
于是董璇借着跟张维伊讨论邀请张父哪些好友参加婚礼时,提出看看张父手机信息,通过手机信息整理一下张父的朋友名单。
张维伊则拒绝看父亲手机,表示自己已经记录了朋友名单。
董璇不得不用防止落下好友之类的借口继续提出看手机,张维伊则认为自己记录下了父亲去世时所有送礼问候的朋友,觉得邀请这些朋友就够了。
董璇便提出看看讣告评论别落下父亲的朋友。
但沟通着沟通着,张维情绪爆发了,突然很大声地吼董璇,强调自己不想拿手机。
随后同样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理由:不想再揭开(父亲去世)伤疤。
呃……
情感上能理解,情感上也难接受。
能理解一个人因为痛苦而不愿触碰去世亲人旧物的心态,如果一开始张维伊便跟董璇说查看父亲手机对自己来说有点困难,相信她会换一个方法找音频。
然,他没说过。
相反,在前期综艺内容里,你会发现张维伊很喜欢谈父亲,谈给父亲发信息、谈父亲旧物、谈父亲曾经对自己的叮嘱、谈父子相处。
别说董璇这种经常听他说“我的父亲”故事的身边人了,即使只是通过综艺认识他的观众,也会觉得张维伊是一个不避讳离世父亲话题的人。
谁能想到……这样的他不敢看父亲的手机啊,大多数人应该更倾向于觉得张维伊是想父亲了便打开父亲留下的遗物看一看的那种类型。
这种情况下,董璇找借口看张父手机,真不能冤枉她是故意揭谁伤疤。
即使发现董璇对自己的理解有误,张维伊只要正常跟她解释一下,以董璇的高情商肯定不会追问下去,早就想方法从其他地方找音频了。
可惜,张维伊解释了,却选了音量输出的方式,激化了问题。
面对张维伊的音量输出与情绪化反应,董璇这边明显很尴尬,抛开目的不提,光从她积极参与名单讨论却被丈夫怒吼这点,怎么着都会觉得委屈。
尤其当时还有第三人(双方的朋友)在场,张维伊完全没顾及董璇的面子。
于是好脾气的董璇,也难得情绪化回击了一把,吐槽张维伊请想请谁不关她的事。
理论上张维伊那边的亲友的确跟董璇关系不大,但夫妻是一体,强调不关她的事,很明显有赌气把两人分成两个个体的意思,有道理,却伤感情。
两边话赶话,成了情绪对抗。
董璇的视角:我为了给你惊喜,为了让你不在婚礼上留遗憾,那么努力的准备却被你当着朋友的面怒吼,凭什么啊?
张维伊的视角:我已经把在意父亲的朋友名单都记下来了,不需要再看手机,结果她非要看手机揭我伤疤,都不心疼我要面对父亲去世这件事吗?
客观来说,董璇在最初的沟通也有问题,她为了看手机找了个不是很好用的借口念叨,站在已经强调自己选人方式的张维伊视角,跟她沟通像在鬼打墙。
但……董璇的借口很烂,却也掩盖不了激化矛盾,或者说上升高度的是张维伊。
为了强调自己看父亲手机很痛苦便不管不顾的怒吼。
为了强调父亲去世是自己的伤疤便情绪化输出。
把原本的沟通,变成了矛盾,变成了输出对轰。
观察嘉宾李维嘉有一个点评非常犀利:音调一高,对错全消。
尤其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时候把真正的想法用大声量(情绪化)输出出来时,想要得到的效果便不可能好,对听的人来说,感觉完全不是那回事。
当沟通突然变成大吼,就没实质沟通意义,只有情绪的对抗了。
相信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有过张维伊这种错误的沟通,在沟通得不到有效进展时,突然用大声量去强调自己的委屈、痛苦、不满。
我们给出的理由也许是能说服人的,比如张维伊给的理由是不想揭伤疤,能理解吗?单独拎出来,不会有人不理解他。
哪怕是怀疑他不断拿父母去世“卖惨”的网友,面对这个理由时,也不可能强制揭人家的伤疤吧?普通人都没有那么残忍,爱他的人更不可能了。
但,你有你的痛苦,又凭什么让别人来承受你的情绪呢?
被张维伊怒吼董璇,等情绪降下去之后,可能还是会心疼张维伊,但在被怒吼的那一刻,脾气再好的人,都难平和的接受对方的负面情绪。
因为他的痛苦,跟她无关,他可以告诉她自己会因为什么痛,希望她不要踩自己的雷,却不能在对方不知道这是雷的情况下,率先给她炸个雷。
输出者的可能是:我很痛苦你看不到吗?
而接收者的感触:为什么吼我?我做错了什么?
如果你已经表达自己的雷区,对方却踩上来,错在对方,如果你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崩溃大吼这是我的雷区,错便是自己了。
无论恋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没有义务承担我们的负面情绪,在沟通时突然把负面情绪炸出来,得到的往往不会是想象中的同情与理解,而是无语与失望。
沟通很忌讳突然的情绪化,也很忌讳突然用声量强调情绪,争执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相反,这两者反而会让沟通背离最初的状态。
情绪化的沟通只会迎来话赶话的吵架,而话赶话的吵架就像一场只追求输赢不讲究逻辑的辩论赛,每一句都毫无意义,每一句又都在刺痛对方。
高压社会,想做一个一直情绪稳定的人很难,谁都可能犯张维伊同样的错误。
但站在上帝视角看《姐姐当家》这段,相信大家也能更直观地意识到情绪稳定之于沟通的重要,不要试图让别人吸收自己的情绪,别人也没义务猜我们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