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驻印军虽踏出国门,却为中国抗日而战,且英国对其防范有加

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的“X部队”,也就是驻印军,现如今已是人尽皆知,主要是出现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等抗日名将。远征军是为

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的“X部队”,也就是驻印军,现如今已是人尽皆知,主要是出现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等抗日名将。

远征军是为了中国的抗日而战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后,随着苏联、德国相继中断与我国的军事合作,以及美国对日态度逐渐强硬,中国购买军事物资和获得外援的主要途径,事实上转向美英等国,然而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又怎么运到中国来?

日本海军封锁了我国几乎全部沿海地区,海运彻底中断;日本陆军也开进越南北部,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也被完全封闭,美英货船唯一能够就近卸货的港口,只剩下缅甸的仰光,再通过“滇缅公路”运至昆明。

日本人对这条唯一的“抗战输血管”自然恨之入骨,曾逼迫英国短暂关闭了滇缅公路,不过只有三个月时间,美国改变对日态度后,英国又重新开放了这条公路,因此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攻入缅甸。

日寇南方军入侵缅甸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正牌子的“殖民军”英印军节节败退,仰光港很快失守,滇缅公路名存实亡,恢复这条抗战输血管刻不容缓,因为抗日战场所需的每一枚大口径炮弹都是从这条路运进来的。

作为同盟国,重庆当局第一时间表态,可以派兵入缅,协助英印军打击日寇恢复交通,那为什么直到5月间,中国远征军才正式踏出国门呢?实在是英国人不太情愿,一方面是老牌帝国的面子,另一方面是怕中国军队影响其殖民统治。

换句话说,中国远征军开进缅甸只是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保持抗战输血管的畅通,对缅甸的领土和主权没有丝毫的兴趣,我们的山河破碎急待收复呢!倒是英国人做贼心虚,生怕十万大军入境后,缅甸从此易主。

直到英印军被日寇揍得大败亏输,英国无奈之下,才同意中国远征军过境参战,三个多月的时间白白浪费了。当远征军前锋戴安澜第200师,以急行军赶到同古时,已然失去先机,日军主力正全面登陆深入缅甸腹地。

英印军一味逃命,联合作战计划通通放弃,中国远征军因此先胜后败,十万大军折损六万,不得不全面撤出缅甸,其中大部分返回云南,少部分转进印度。

至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后,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的反攻,则是为了打通“中印公路”!也就是在缅甸大部暂时无法收复的情况下再打通一条从印度东部途径缅北地区通向云南的公路,也被称为“史迪威公路”,作战目标还是为了中国的抗战!

当时美国货船在印度洋的港口卸货以后,通过铁路可以运到印度东部地区,然而在陆路不通的情况下,再只能通过“驼峰空运”勉强给中国送去少量物资,若不打通中印公路,怎么获得大量美械装备?

远征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

正是为了打通和修筑中印公路,第二期远征军才要分为缅北、滇西两个部分,对向攻击前进。

第一期远征军大败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向他的长官暨战区最高统帅开出条件,要想继续获得美援:第一条,枪毙作战不力的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第二条,中国远征军的团以上军事主官,全部换成美国人!

说蒋介石治军无方,不算过分;说蒋介石作战习惯性瞎指挥,也没毛病;然而在军队统率权这个问题上,蒋介石是万万不会让步的,军队是他的命根子,同时也事关自尊心:美援诚可贵,军权不能丢!

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和印度蓝姆迦之间因此电报往来不断,中美双方吵得一塌糊涂,最终结果是各让一步:校长同意将甘丽初和张轸“撤职查办”,同意远征军团以上单位设“美国顾问”,同意史迪威担任驻印军(X部队)总指挥。但驻印军的组织形式,还是一支纯粹的中国军队,建制中没有一个美国兵,新一军的各级军事主官,也全部是中国人,包括配合驻印军作战的美军空地分队,也是自成建制,并不符合“殖民军”的基本特性。至于Y部队的司令长官,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团长等等,更全部是中国军官,各级美国顾问并没有作战指挥权,包括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和郑洞国,亦可直接联系重庆请示行止,史迪威多次大光其火。

整个抗战期间,罗卓英的军衔都是陆军中将,获授中将加上将衔已经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

某种意义上,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属于同盟国之间的联合作战:中国出陆军、美国出空军、英国出后勤,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这种联合方式,并无不妥。X部队的主体新一军和后来的新六军,人事任免权也在重庆。

至于Y部队的主体,自司令长官卫立煌以下,宋希濂第11集团军和霍揆璋第20集团军,更是标准的黄埔系部队,他们的任务仅仅是收复滇西国土,与X部队在中缅边境实现会师,掩护中印公路的通车。

即便是性质遭到怀疑的驻印军,也一直领着“双饷”:也就是军政部提供的军饷照发,尽管数量不多,同时由美国提供补贴,每个士兵每个月可以领到14到16个卢比,只是为了在印缅地区生活购物而已,总不能在国外用法币吧?

远征军完成任务后即告撤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鉴于桂柳会战大败,日军前锋已经突入贵州南部,为确保西南大后方,重庆电令廖耀湘新编第六军火速回国,国内战局攸关,史迪威也不能阻拦,廖耀湘旋率两个师,空运云南曲靖。

如果真的是什么殖民军或者雇佣军,廖耀湘不可能顺利回国,领导到底是谁?不言自明。事实上,蒋介石容忍史迪威的一些做法,只是为了换取美援而已,让度是有底线的,而且是来自大舅哥的“聪明”建议。

期间从国内空运过去的三个师,数万官兵在登机前,都被扒得只剩下一条内裤,无他,反正到了蓝姆迦从头到脚换新的,这是中国式的精明和狡黠,但是军队性质决不能变,两码事。

回过头看,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杜聿明败退时,拒不听从史迪威的建议,宁可抛弃第200师的所有坦克重炮,也要全军钻进野人山回国,不仅自己险些丧命,还差点全军覆灭,为什么事后反而能一路高升?这便是蒋介石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可以吃美国的用美国的,但是听谁的一定要搞清楚。

在缅北反攻的第二阶段,英军始终部署重兵,在新一军的右翼完成展开,可不是为了联合作战!当时连美国方面都看得清楚,英军的用心昭然若揭:摆明的武装监视,孙立人杀向中缅边境没问题,绝不可以深入缅甸腹地,进而威胁英国在缅甸的统治,而且像狗看骨头一样,紧盯着不放。直白点说,驻印军对缅甸领土没有一丝一毫的觊觎,就算有,英国人也不可能允许我们染指和控制缅甸。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中旬,X部队和Y部队历经苦战,分别击破当面日寇,在中缅边境的畹町会师,同时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仪式”,标志着中国远征军的战略任务达成,也意味着抗日大反攻所需的军事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国内。

新六军调离缅甸后,新一军其后时间单独作战,也于3月30日在皎梅与英军会师,重新打通了从腊戍至昆明段的滇缅公路,这一时期的作战,还是为了中国抗战的外援和物资通道!没征兵没征粮,更没有干涉地方。随之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间,驻印军建制和番号立即奉令撤销,部队也全部撤回国内,在缅甸甚至没有多呆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