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周末早上妈妈煮的那碗阳春面。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肉蛋是稀罕物,阳春面算是“小奢侈”。天刚亮,妈妈就会系着蓝布围裙走进厨房,铝锅烧开水的咕嘟声,混着葱花和猪油的香味,能把我从被窝里勾出来。她总用粗瓷碗盛面,抓一把细面条下锅,煮到泛白就捞起来,淋一勺酱油,撒上葱花,拌上猪油——就这么简单,却香得我直流口水。
那时候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只觉得这碗面真“美味”啊,连碗底的汤都要喝得干干净净。
后来长大外出上学、工作,走过不少城市,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却总惦记着那碗阳春面。有次在外地餐馆看到菜单上有,兴冲冲点了一碗,端上来却不是记忆里的味道——面条太粗,酱油太咸,也没有那股子猪油和葱花的香。原来有些味道,只有家里才有。
现在我也会给儿子煮阳春面了。学着妈妈的样子,放上猪油和葱花,放适量酱油,煮一碗简单的面。有时还卧上一个荷包蛋,色香味俱全。每次吃的时候,看着儿子吃得刺溜刺溜的,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其实我知道,我钟爱的从来不是阳春面本身,而是那碗面条里藏着的烟火气,是小时候简单又踏实的幸福。我想,我也会像妈妈一样,每周给儿子煮一碗阳春面——这味道,暖了我,也会继续暖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