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买车让人眼花缭乱,可当智界R7增程Max,与问界M7增程Max五座四驱版并肩而立时,其实并非那么难以抉择。32.8万与24.98万这将近8万元的价格差异赫然在目——归根结底,这并非是选车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为品牌附加值掏钱的事情。
这样问题来了,省下的这8万能干啥?给家里置办一套全屋智能家居绰绰有余,带着全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欧洲游也不在话下,甚至能覆盖你未来3-5年的用车成本。可问题是,价格低了,体验真的会打折吗?
先说最直观的——底盘。智界R7增程Max搭载的华为途灵平台,在悬架这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前双叉臂独立悬架,其好处无需多言,过减速带时,那“舒缓从容”的感觉与问界M7的“咚咚”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过弯时车身侧倾被控制得极为妥当,不会让后排乘客有“颠簸难受”的感觉。
实测数据更有说服力:在短距减速带测试时,运动模式测得119g的数值,虽比配备空气悬架的极氪001高出3个数值,不过考虑到SUV的车型特性,此成绩已然相当优秀。更为重要的是,这套悬架能够巧妙地过滤细碎振动,日常通勤的舒适性丝毫不会输给价格更高的竞品。
此时我们再来聊聊智能驾驶。ADS4.0系统在智界R7上的表现,用“降维打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早高峰堵车时,智能跟车功能,让你只需轻扶方向盘,系统便能自动跟上前车节奏——无需频繁地踩油门、刹车原本让人感到烦躁的堵车时光,突然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全维防碰撞4.0系统在细节方面极为细致,且十分周全。在停车场倒车时,若后方突然,有电动车急速驶出,系统便可即刻发出警报,同时主动辅助刹车。而在高速行驶变道时,倘若侧后方存在盲区,且有车辆靠近,系统亦能及时提醒驾驶者,以此避免危险发生。这些功能看似微乎其微,但是在日常驾驶中,却能一次次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说实在的,这般全面且贴心的安全保障,在同价位车型中着实少见。
续航焦虑?在智界R7面前,似乎并非是问题。我们实测那MAX版本(有着100kWh电池组以及21寸轮毂),在高速行驶了480公里之后,电量还剩余1%,其平均时速为93kmh,高速电耗是19kWh每百公里,达成率达到了85%——此成绩置于纯电SUV阵营中,绝对属于第一梯队的水平。
日常城区通勤的表现更令人惊喜:15.3kWh,百公里的电耗,意味着在满电状态下,城区续航能够轻松地突破650公里。换句话说,一周仅仅充一次电,就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啦。这种“用车自由”的感受呀,用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呢。充电速度,虽非最快(20%至80%需22分钟),但与华为600kW液冷超充桩相互配合,其峰值功率可达297kW,补能478公里的效率,也可算是居于主流水准。
坐进车内,15.6英寸的中控屏搭配远端仪表的布局,虽然谈不上特别新颖,但所搭载的鸿蒙系统在操作流畅性方面确实表现得非常出色。语音助手此前只能连续执行2条指令,现在已经升级到可以处理10条,在满分为150分的测试体系中,实际得分达到了133分,这样的表现几乎可以用“言出必行”来形容。
双50W无线充电,以及电动遮阳帘,还有冷暖箱……这些配置于MAX版中皆为标准配备。后排电动靠背能够调节(其角度在27至37度之间可调整),全车座椅具备通风、加热以及按摩的功能,如此这般“全家皆舒适”的配置在25万这个价位确实比较少见。唯一的小瑕疵便是后视镜视野较为窄狭,不过这似乎是轿跑SUV的常见弊病。
数据不会说谎: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10000台,这个成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相当亮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高性价比+真智能"组合的认可。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瞄准问界M7的潜客,在对比配置单后纷纷"倒戈"。毕竟同样是华为智选,同样的智驾系统,为啥要多花8万买个"品牌光环"?
智界R7增程Max以24.98万的价格,给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它没有刻意地去营造“高端感”,而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关键之处——续航足够长,智驾足够强,配置足够全,价格足够实在。
这或许就是智界进入战略2.0时代的打法:不玩虚的,只给实的。当"卷配置"成为行业共识时,智界选择了"卷性价比"——用更低的价格,给到不打折的体验。这样面对这样一款"既要又要还要"都能满足的产品,你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