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G圈子里有这样一个流传多年的“怪谈”,《率土之滨》的玩家,人均都是博古通今的“文化人”。
可别觉得这个怪谈过于无厘头,因为在《率土之滨》里,真有家族对申请者的文化程度提出了要求,要是没达到“及格线”,不仅没有入族资格,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开除率籍”。
像是这个名为“陷阵之志”的家族,就以年年推出一套高难度试卷招新,被网友们冠上了“率土教委”的名号。他们出题的覆盖范围,远比你在高考试卷上答得还要宽泛。
例如开头的选择题,他们就列出了数张《率土之滨》中较为经典的武将原画,让大家分析其中表达的含义。要是不对三国有所了解,知道这些人物的核心典故,还真不一定答得上来。
更别说后面出的题目,还真就把你当成了高考考生,你要是高中时就科科不及格,那上面的概率题和方程式,你是一道也别想答对了。哦对了,因为这些题目都是原创的,你就算想搜题也搜不出来。有的路人在听说这事后不信邪,非要把所有题全做出来,结果光是答案,就写满了足足三页纸。
除了家族刚需“文化人”之外,你在《率土之滨》里遇到的玩家,说不定也是现实里文化程度高到离谱的学术大牛。
在“命中注定”同盟里,就有一位名叫百川丨记忆的玩家。现实中在南京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的他,本应端坐于实验室或讲台前与公式定理打交道,却在入坑《率土之滨》后,将这份学术积淀融入了游戏战场。
为了能让自己的理论得以推广实践,这位博士不仅真的花了大量时间撰写了一篇论文,还在前不久专门组织了一场线下“战略研讨会”,邀请一众盟友来线下答辩,由他亲自介绍并答疑论文里的各种观点。
在论文里,记忆把盟战的准备和作战划分为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有一个提升作战能力的方案。在开战前的州内资源争夺阶段,他就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提出“熵减战略”。通过规则细化和分工协作的形式,减少了因为重复战斗导致的资源损耗。
为了在跨服作战中提高作战效率,他又基于量子力学构建了一个“量子化同盟模型”,精准把控指令传递与行动延迟,让分散的盟友实现战术同步,打破了跨州协同作战遇到的沟通壁垒。
还真别说,在他的指导下,盟会虽然没有拿下征服,但确实取得了比之前出彩的好成绩。
那除了名校博士之外,《率土之滨》里还有没有更猛的文化人呢?有,而且还不少!
早在六年前,《率土之滨》的文化人们就已经凭借自己的硬实力,在国家图书馆里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他们撰写的檄文诗词、史记故事在被收录后,与众多三国时期的名著古籍一同,在展灯的簇拥下熠熠生辉。
当然,无论是担当指挥的博士,还是那些呈现精彩作品的创作者,他们都不过是这个“文化人”圈子的一份子。在玩家的视线之外,仍有数不清的文化人在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悄然推动着思考与传承。
人均文化人不仅是一句调侃,更是一种肯定。或许在《率土之滨》之外,我们很难再能找到这种以游戏为底,以众人为基石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