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总被 “内卷”“焦虑” 裹挟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问:“幸福到底是什么?”
是赚更多的钱,还是获得他人的认可?是拥有完美的关系,还是活成别人眼中的 “成功模样”?
幸福不是 “被动获得” 的结果,而是 “主动选择” 的勇气 ——
敢于抛开过去的束缚,敢于不依赖他人的认可,敢于在人际关系中真诚付出,敢于承认 “我就是我” 的价值。
剖开那些困住幸福的执念,就能找到通往自我接纳与人际和谐的路径。
一.幸福的第一步:打破 “过去决定论”,你的现在能改写一切很多人总把 “不幸福” 归咎于过去:“因为小时候没人夸我,所以我现在很自卑”;“
因为上一段感情受伤,所以我不敢再爱了”;“因为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注定过不好这一生”。
但阿德勒告诉我们:人并不是受过去的 “原因” 驱动,而是按照现在的 “目的” 活着。
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从来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就像有人小时候被父母批评 “不够优秀”,有人会把它解读为 “我很差劲,很没用。”,从此活在自我批判的焦虑里;
而有人会解读为 “我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我一定会努力的”,从此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进。
你的‘现在’决定着过去。我们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 “编纂者”,
为了证明 “现在的我” 的合理性,会不自觉地改写过去的记忆。
比如一个总觉得 “自己没人爱” 的人,会反复想起小时候被忽视的片段,却忘了父母也曾默默为他做过的事 ——
不是过去真的糟糕,而是 “现在的自卑” 需要一个 “糟糕的过去” 当借口。
真正的幸福,始于敢于对自己说:“过去的经历或许会影响我,但不能决定我。
我现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由我自己选择。”
就像有人 30 岁转行,有人 40 岁离婚后重新开始,不是他们的过去有多顺利,
而是他们敢于打破 “过去决定未来” 的执念,用 “现在” 的选择,改写人生的剧本。
二.别再追求 “他人认可”:你的价值,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总在不自觉地 “讨好” 别人:在职场里,想得到老板的表扬,所以拼命加班;
在感情里,想得到伴侣的认可,所以委屈自己妥协;在生活里,想得到朋友的羡慕,所以刻意炫耀光鲜。
寻求他人认可,本质上是一种 “依赖”——
依赖别人的评价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最后只会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弄丢真正的自己。
阿德勒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做 “好事” 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表扬,那他的逻辑就是 “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
如果一个人害怕被批评,那他的逻辑就是 “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这样的人,永远活在 “他人的标准” 里,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价值认同,应该是 “自我认同”——
不从 “与他人不同” 中找价值,而是从 “保持自我” 中找价值。
就像有人喜欢安静地读书,不喜欢热闹的聚会,不必因为 “别人说你不合群” 而强迫自己参加;
有人喜欢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不喜欢追名逐利,不必因为 “别人说你没追求” 而焦虑不安。
当你不再执着于 “别人怎么看”,而是专注于 “我想怎么活”,你会发现:
幸福不是活成 “别人眼中的好”,而是活成 “自己心里的爽”。
就像有人放弃高薪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手工,虽然赚得少,但每天醒来都充满期待 ——
这就是 “自我认同” 带来的幸福,踏实又坚定。
三.人际关系的幸福:不是 “操控”,而是 “尊重” 与 “信赖”我们总在人际关系里感到痛苦:和朋友相处,怕自己说错话被讨厌;和伴侣相处,怕对方不够爱自己;和同事相处,怕自己做得不好被排挤。
阿德勒指出:人际关系的痛苦,大多源于 “操控” 与 “不信任”——
想操控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又不信任别人会真心对自己。
而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核心是 “尊重” 与 “信赖”。
1.尊重:不改变别人,只接纳 “真实的他”
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这是尊重。
不是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别人,不是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而是接纳 “他就是这样的人”——
哪怕他有缺点,哪怕他和你不一样。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不喜欢学钢琴,尊重不是 “逼他学钢琴”,而是 “支持他画画”;
伴侣喜欢安静待着,不喜欢社交,尊重不是 “逼他去聚会”,而是 “陪他在家看电影”;
朋友说话直,容易得罪人,尊重不是 “让他改脾气”,而是 “理解他没有恶意”。
很多人总说 “我是为他好”,但 “为他好” 的本质,往往是 “想让他变成我认为好的样子”。
真正的 “为他好”,是尊重他的选择,哪怕那不是你想要的——
因为你爱的,应该是 “真实的他”,而不是 “你想象中的他”。
2.信赖:不设条件,相信 “他本身”
我们常常把 “信任” 和 “信赖” 混为一谈:
信任是 “有条件的”,比如 “他靠谱,所以我信任他”;而信赖是 “无条件的”,是相信 “他本身”,哪怕没有任何 “条件” 支撑。
比如朋友向你借钱,信任的人会想 “他有没有还款能力”,而信赖的人会想 “他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
伴侣晚归,信任的人会查 “他是不是在撒谎”,而信赖的人会想 “他是不是遇到了麻烦”。
很多人害怕 “信赖” 别人,因为怕 “被背叛”。
但是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
你选择信赖别人,不是因为别人 “值得信赖”,而是因为你想建立 “真诚的关系”——
哪怕最后被背叛,你也不会失去 “信赖他人的勇气”,
因为你知道,“被背叛” 是别人的选择,而 “信赖” 是你的选择,你的选择由你自己负责。
四.爱的勇气:不是 “被动坠入”,而是 “主动选择”提到爱情,我们总说 “缘分天注定”“爱不由己”。
但事实上,真正的爱不是 “被动坠入” 的激情,而是 “主动选择” 的决心——
是明知对方有缺点,还愿意和他一起面对;是明知未来有困难,还愿意和他一起承担;是把 “我爱你”,变成 “我选择和你一起过好每一天”。
阿德勒批判了 “浪漫爱” 的幻想:很多人把爱当成 “找到完美的人”,一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觉得 “不爱了”;
但真正的爱,是 “爱那个不完美的人”,是在看清对方的真实模样后,依然选择牵起他的手。
就像一对夫妻,丈夫不喜欢做家务,妻子喜欢唠叨,但他们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离婚 ——
因为他们知道,爱不是 “对方必须符合我的期待”,而是 “我愿意接纳你的不完美,也愿意为你改变我的小脾气”。
爱某个人并非单单出于激烈感情,这是一种决心、决断、约定。
真正的爱,不是 “一见钟情” 的冲动,而是 “细水长流” 的坚持;不是 “占有对方” 的欲望,而是 “成就对方” 的付出。
比如你支持伴侣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会牺牲一些相处时间;比如你在伴侣低谷时陪伴他,哪怕会遇到很多困难 ——
这就是 “主动选择” 的爱,比 “被动坠入” 的爱更坚定,也更长久。
幸福从来不是 “等风来”,而是 “迎风走”——
敢于放下过去的执念,敢于不依赖他人的认可,敢于真诚地信赖他人,敢于主动选择爱与付出。
我们不必活成 “完美的人”,不必得到 “所有人的喜欢”,不必拥有 “惊天动地的人生”。
真正的幸福,是接纳 “不完美的自己”,是珍惜 “身边的人”,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带着勇气去选择、去付出、去爱。
牵起身边人的手,尽情尽力地去跳舞,命运由此开始。
幸福的勇气,从来不是 “敢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 “敢在平凡的日子里,认真地做自己,真诚地爱别人”。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勇气,在自己的人生里,跳一支属于自己的 “幸福之舞”。
幸福从来不是 “等风来”,而是 “迎风走”。
||案例、资料来源于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的《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喜欢可以点赞、分享和推荐,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破茧商学府原创,不得擅自搬运到其它平台、端口、渠道。团队会定期检查各种违规侵权现象,一经发现,我们将保留证据并向其追究法律责任,严格处理,望一起塑造良好的原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