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上海农村|老手艺人:琢字匠

旧时农村人家里都有一些琢字碗,这些碗是艰苦岁月中留存的一抹寻常且独特的印记,如今已不大见得。其实,那时的人们刚购得新碗时

旧时农村人家里都有一些琢字碗,这些碗是艰苦岁月中留存的一抹寻常且独特的印记,如今已不大见得。

其实,那时的人们刚购得新碗时,碗底并未刻字。因物质匮乏年代,各家举办重大宴席时,邻里借还器物频繁,为避免混淆,村民们这才开始在新碗的碗底刻字。

渐渐,民间产生了一些琢字的师傅。他们或兼带着售碗,或身兼多门小手艺。

换言之,这类琢碗匠,大多无名,也鲜少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以此为业,不过是为了勉强糊口。当然,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极个别师傅,在长年累月的练习中,也能将字刻得精巧,成为当地有名的匠人。

然而,普通百姓对自家的琢字碗,并不讲究字刻凿得漂亮与否,只为作区分。

上图中碗底的字,是二三十年前,家人买碗的时候,自行用师傅的刻字电笔刻写的,属于是早期的diy。

据说当时有专门骑着自行车出来售碗的师傅,他们往往还兼带帮人碗底琢字。家人回忆,那天师傅很忙,便让部分购碗者用其电笔,自行在碗上刻字。上图中,碗底的字是奶奶刻的,字体歪扭,个别笔画不清晰,只算得上是一份回忆。

其实,八九十年代那会儿,用电笔在碗底刻字,已属高效且省力。更早的时候,琢字匠人是用尖细的铁锥对准碗底,再拿小锤敲凿铁锥。敲凿力度、字迹笔法,全凭师傅手艺。吃“这碗饭”,主要是考验师傅敲凿的手艺,唯有自如稔熟,才能在碗底琢出上相的字。

/原创 勿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