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稳中带新,润中见真」聊聊山灵M7T这台水桶级“小钢炮”播放器

在山灵的播放器家族中,要说近几年里哪一台最具代表性、最为有口皆碑,M7 绝对是其中之一。在当年 5K 左右的价位段,M7

在山灵的播放器家族中,要说近几年里哪一台最具代表性、最为有口皆碑,M7 绝对是其中之一。在当年 5K 左右的价位段,M7 凭借恰到好处的机身尺寸、颇具质感的外观设计、充足的声音硬件堆料、兼顾素质与大众取向的声音表现,以及完善的外围功能配置,让他成为一台在当时能撑得上是“小屏水桶机”的播放器。

当然,它也有个被烧友所吐槽的地方就是发热。也确实M7当时为了声音的表现在用料上毫不吝啬,采用了 ES9038PRO DAC 芯片,并且为了发挥其潜能,选择了更复杂的电流型输出架构,同时还沿用了 M9 上同款的专属供电电路,搭配一颗独立的 ES9311 稳压芯片。这种几乎“堆满”的用料加上小机身设计,因此造就了这“暖手宝”。但即便如此,瑕不掩瑜。凭借均衡全面的表现与扎实的声音基础,M7 依旧成为前些年同价位段中最受推崇的一台山灵经典之作。

而多年之后的现在,山灵带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的M7 II 或M7 Plus这样命名的型号,而是一款加入电子管设计的M7T。不过,它的升级远不止于多了一套电子管那么简单。就像 M8T 之于 M8 一样,M7T 也是一款在架构与调音上都进行了全面革新的“完全体”升级机型。

首先,M7T最喜闻乐见的地方是它延续了 M7 几乎一致的三围尺寸与重量,依旧保持了出色的便携性与手感。在外观设计风格上,M7T 相比 M7 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同于 M7 那种带有“小 M9”味道的,用了大量的曲线、圆润顺滑的造型,M7T 的线条更加干练,侧边采用了更为鲜明的棱角设计,整体气质显得更有力量感与现代感。旋钮依旧沿用了山灵家族式的标志性设计,并与机身颜色做了同色处理,使整机的一体感更强,观感更加协调。顶部拥有一个半透磨砂质感和蜂窝状图案的开窗,下面隐隐约约显现出来的就是M7T的电子管。

在配色方面,这次 M7T 提供了三种版本:摩卡慕斯色、星河灰色与暗夜蓝色。三个颜色的选色我觉得都很好看,兼具年轻感与稳重气质,颇具现代设计的审美。我最终选择的是主打的摩卡慕斯色,因为相比其他两个颜色看起来更具特色。这个颜色也正是今年潘通年度代表色之一,低饱和度的暖调棕,搭配细腻的哑光漆面,既避免了沉闷,又营造出温暖、治愈且高级的视觉氛围。而暗夜蓝色乍一看还颇有几分 iPhone 17 Pro 蓝的神韵,但实物相比之下更鲜活明亮一些,显得更富层次感与活力。

在体验性的配置方面,M7T 依旧延续了与前代相同的 7000 mAh 大容量电池,但通过优化电路输出效率,续航表现有了显著提升——在平衡输出模式下,续航时间由 M7 的约 8.5 小时提升至 12.5 小时,进步明显。正面依然采用一块 5 英寸 1080P 分辨率的夏普 LCD 屏幕。而在核心平台部分,M7T 继续搭载了那颗在随身播放器中被广泛使用的高通骁龙 665 处理器。尽管近来已有不少播放器升级到了性能更强的 SoC,甚至出现了骁龙 8 Gen 2 同平台SoC的配置,但对于多数以流媒体播放、视频浏览、音乐管理为主的使用场景而言,骁龙 665 的表现依然绰绰有余,在未来几年内应该是能有稳定的使用体验的。

M7T作为山灵第二台搭载电子管的随身播放器,它内置了两支经典的 JAN6418 真空五极管。有烧友可能会关心它的避震与稳定性表现,在这一点上可以放心,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管播放器中,山灵的M8T 与 M7T在避震处理上都属于极为稳定的代表。日常的晃动或机身和桌面之间轻微敲击时,都丝毫没有出现过麦克风效应的迹象,可靠性上和使用时候的体验与常规播放器没有什么区别。

上一代 M7 的声音可以说是典型的中性取向,能量感爆棚、密度饱满、结像扎实的类型。甚至对山灵而言,M7 已经不算是那种偏“润Fi”的风格路线,反而是更倾向于保真,追求更高的清晰度与爽快感的导向了。也正因为如此,当年许多选择 M7的烧友,也正是被它这种干净、饱满又富有冲击力的声音特质所吸引。因此,当 M7T 在 DAC 架构上从ES9038PRO 更换为全新的AK4191+2*AK4498EX方案,并额外加入了电子管后,确实有欲购入M7T的烧友向我表示担心——如此大幅的核心组件的变动,会不会让 M7T 成为一台与 M7 完全不同声音风格的播放器,向暖润厚的方向发展了。

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M7T 在声音取向上与 M7 依然是有一脉相承的,并没有完全的走向另一种风格。他更多所做的,是去补齐和完善M7上的短板。这里并不是把M7T 变成一台偏厚声的机器,它的整体调性依旧以中性为核心,但不会显得单薄。整个三频的能量感还是给的非常充足的,动态大,听感上轻快而富有活力。相比于M7,它会更有那么点“润Fi”味儿,但还是一个足够“HIFI”取向和清晰感的声音。可以说,M7T 是在 M7 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更成熟、更耐听的调音延展,它不仅能很好承接住M7这部分用户的口味,也是一个比M7更能打动,且适合广泛的烧友口味的声音。

在一耳朵的感受上,M7T 抢耳的部分依旧是要稍偏向中高频的,因此整体声音显得更加通透和敞亮一些。这使得其在整个空间的构成上,让M7T的顶部具备了更充裕的开阔感和高度空间。与 M7 一样,M7T 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比较庞大的声场规模,而是维持了一个规整、球形且精致的空间结构。你依旧能清晰感受到乐器之间的距离感,虽然这个距离感调整的是比较近的,但也并没有产生任何阻挡或拥挤的感觉,在声场外缘部分的轮廓依然能够自然、顺畅地向外扩散开。至于像M7 那种清晰而凝聚的结像轮廓,M7T 同样也是拥有的,在整体空间中各个声源的结像立体感依旧鲜明可辨。整体而言,M7T 呈现出一种更平衡的声音特质,可以说是在 M7 的基础上,对各方面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打磨与强化,同时也弥补了前代的一些短板。而我认为M7T 最明显的升级点,就是很好地解决了 M7 在搭配一些本身较为活泼的耳机时,容易出现的那种略显浮躁的听感,让声音更稳定、更耐听。

而去解决的方法,最明显地是体现在 M7T 对中高频的打磨上。前面提到过,M7T 的中高频是相对抓耳,且能量感也同样充沛的,这一点与 M7 有所相似。不过,M7 的中高频能量处理的相对更激进一点,在信息量复杂的曲目下,其刺激感听起来会稍多。 M7T 则选择了更为克制的取向,轻微削减了高频一点点的解析力,从而去换取更平顺、自然的听感。即便在晶体管模式下,它的高频依旧保持着足够出色的平顺感,这样的取舍我认为无疑是明智且值得的。而在中高频部分,M7T 依然保留了恰到好处的器乐线条感与人声细节,唇齿清晰但不过分锐利,这点又是建立在足够的厚度与密度基础之上去做的。至于中低频,M7T 对人声下沉部分的质感拿捏得相当精准——它有足够充足的厚度,却又不显油腻。配合中高频的这种调校,特别是在表现那种爆发力强、音色嘹亮的人声时,能够呈现出极具张力、酣畅淋漓的听感。当输出切换至电子管模式时,人声表现又拥有了更强的特化风格——整体声音两端能量的聚集感被轻柔地向周围润化一些,因此使得中频更加靠前,主体感更强,但并没有去抹中高频这块的清晰度,也正是因为如此相较于晶体管模式,电子管模式下的人声细节反而显得更多,更饱满的结像、也更具情绪表达力,展现出一种鲜亮且柔光的质感。

M7T 的低频的量感其实是相当充足的,而由于中高频的显眼感,乍一听可能不会第一时间感受出来。细细聆听便会发现,它的下潜深度与回弹弹性表现都很出色,既有力度,又不显臃肿。即使搭配一些本身低频偏多的耳机,也不会产生明显冲突或打破整体的声音比例的失调感。低频的收放得当,混响控制得相对克制,整体略微收紧,呈现出干净、利落的低频线条。切换到电子管模式后,M7T 的低频会带来更明显的弥散感增强,但这种变化并不会让声音变得浑浊。相反,无论是流行音乐中氛围感的提升,还是器乐作品里空间残响的延展,都显得恰到好处,既有层次又具包围感。

当然,前面我并没有像M8T那样去把 M7T 的电子管风格单独拆开讲,这是因为 M7T 不同于一些电子管播放器,例如 M8T那样在电子管与晶体管模式间做出一个很鲜明的风格区隔,M7T 的两种模式在整体走向上是保持了高度一致的。它的电子管模式更像是在晶体管模式的基础上,为声音边缘轻轻描上一层光晕,既增添了柔润与抓耳感,又不破坏声音原本的解析与素质。也正因如此,我个人更倾向于始终让 M7T 处于电子管模式下去运行。

在耳机搭配方面,我认为 M7T 的适配性可以说相当出色了,可以说是一台声音很杂食型的播放器了。当然,由于它本身在调音上会更敞亮一些,因此更推荐搭配一些氛围感更浓、或声音取向偏中性的耳机,能让整体听感更趋平衡、自然。以山灵自家的耳机为例,无论是 Regal 还是“山灵王”,都能与 M7T 组成一套出色的搭配,尤其是 Regal。我之前也详细的聊过了这款耳机,它的声音均衡、稳定,高密度同时又具备顺滑感。与 M7T 这种偏中性、能量感充沛的播放器结合后,整套系统会显得极具饱满度与抓耳感,兼具冲击力与氛围感,是一套非常劲爽和氛围感特化的组合。而对于像 HW600 这样的头戴耳机,M7T 拥有最高32Ω负载下下980mW输出功率,推力储备同样足够强劲,驱动起来这种相对易驱的大耳,也可以有个七八成的水准。

在M7T展出和发布后,确实也有不少烧友拿它出来与山灵的 M8T 进行对比。虽然目前 M8T 的售价已经降到了大约8500 元左右,价位上比 M7T 略高一截,但在一些讨论中,也能看到有人给出“M7T 比 M8T 更好”的这种锐评。而关于 M7T 能否“打赢” M8T 这件事,我的看法首先是两者在声音取向上其实存在明显的差异。M8T的声音明显在各方面显得会更为成熟一些,在厚重感、润度以及温暖程度上,对比起M7T听起来都更贴近大众印象中“山灵味”的那种刻板印象听感。

但在此前聊到 M8T 时我也提过,它的电子管与晶体管两种模式之间风格存在的差异是相当大的。有烧友会觉得 M8T 听起来比 M7T 更老派,我认为这个评价是有些片面的了。实际上,M8T 的晶体管模式下的 M8T 反而是更注重结像的精致感与立体感的,声音同样是活泼且具冲击力,能量感十足。甚至M8T的中高频会比M7T的显得更抢耳,激进程度是要比M7T更高的,特别是中高频在人声唇齿、器乐线条感这块的细节,显得会更为硬朗,底气会更充足。在这种对比下,M7T反而显得还更“耐听”、更克制了一些。得出M8T没M7T更爽快可能大抵是只听线性模式电子管下的M8T的缘故。

而从客观素质层面来看,M8T 的表现依然是优于 M7T 的——无论是在大框架的声场规模感、解析力,还是在动态范围与能量控制上,M8T 都具备更高的上限与潜力。不过,从主观聆听体验的角度出发,M7T 能凭借更轻快、顺滑的声音特质,在搭配适应性与大众审美的普适性上反而更具优势,更容易与不同风格的耳机、音乐类型融合,自然而然让更多人觉得它“更合自己口味”。M8T 依然是一台非常出色的播放器,它在电子管与晶体管之间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风格切换,加上更强的素质上限,也让搭配的可玩性与延展性更强。相比之下,这一点甚至可以算作它相较于 M7T 的一项优势。而随着 M8T 价格下探至目前的区间,它的性价比与竞争力也相当之高。

但如果你手上已经拥有一台 M7,并在这两台机型之间考虑升级,那么我会非常推荐取直接入手 M7T,这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正代升级机型,它在保留原有调音特质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完善了声音平衡度与细节表现,无论是素质还是听感上,都能让老用户感受到那种既熟悉又焕然一新的提升。而对于新用户而言,M7T 也是在同价位中几乎绕不开的一款机型——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声音表现,都足够全面、均衡,是一台真正具备“水桶机”特质的主力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