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标题写着“太阳50亿年后氦闪,将瞬间释放出100万年的能量,地球可能会被汽化”。当时,评论区很多人说:那场景肯定很可怕。但是,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么,50亿年后的太阳,到底会怎么样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诞生于46亿年前,它的核心燃料,还剩下大约60%的氢。目前,太阳一秒消耗6亿吨氢,这些氢还能燃烧50亿年。50亿年后,当核心的氢消耗殆尽,太阳就会发生变化。
到时候,太阳核心失去能量支撑开始收缩,收缩产生的热量,将加热核心外围的氢层,让这层氢开始聚变。这些能量,会把太阳的外层大气“吹”得膨胀开来,太阳的颜色会慢慢变成红色,这就是红巨星阶段的开始。
那么,氦闪瞬间释放100万年的能量,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是把“启动过程”和“能量释放”搞混了。大家记住,氦闪是太阳核心氢耗尽后,氦原子在高温高压下,开始聚变的“启动瞬间”。但是,这个“瞬间”不是爆炸,而是氦聚变的“点火”。之后的氦聚变会持续10万年,能量是慢慢释放的。
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氦闪的过程。等氢耗尽后,太阳核心会收缩到直径约1万公里,收缩产生的热量,会让核心温度从现在的1500万℃,升高到1亿℃。
因为,只有达到这个温度,氦原子才能克服排斥力聚变成碳和氧。当温度刚好达到1亿℃时,核心的氦会“突然”开始聚变,不过这个“突然”在天文尺度上是几天到几周,而不是视频里说的“瞬间”。
至于释放100万年的能量,其实是氦闪启动时,几天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00万年释放的能量总和。可是,因为太阳外层大气的质量很大,这些能量会被外层吸收,用来推动大气膨胀,并不会直接“炸向地球”。
那么,地球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说真的,地球或许根本“活不到”氦闪发生的时候。有科学家说,在氦闪发生的前5亿年,地球就会被膨胀的太阳外层所吞噬。
现在,太阳的直径约139万公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1.5亿公里。当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后,核心的氦聚变,会让外层大气持续膨胀,直径将从139万公里,慢慢扩大到2.4亿公里,这个直径已经超过了地球的轨道半径。
科学家说,氦闪发生在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后的早期,大约是太阳开始膨胀后的1亿年。那个时候,地球已经被太阳外层吞噬5亿年了,所以根本不存在“被氦闪汽化”的情况。
在我看来,大家也不要纠结50亿年后的氦闪了。因为我相信那个时候,如果人类文明还存在的话,肯定已经进行了星际移民,早就离开了地球,在宇宙中找到了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