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跑一跑步,就能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事,你愿意吗?
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帮助别人,举“脚”之劳,何乐不为?
但,如果没有“如果”呢?
说到这,有些人会心生警觉:说来说去,还不是想让我们捐钱呗,肯定有猫腻。
也有些人没准会觉得:直接捐钱多好,费那个劲干啥,简直多此一举。
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这么想,格局就小了,路也走窄了。
最近,申通开展的“万人欢乐跑”活动,给出了一个颇具启示性的解答。
此次活动的逻辑,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员工的奔跑里程直接转化成企业向“申行者关爱基金”的投入。比如,当员工累计跑步总里程达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将解锁100万元“申行者关爱基金”;若突破10万公里,基金额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更为关键的是,该基金将专项用于申通一线员工的助困、助医、助学等公益项目。
如此一来,这场看似一场寻常的企业文体活动,却因巧妙设计的“用脚步丈量公益,为一线解锁公益金”机制而变得既有趣也有温度。
那么问题来了:申通如此煞费苦心的举办首届“万人欢乐跑”活动,有何深意和考量?
01总裁领跑,“步”止于公益快递人对公益的早期记忆,常常和应急救灾、救孤助残、运输物资等联系在一起。
揆诸现实,快递企业做公益,多是一些物资捐赠或资金帮扶,模式直接却也难免陷入 "你献爱心,我感谢" 的单向循环,而申通的欢乐跑却是一场更具参与感,更有价值的双向奔赴,颇具创新意义。
大体来看,有两个醒目特点,让老鬼印象深刻——
1、总裁领跑,全员参与。
申通总裁王文彬亲自领跑,带头跑了第一公里,直接体现了申通管理层对活动的直接参与和重视程度,而不是“员工在路上跑,领导在路旁鼓掌”的形式主义。
这种自上而下传递的“全员参与,上下同心”的号召,立马在申通全网上下创造了一个现象级“奇观”——
不是在跑的路上,就是在去跑的路上。
数据可资佐证,效果相当明显——
开跑首日(8月18日),便吸引了总部、省区及网点超过1万名员工参与,共组成30多支队伍,累计跑步里程15000公里,相当于绕月球1.37圈。
开跑仅3天(8月20日),超过14000+申通人,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4万公里挑战,3日累计跑步里程绕地球一圈,解锁了1000000元基金。
开跑一周后(8月24日),申通万人欢乐跑总里程再创新高,突破 100000 公里,完成第二阶段目标, 解锁全部一线公益金。
最新数据显示,申通“万人欢乐跑”的累计里程已突破18万公里,远超4万公里预期目标。
这种大规模的全员参与,且不断刷新的里程数据,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更形成了“全国一盘棋” 的联动效应,是业内少有的全国性员工集体行动。
2、“步”止于公益。
此次活动的“主线”目标是为了一线员工解锁公益金,受益对象覆盖申通全网员工,不搞普惠式分配,而是精准指向一线员工的核心需求 ——助医助困、子女教育帮扶、见义勇为表彰等,让真金白银真正用在“刀刃上”。
当非一线员工用脚步跑出的每一步,都直接与公益基金的额度挂钩。这些里程数字积累,可感、可及、可量化,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公益链条的共创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赋予了公益更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正如王文彬所言——
“我们不仅倡导员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更要把关怀落到实处。”
“公司通过‘职能为一线跑’的方式将百万公益基金切实用于一线助医、助困、助学,就是要让大家的日子多一点底气,多一份安心。”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成功策划并执行一场覆盖全国,上万名员工参与的集体活动,本身也是对申通组织协调能力、动员能力,乃至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需要精准的目标分解、实时的数据追踪和高效的跨区域协同。
由此可见,申通欢乐跑“用脚步献爱心”的方式,将员工健康、文化建设与员工关怀融为一体的紧密联结,有温度、有体感、有凝聚力,更能实现公益价值的最大化。
02申通人一小步,全网一大步快递行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要想走久、走长、走远,就必须要有更多人的相信、相随。
于申通而言,过去几年,无异于一场修行,历经业绩的“V”型反转,申通打赢一场“翻身仗”,最近几年的“硬实力”提升之快、变化之大,肉眼可见。
数据不会说谎,仅以最新出炉的7月份业绩为例——
申通的业务量以及增速颇为亮眼,已经冲进了行业第三梯队。尤为难得的是,申通在价格战中展现出较强的定价韧性,单票收入仅下降1.5%,显著优于其他同行。这种克制,再次验证了申通“追求内涵式增长”的定力。
当前,在快递行业的反内卷如火如荼,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和变量,申通的“战斗力”该如何延续和强化?
这兴许是个宏大命题。但如果将其回归到更具体的“人”上,那答案可以变得具体而清晰。
此前,王文彬就已定调:申通的战略目标是"体验第一",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使命。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高度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覆盖广度和末端的服务质量。而网络的节点是人,尤其是数量庞大的网点和一线业务员。他们的稳定性、积极性和归属感,直接决定了网络的健康和竞争力。
从“百万关爱基金”的温情叙事里,我们可以看出,“申行者关爱基金”以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长效保障,这种关怀与申通“三年百亿产能”的硬件投入形成互补,构成“软硬一体”的竞争力拼图。
当一线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和同事的尊重与关爱,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会相应提升。这对于稳定网络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从“为一线员工跑”的全员总动员中,也不难发现一个细微之处,参与主体是“总部、省区及网点超过1万名员工”,这体现了申通在组织文化塑造的考量。
众所周知,加盟体系内庞大的网络和复杂的组织结构,容易产生“非一线”与“一线”员工的隔阂,总部与网点的关系也容易脱钩,而通过“一起跑”活动,增强了职能部门对业务一线的理解和支持,强化了总部、省区与网点“命运共同体”的黏合度。
王文彬曾说:“加盟网络是蚂蚁雄兵,要激发它的能动性”。
那么,申通如何激发这种能动性?这一场万人跑,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当总部、省区俯身成为服务者,当网点昂首成为开拓者,当一线员工的努力被看见、被托底,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口号蜕变为全网共识,申通人迈出的每一步,才能成为激发全网“蚂蚁雄兵”的一大步。
而这场万人奔跑,只是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