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打破了两个“第一次”

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举行了一场伟大的追悼会。追悼会的主题是,缅怀刘少奇同志,给少奇同志恢复名

1980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举行了一场伟大的追悼会。

追悼会的主题是,缅怀刘少奇同志,给少奇同志恢复名誉。

众所周知,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少奇同志被人冤枉,最后含冤去世,成为我党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当历史的阴霾散去,阳光穿透黑暗重新照耀华夏大地,一切冤屈的、错误的过往,都需要重新重视。

正因如此,少奇同志的追悼会,在当时打破了两个“第一次”。

少奇同志的伟大贡献

少奇同志,1898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乡宁。

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列强的欺凌和清廷的腐朽,那时候他就想推翻旧制度,救人民于水火。

1915年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强烈刺痛了他的心灵,他带头参加了宁乡县立高等小学的活动,为后来的事业埋下了火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少奇同志辗转北京、保定求学,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接触到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

当得知赴法勤工俭学因经费不足受阻时,他转而将目光投向苏俄。

1920年10月,经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青年团,次年春天与任弼时、萧劲光等湖南青年共赴莫斯科东方大学。

在莫斯科求学期间,他每日仅吃一磅半黑面包充饥,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仍如饥似渴地研读着各项专著,那时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1922年归国后,少奇同志迅速成长为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他创造性地采用“哀兵策略”,以路矿当局拖欠的三个月工资为诉求,组织万名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行动。

当俱乐部主任李立三被通缉时,他临危受命接任代主任,通过发放《罢工宣言》揭露资本家罪行,最终赢得了路矿两局妥协,取得罢工胜利。

那次胜利开创了“哀兵必胜”的罢工模式,被毛主席誉为“义无反顾的斗争”。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少奇同志作为全国总工会高层负责人,在上海指挥了20万工人总罢工。

他首创“飞行运动”战术,组织小分队在租界街头突然演讲,迅速扩散抗议声浪。

面对英租界巡捕的打压,他指挥工人筑起街垒,与军警展开巷战,展现了卓越的战术指挥能力。

1935年遵义会议上,少奇同志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军事主张。

当博古提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再定方向”时,他据理力争:“川西北是少数民族地区,补给困难,必须北进陕甘。”

那一战略判断为红军指明了生存之路。

会后,他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白区工作要像钓鱼,线要细,钩要隐”,系统地批判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少奇同志以北方局高层领导的身份开创了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

在山西五台山地区,他提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的游击战术,组织民兵利用地形开展地雷战、麻雀战。

1938年冬,他指挥八路军粉碎了日军三万人的“九路围攻”,创造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少奇同志以伟大的贡献当选为国家高层领导,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河北平山县调研时,他发现基层干部存在“左”倾倾向,立即召开整风会议,强调“土地改革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他亲自修改《土改法》条款,将“没收地主土地”改为“征收富农多余土地”,保护了中农利益,稳定了农村社会。

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少奇同志深入湖南农村调研44天。

在宁乡县炭子冲老家,他拒绝住县招待所,坚持睡在养猪场的门板上。

当社员反映公共食堂浪费粮食时,他当场解散食堂,允许家庭做饭。

那次调研推动了国家出台“农业六十条”,纠正了“大跃进”的偏差。他提出的“三分之一地区恢复集市贸易”建议,被毛主席称为“拨乱反正的及时雨”。

1966年特殊运动爆发后,少奇同志被卷入其中,后遭到林总等人的利用和打压。

1967年1月,他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失去人身自由。在囚禁期间,他坚持阅读《资本论》,在笔记本上写下“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的警句。

少奇同志“追悼会”

1969年10月,中苏关系进入到紧张阶段,我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当时,很多重要的高层领导都分散去到地方上,有去广州的,有去福建的。

在那个历史大背景下,10月17日晚,已经重病的少奇同志被秘密转移到了河南开封。

他到达开封后,被安排在北土街10号,由当地驻军进行监护。那时的他,身边没有一个亲属,因为重病,于同年11月12日去世。

病逝后,他的后世交由北京赶去的专案组工作人员进行全权负责。

当时少奇同志的遗体化名“刘卫黄”,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被送往火葬场进行火化,并交由当地火化场存放,编号为123号。

很快时间来到1980年,特殊时期已经结束,国内环境也缓解了很多。

1980年5月17日,我国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为少奇同志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追悼会当天,万人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会场中央悬挂着“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的横幅。

两侧摆放着青松翠柏,象征着少奇同志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横幅的下方,是少奇同志5米高的遗像,摆放在会场最前方,遗像下方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静静地诉说着少奇同志伟大而曲折的一生。

之所以说那场追悼会特殊,只因那场追悼会打破了两个“第一次”。

1、在万人大礼堂开追悼会

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国家高层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少奇同志之前,从未有任何领导人的追悼会在那里举行。

少奇同志追悼会的举行,不仅是对他个人历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对他在抗战和建设时期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2、规模空前,上万人参加

追悼会当天,除了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送别外,全国各地的机关单位、学校、驻外大使馆等都下半旗致哀。

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规模之大,足以载入史册。

同时,追悼会上,邓公致哀悼词,对少奇同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追悼会结束后,少奇同志的骨灰按其遗愿撒入大海。

1980年5月19日,王光美携子女及国家代表乘专机赴青岛,50余辆车的车队沿途受到20万群众自发送别。

海军101驱逐舰悬挂“沉痛悼念刘少奇同志”横幅,四艘护卫舰与四架战机组成护航编队,21响礼炮鸣响后,骨灰被撒向黄海。

那一安排,也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级领导人丧葬的传统模式。

要知道周公、邓公等领导人虽也曾表达海葬意愿,但均因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现。

读者们,关于“少奇同志的追悼会”,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评论列表

务实
务实 46
2025-10-07 10:15
刘少奇千古,中国近代史必须的有他一笔
顺子
顺子 38
2025-10-07 11:19
人啊,争不过岁月,跑不过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天。
神经豚
神经豚 24
2025-10-07 15:50
建国初期四大伟人之一,旧版100元人民币已经给出历史地位的认可[点赞]
用户14xxx66
用户14xxx66 21
2025-10-08 00:14
听我们这里的老人说过刘主席故事,有机会肯定去湖南宁乡看看
世刚
世刚 9
2025-10-08 10:07
是湖南宁乡,不是乡宁
木木夕木目心
木木夕木目心 4
2025-10-09 09:47
是后事不是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