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战国「苏秦合纵」:为啥六国最后还是被秦灭了?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电视剧里谋士手持相印,站在诸侯面前振臂一呼,各国就放下恩怨联手抗敌 —— 这说的就是战国时苏秦搞的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场景:电视剧里谋士手持相印,站在诸侯面前振臂一呼,各国就放下恩怨联手抗敌 —— 这说的就是战国时苏秦搞的 “合纵”。公元前 334 年,洹水边上热闹得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君主齐聚,苏秦戴着六国相印,领着大家歃血为盟,约定 “秦攻一国,五国出兵相救”。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下秦国该怕了吧?可你猜怎么着?短短几十年后,秦国还是把六国一个个吞了,阿房宫的火光映着六国君主的亡国泪。明明有苏秦合纵这么好的 “联盟 buff”,六国为啥还是没逃过被灭的命?

咱们先说说第一个关键问题:六国根本不是一条心,全打着自己的 “小算盘”。你以为他们结盟是为了 “共抗强秦”?其实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拿第一次合纵来说,盟约刚签没两年,齐国和魏国就偷偷联手打赵国了 —— 为啥?因为齐国想抢赵国的土地,魏国想报之前被赵国欺负的仇。《战国策・赵策二》里就写了,这俩国一动手,赵国立马慌了,赶紧把苏秦赶出了赵国,第一次合纵就这么黄了。

更有意思的是,六国之间的矛盾比跟秦国还深。楚国总想着吞并中原的小国,齐国盯着东边的鲁国不放,赵国一门心思想灭了中山国,韩国和魏国夹在中间,一会儿怕秦,一会儿怕赵楚。就像你跟几个同学组队打游戏,本来该一起打 boss,结果队友们互相抢装备、拆塔,这能赢才怪。后来秦国打韩国,楚国嘴上说要救,其实就派了点兵在边上看着,等韩国快撑不住了,楚国还偷偷跟秦国做交易,想分点好处 —— 这样的 “盟友”,怎么能指望他们一起抗秦?

再说说合纵本身的 “致命漏洞”:没个靠谱的 “带头大哥”,也没约束力。苏秦在的时候还好,他凭着一张嘴能说动六国,可他没给合纵立好规矩 —— 比如谁来当盟主?各国该出多少兵、多少粮?要是有国家违约了该怎么罚?这些全是糊涂账。苏秦一死,六国立马没人管了。后来信陵君魏无忌想再搞合纵,好不容易凑了五国兵打秦国,结果打到函谷关,各国就开始磨洋工:赵国怕损失兵力,打两下就往后退;齐国想着秦国不打自己,干脆不出力。最后信陵君没辙,只能撤兵,合纵又一次散了。

你可能会问,秦国就没怕过合纵吗?还真没有,因为秦国早就想好了 “破局招”—— 连横加反间。秦国专门派谋士去六国 “搞事情”,比如张仪就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秦国就送你六百里地。” 楚怀王信了,立马跟齐国翻脸,结果秦国只给了六里地。楚国气不过去打秦国,可齐国根本不帮,楚国大败,从此元气大伤。这就是 “连横”—— 拉一个打一个,把合纵拆得七零八落。

除了连横,秦国还特别会用 “钱” 当武器。睡虎地秦简里有记载,秦国官吏会带着大量黄金去六国,找那些贪心的大臣送礼,让他们帮秦国说话。比如赵国的郭开,收了秦国的钱,就天天在赵王面前说李牧的坏话,最后赵王把李牧杀了 —— 要知道李牧可是赵国最后能打的将军,他一死,赵国没多久就亡了。六国的大臣们拿着秦国的钱,拆自己国家的台,合纵再厉害也顶不住这么 “窝里反” 啊。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苏秦自己也没那么 “纯粹”。很多人觉得苏秦是为了六国安危才搞合纵,可《战国纵横家书》(出土的战国竹简)里写了,苏秦其实是燕国的 “间谍”。他帮六国合纵,一方面是为了抗秦,另一方面是想让齐国把注意力放在秦国身上,好让燕国能趁机发展。后来他还劝齐国去攻宋国,结果齐国攻宋成功,却引来五国伐齐,齐国差点亡国。齐国一弱,六国里少了个能跟秦国抗衡的大国,合纵的根基就更不稳了 —— 说白了,苏秦的 “私心” 也给合纵挖了坑。

其实把这事放到现在看,也挺有启发的。就像现在很多公司搞 “联盟” 对抗行业里的大公司,可要是联盟里的每家公司都只想着自己赚钱,你抢我的客户,我偷你的技术,还总被大公司用点小利益收买,那这个联盟肯定走不远。六国的问题,本质上是 “联盟合作” 的老难题:没有共同的长远目标,只看眼前利益,又缺乏约束力,再强的 “联盟” 也会变成一盘散沙。

最后想问问你:你觉得要是六国能少打点自己的 “小算盘”,或者苏秦没藏着燕国的 “私心”,合纵真能挡住秦国吗?要是你穿越成当时的某个君主,比如赵王或者楚王,第一步会先解决合纵的哪个问题?评论区跟大家聊聊你的想法呗~要是觉得这事儿有意思,也可以关注下,下次咱们再聊聊秦国统一后,那些合纵谋士的结局到底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