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怎么教孩子学习好朱自清《背影》这一课

《背影》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一颗“情感炸弹”,文字平实,但情感内核极为厚重。很多孩子初读觉得“不就是写

《背影》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一颗“情感炸弹”,文字平实,但情感内核极为厚重。很多孩子初读觉得“不就是写爸爸买橘子吗”,但考试时总丢分,根源在于没真正“读懂”。

下面,我为您设计一套针对“学习程度一般”的孩子的家庭辅导方案。您扮演我的“助教”,我们目标一致:让孩子不仅读懂《背影》的文字,更能读懂文字背后的那颗心。

核心理念:从“事”到“情”,从“情”到“法”

先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父子送别),再体会其中蕴含的什么“情”(父爱的深沉与儿子的愧疚),最后学习作者如何用“法”(写作手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学习的完整路径。

学习路线图:分三步走,层层深入

第一步:预习阶段——搭建情感“引桥”(课前完成)

在孩子正式学习课文前,先做好情感铺垫,这比直接让他读课文有效得多。

1.“聊家常”式导入:

找一个轻松的时间,比如晚饭后,看似不经意地问他:“如果用一件事来写爸爸对你的爱,你会写哪件事?” 让他先有一个“选材”的意识。

分享一下您和您父亲之间一件让您记忆深刻的小事。创造一个关于“父爱”的谈话场。

2.扫清阅读障碍:

帮孩子一起查几个关键词:“差使”、“狼藉”、“簌簌”、“踌躇”、“蹒跚”、“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不仅要懂意思,最好能口头造个句。这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第二步:精读阶段——扣住“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课堂同步)

这是核心环节。您要引导孩子,不要平均用力,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和“情感线”。

1.抓主干:理清“四次背影”

告诉孩子,全文是围绕“背影”展开的,但写了四次,每次都不一样。

第一次:开篇点题的背影——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是“最不能忘记”?这说明这个背影在他心里分量极重,设置了悬念。

第二次:详细描绘的“买橘背影”—— (全文核心,考试重点)

精读第六段:和孩子一起,像看电影慢镜头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聚焦动词:画出父亲买橘子过程中的一系列动词:“攀”、“缩”、“微倾”。

“攀”:说明月台高,很吃力。

“缩”:说明腿脚不便,使劲往上提。

“微倾”:说明身体肥胖,失去平衡。

让孩子表演一下:模仿这几个动作,他立刻就能体会到父亲的艰难和不易。

聚焦外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引导思考:为什么反复强调“布”?(家境不好,朴素的父亲)。父亲的穿着和“我”的“紫毛大衣”形成什么关系?(对比,突出父亲在困顿中依然尽全力给儿子最好的。)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引导思考:“混入”这个词好在哪里?(写出了父亲的平凡、渺小,以及在儿子眼中那份不舍与失落。)

第四次:泪光中的背影——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引导思考:这次的背影和开头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结构圆融。)为什么是“泪光中”的?(包含了思念、理解、愧疚等复杂情感。)

2.抓暗线:体会“四次流泪”

情感的变化,通过“我”的眼泪清晰地展现出来。

第一次:见父亲,看家庭变故——悲哀的泪。

第二次:望父亲买橘背影——感动的泪。

第三次:背影消失——不舍的泪。

第四次:读信思父——思念、愧疚的泪。

引导思考:这四次流泪,说明了“我”对父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最初的不理解、觉得他“迂”,到最后的彻底理解、深深愧疚。)

第三步:升华与拓展——从“他们”到“我们”(课后巩固)

1.攻克难点:理解父亲的“迂”

文中的“我”当时觉得父亲和脚夫讲价钱、嘱托茶房“很迂”。

引导孩子讨论:你现在觉得父亲“迂”吗?这恰恰体现了什么?(体现了父亲在那种情况下,只能用他所能想到的最朴实、甚至有点“过时”的方法来爱护儿子。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本能的愛。)

2.主题探讨:父爱的特点

和孩子一起总结,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有什么特点?

朴素的:没有惊天动地,就是买橘子、铺大衣。

笨拙的:不善于表达,只用行动。

深沉的:在家庭变故的背景下,默默承受一切。

联系现实:你的爸爸表达爱的方式是怎样的?是不是也和朱自清的父亲有相似之处?(也许是通过默默给你转账,也许是严厉的批评,也许只是一声“吃饭了”。)

3.写作迁移:学习“细节描写”

核心任务:模仿“买橘背影”的写法,写一个你亲人的细节。

给孩子的“脚手架”:

选一个瞬间: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修东西、奶奶缝衣服。

聚焦一个动作:就像作者聚焦“爬月台”一样。

用上准确的动词(至少3个)。

写出外貌或环境。

示例:“妈妈拧干抹布的手,因为用力,指节有些发白。她抬起手臂,用手背轻轻擦了一下额角的汗,又继续低头擦拭着灶台。”

这个练习至关重要,能把课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给您的“助教”心法

情感共鸣优先:不要一开始就谈“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先问孩子:“读到哪里,你心里咯噔了一下?”从他最真实的感受切入。

用好“朗读”武器:特别是“买橘背影”那段,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语气的轻重缓急会自然帮他体会到情感。

接纳“不理解”:如果孩子暂时无法体会那种深沉的情感,没关系。告诉他这很正常,因为时代不同了。但我们要尊重和理解那种情感的存在。

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学校老师的教学进度和重点,您的辅导才能有的放矢,形成合力。

最后,我想对您说:《背影》的教学,功夫在诗外。它不仅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次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成长的亲子对话。您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孩子的陪伴、引导和分享,其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一道考试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