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鱼
老罗可能是下了个“套”,但这个西贝的老总是真的蠢
整件事情看下来,我觉得起因很简单,就是老罗一行人吃了一顿饭,觉得有些贵,菜品也一般(味道不惊艳,量也不多),就随便在网上吐槽diss一下,顺便以当下互联网最敏感的话题“预制菜”为切入口,这就是互联网人的思维吧,太懂得如何引流了,行为做事都是流量思维,当然,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但这个西贝老总的反应就太不互联网了,互联网是什么地方,是讲道理、求公平的地方吗,是情绪发泄的地方啊。你在网上表达你的委屈,你的不满。那吃过西贝觉得被坑的顾客,比你的不满可多多了。这些年听说过西贝性价比低,听说过西贝疫情的时候共享员工、坑员工,积攒下来对西贝坏印象的人就全都爆发了。再加上一些人本身就是冲着流量去的,你的委屈就是别人的养料,为了更多的养料,就得让你更委屈。
看了最新一期的《中国企业家杂志》视频,主持人都已经在帮他了,说,“是不是可以向老罗道个歉,没有让他满意,然后办个西贝开放日,让老罗当美食推荐官,再推出老罗菜单,毕竟打开门做生意,共赢才是王道”。这老总牛啊,说“这生意我可以不做”。哈哈哈哈,钟薛高破产以后,创始人还在向公众解释,“我们的雪糕质量没有问题”。网友评论绝了,“钟薛高的创始人到‘死’都没有意识到,大家不是对钟薛高的质量不满,是对它质价比过低的积怨已久,又看不惯它一再装13”。
这些年,从钟薛高,到爱康国宾,再到百果园,现在又是西贝,这些已经做到头部的企业频繁因为创始人言论失误出现低级公关问题。我觉得本质上是这些创始人“精英本位”的思想在作祟,就是说,在企业里,别人说什么他们已经听不进去了,完全我行我素,觉得谁都应该理解他,跟他共情。走出企业,面对普罗大众,你啥都不是。甚至说,你代表的是资本家,是舆论场最底层的存在。这时候,在公关应对上,就更应该要放低姿态,展现大格局,体现真诚的态度。
再说说这老总要起诉老罗这件事。哎,老罗干啥的,人家就是吃互联网这口饭的,还怕你不弄不出流量呢,这下正好,正中下怀,这下老罗估计高兴地几天都睡不着觉。再说,你起诉人家啥,起诉人家造谣你用预制菜?预制菜为啥是舆论场的敏感话题,是因为这些年大家对预制菜的包容始终像走钢丝过河一样,不想走,但必须走。国家法律的标准和公众心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预制菜已经是众多餐厅“公开的秘密”,大家不喜欢,但又倾向选择出餐快、标准齐、价格低的“美味”,所以对预制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好了,西贝成了承载消费者别扭、委屈、渴望制度改变的出口,也就是“众矢之的”。继续围绕“预制菜”这个点争下去、耗下去,我看西贝的气数也就要被耗尽了。
这件事还有没有出口,要我说,有。是什么,就是安全。这些年大家一直吐槽西贝,但西贝一直倒闭不了,为什么。观察就可以发现,去西贝的大多数是带着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在家长心底,西贝是能让他们放心的,这是底层逻辑,尽管不少家长吐槽难吃、性价比低,但还是去西贝,为啥,就是放心。相信西贝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功夫的,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的诚意。现在一直强调自己不是预制菜,没有意义,因为公众心中对预制菜的定义不是行业规定的,也不是法律规定的。餐厅经营,要赢的不仅仅是合规,还有人心。
上一个敢硬刚“黑公关”的北汽集团,人家背后有工信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六个部门当“靠山”。西贝应该好好想想,你在嘶吼委屈,要公平的时候,线下的工作部署、公关策划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如果没有,我只想说,这个管理者是被“惯坏了”,真的太不成熟了。或许,市场会教训每一个嘴硬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