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开个烟酒店卖白酒,不少人觉得 “找着货源就能赚钱”,可真做起来才发现,供应链里的糟心事太多了 —— 线上进的酒是假货,刚卖出去就被人投诉;线下拿的货遇到窜货,自己卖的价还没别人进货价低;好不容易到旺季,客户订单多了,货源又断了,客户全跑到别家去了。县域白酒供应链比想的复杂多,“窜货、假酒、断供” 这几个麻烦,能让不少中小酒商栽大跟头。想把生意做稳,得先弄明白这些坑,学会怎么应对。
1. 假酒坑:别信低价诱惑,2 招就能避开假货
县城酒商最容易栽在假酒上,现在假酒贩子的花样越来越多,稍不注意就中招。
常见的假酒套路有三种:一是低价引流,在朋友圈、短视频里发 “茅台镇特供酒”“内部专用酒”,价格比市场价低一半还多,还说 “厂家直供,抢完就没”,不少酒商贪便宜就下单了;二是扫码价虚标,酒瓶上扫码显示 1988 元,实际只卖 198 元,看着性价比特别高,其实酒的成本才几十元,全是劣质酒灌的;三是包装仿冒,模仿茅台、五粮液的包装,就改一点点细节,印上 “茅台镇出品”,让人以为是大牌酒,拿回去卖很容易被监管部门查。
河南的李老板就吃过这亏,去年在网上看到 “低价茅台镇酒”,对方还保证 “假一赔十”,他想着能多赚点,一下进了 50 箱。结果才卖出去 10 箱,就有客户投诉 “这酒喝着像酒精兑的”,监管部门上门一查,发现这批酒全是假的,不仅酒被没收了,还被罚款,店里的名声也全毁了。
应对假酒其实很简单:一是选靠谱的货源,优先找 “厂家直供” 或者大平台的 “自营店”,这些渠道的酒都有溯源凭证,能查到生产、运输的全过程,千万别跟没有凭证的批发商合作;二是小批量试单,第一次跟对方合作,只拿少量的货,到货后仔细检查包装、扫码验证,再尝一尝口感,确认是正品了再大量进货。
2. 窜货坑:价格战亏到哭,选对品牌、签好合同就行
窜货就跟 “慢性毒药” 似的,慢慢把利润都吃掉。就是经销商跨着区域卖货,比如 A 县的酒出厂价 80 元,经销商却低价卖到 B 县,B 县的终端售价可能才 75 元,比当地酒商的进货价还低。这种情况下,当地酒商要么跟着降价,卖一瓶亏一瓶;要么酒卖不出去,库存越积越多。
山东的张老板代理了一个白酒品牌,原本把零售价定在 120 元,利润还不错。可没过多久,周边县城的经销商把货窜到他这,90 元就卖,他的酒根本没人买,最后积压了大批货,只能亏本清仓,损失特别大。
想避开窜货,做好两点就行:一是选对品牌,优先找有 “区域垄断 + 价盘保护” 的品牌,这种品牌会给每个经销商划定独家的销售区域,不允许跨区卖货,还会严格管控终端售价;二是签好合同,在代理合同里明确写清楚,如果出现窜货,对方要赔多少违约金,真遇到窜货的情况,就能靠合同通过法律手段挽回损失。
3. 断供坑:别搞重资产,跟头部品牌合作更靠谱
断供是县城中小酒商的老毛病了,一到旺季,客户订单多了,厂家却突然断货;还有些酒商想自己酿酒控制成本,花大价钱建酒厂,结果酿酒技术不行,酒的品质不稳定,旺季又供不上货,淡季还堆了一堆库存,钱全压在里面了。
湖北的赵老板前几年就花不少钱建了个小酒厂,投产后才发现,不仅酒的品质不稳定,旺季的时候产能根本跟不上,淡季又有大量库存,不到两年就亏本了,最后只能把酒厂转让出去。
其实根本没必要搞重资产,轻资产模式更安全。可以跟洋河、今世缘这些头部品牌合作,一起开发区域定制酒,比如做 “XX 县婚宴专属酒”,借着大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货源有保障,还能靠品牌的名气卖货,风险小很多。
现在线上卖酒的人越来越多,酒商还得学 “bC一体化”:把自己的门店打造成展示点,搞点品鉴活动吸引客户;建个客户微信群,经常发点优惠活动,提升客户的复购率;再用扫码溯源、控价系统这些技术,实时监控货物流向和终端售价,防止窜货和低价卖货。
对县城酒商来说,供应链好不好,直接决定能不能把生意做下去。搞定了假酒、窜货、断供这三个问题,生意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需要《县域酒水供应链合规白皮书》,或者想对接头部品牌的合作资源,发 “供应链 + 地区 + ☎”,就能获得,帮你在县城白酒市场稳稳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