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臣妾百口莫辩”到“摇香菇”,《如懿传》吐槽视频为什么比正片还火?

2018年,《如懿传》顶着《甄嬛传》姊妹篇的光环盛大登场,却意外遭遇滑铁卢。六年过去了,当《甄嬛传》仍在各大卫视轮番热播

2018年,《如懿传》顶着《甄嬛传》姊妹篇的光环盛大登场,却意外遭遇滑铁卢。

六年过去了,当《甄嬛传》仍在各大卫视轮番热播时,《如懿传》却因一位游戏博主无意间的吐槽引发全网吐槽狂潮。从B站火到热搜,持续时间之长堪称内娱奇观。

蝴蝶效应,游戏UP主引发吐槽海啸

这场网络狂欢的起源颇具戏剧性。2023年,B站一位模拟人生游戏UP主“没事卡了”在视频中随口吐槽《如懿传》中如懿“双标”,竟遭剧粉围攻“不懂欣赏”。

这位UP主没有退缩,而是开启了“自证反击”,连续制作了上百期视频逐集吐槽《如懿传》。令人惊讶的是,她原本是游戏区UP主,却因为这次意外事件跨界成为了影视吐槽领域的网红。

随后,越来越多的UP主加入其中。西敏寺-Sims从精神分析角度进行吐槽,还有其他UP主从服化道、造梗向、历史向、对比向等多角度剖析并吐槽《如懿传》。UP主的组团拆解分析,在相互启发中碰撞出了一些新的观察点。

热梗频出,从“臣妾百口莫辩”到“摇香菇”

《如懿传》相关的热梗井喷式产出,“臣妾百口莫辩”、“煮葱绘”、“嫡庶神教”、“大如传”等新词层出不穷。从UP主到普通受众,大家活跃地玩梗、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娱乐盛宴。

“臣妾百口莫辩”成为如懿面对诬陷时的标准回应,被网友调侃为“万能应答句式”。相比之下,甄嬛在《甄嬛传》的“滴血验亲”名场面中,面对祺贵人的指控,却能抓住皇后团队的漏洞逐一反驳,最终实现逆风翻盘。

“摇香菇”和“煮葱烩”等梗更是通过魔性剪辑和配音,在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即使是没看过《如懿传》的人,也能跟着评论一句“臣妾百口莫辩”,参与到这场全民狂欢中。

投诉下架,明星“捂嘴”引发逆反心理

这场吐槽风暴的转折点是多位UP主的吐槽视频被投诉下架。据悉,周迅工作室对部分视频进行了实名投诉,指控这些视频侵犯人格权。

这一“捂嘴”行为非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逆反心理。网友们更加不服气,“顶流大花就能这样吗”、“听说如懿这个角色就是为完成她个人的圣母梦”等评论层出不穷。

吐槽范围也从剧情延伸到了演员本人。周迅多年前的言论被重新翻出审视:走红毯时说的“好多人啊”,《圆桌派》上说的“我不读书”,不再被看作是率真、可爱,而是被解读为“何不食肉糜”的优越感。

人设崩塌,“人淡如菊”被指双标娇妻

《如懿传》最大问题在于女主角人设的全面崩塌。剧方宣传的“人淡如菊”形象在实际剧情中完全站不住脚。

如懿一边声称不争不抢,一边穿着姚黄牡丹服装到富察皇后面前示威;嘴上说不在意后位,却指责金玉妍穿正红冲撞中宫。面对亲人离世,她反应淡漠得不像活人;遭遇诬陷,永远只有一句“臣妾百口莫辩”。

更令人费解的是,身在冷宫的如懿也要坚持戴护甲保持“体面”,但是所有的杂活、累活、苦活全都让丫鬟惢心一个人承担,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这种违背人性常理的表现,让观众难以产生共情。

配角逆袭,“奇迹婉婉”引发共情浪潮

与如懿的“人淡如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派魏嬿婉(令妃)却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共情。

魏嬿婉在花房和嘉妃宫里被霸凌五年,一旦得到机会,就将后宫当职场、把皇上当雇主,凡事均以结果为导向。尽管编剧让卫嬿婉看起来手段狠辣,但观众仍对她靠自己实现阶级跃迁的底层成长经历狠狠共情,感叹“他们都瞧不起你,可偏偏你最争气”。

甚至有人调侃说:“《如懿传》就像是被夺了气运的女主(小宫女逆袭上位皇贵妃)”。魏嬿婉的小宫女升职之路被观众冠以“奇迹婉婉”的称呼,成为又一个配角掀桌的典范。

审美变迁,从慕强到共情底层逆袭

《如懿传》重新被开发解读的内容,触碰到了职场霸凌、阶级跨越等情绪敏感点。与6年前相比,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微妙变化。

观众现在尤为警惕感情和生活上依附男性、没有自己事业的女主。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古装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人设设置上,古装剧会强调女强男弱或者双强,拒绝娇妻,反对恋爱脑。

这种审美趋势反映了当下社会慕强恐弱心态的一种放大,人人要爬到资源和权力的顶端成为那个强者,不被霸凌,就要成为霸凌别人的人,没有中间地带。这其实也是流动困难、资源稀缺时代的某种社会心态的反映。

评论列表

沧海挹沫
沧海挹沫 2
2025-09-19 00:25
和乾隆生了6个孩子,从包衣到皇贵妃,死后皇帝罢朝,立她儿子为皇储,你和我说他不爱。瞎编也有个度吧[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