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真正的壁垒突破不在于技术参数的超越,而在于重构价值坐标。
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进化史中,人们鲜闻付晓阳的名字。而一旦走进时代浪潮,你会发现这个低调的身影始终穿梭于行业潮头。
付晓阳在近30年中完成了三重身份的蜕变——从跨国器械企业的“幕后军师”到国产创新企业孵化者,再到药房静脉输液药物配置智能化的“操盘手”,他以超前半步的战略眼光,在多个关键节点为行业按下加速键。
创办中国首家医疗器械咨询公司捷通,孵化北芯生命、维视艾康特等二十余家创新企业。如今,他掌舵的美蓝医药研发出全球首套全流程全自动高速静脉配药机器人系统,并已经用于临床配药,为医院药房静脉输液药物配置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当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资本浪潮交织共振,付晓阳的实践刻写下属于中国创新者的独特注脚。

捷通二十年,架起产业升级的全球桥梁
20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裂变:恒瑞、复星等药企借政策东风快速崛起,医药市场年均增速约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器械领域70%以上的高端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化进程举步维艰,专业服务与人才缺口显著。
“当时,国内医疗器械咨询服务行业几乎是一张白纸,但正是这种空白给了我机会。”付晓阳回忆道。

1998年,有着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教育背景的付晓阳,创立了中国首家医疗器械咨询公司捷通咨询。这个看似超前的选择,实则源于他精准的产业洞察:政策法规、技术研发与市场落地之间,亟需专业化的协同纽带。
捷通咨询以“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搭建了覆盖注册临床、学术推广、人才服务、跨国资源对接的全周期服务生态,在20年间服务了3000余家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
持续创新的服务奠定了捷通的行业地位:
国内首家医疗器械法规服务,国内首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服务机构,国内首家医疗器械专业猎头,帮助客户取得超过5000张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前十年以专业服务引进一大批新进海外技术和产品,提升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度和广度;后十年时间重点帮助国内优秀企业的产品合规上市及快速推动商业化,进而推动国内产业快速升级。
沿着产业链服务脉络,2005年捷通创办亚讯联合会展公司。2006年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共同主办首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年会(COA);2010年与国家药监局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创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论坛(CIMDR)。亚讯会展与中华医学会等国内学术机构合作,帮助客户规划产品学术推广策略,从而加快市场落地。
可以说,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医疗器械标准与国际接轨方面,捷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此次并购背后,暗含着一个医疗人的觉醒:“看着服务过的3000家企业发展,我渴望更深度参与价值创造。”付晓阳决定开启从咨询服务向创新投资孵化的全面转型。
“付式孵化论”催生200亿创新矩阵
2015年起,付晓阳解锁了投资人身份。凭借对医疗器械行业及其各细分领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技术与团队的精准理解,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和早期投资人,先后成功孵化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视艾康特(广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医疗器械公司。

这一系列全链条孵化实践,从甄选具有潜力的创业者入手,为其提供初始创业资金,协助搭建核心团队,明确产品研发方向,并加速研发进程,助力后续融资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其孵化公司总估值超过 200 亿元。
2019年初,付晓阳和高瓴资本深入交流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高瓴资本启动重仓布局中国医疗器械投资,同年,付晓阳与高瓴资本携手创办高远瑞研,专注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他们投资并孵化了杭州微新医疗、美蓝医药、中杰超润等7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我们不做追随式创新。”付晓阳的坚持在数据中得到印证:80%的孵化企业核心产品实现全球首创技术,100%填补国内空白。
但这位“医院静配智能化时代的变革者”心中始终留有遗憾。亲手缔造变革的渴望,驱使他走向第三次破界——亲自执掌美蓝医药,用工业4.0技术重构中国千亿级静脉配药市场。
“AI+工业4.0”重构静脉药配的中国答案
回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的发展,1969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院设立全球首个PIVAS。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得到推广。
国内PIVAS的发展历程同样令人瞩目。1999年,上海建立了国内首家PIVAS,随后广东、江苏等地纷纷跟进。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进一步推动了PIVAS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并运行的PIVAS数量约2000余家。但是巨额的设备场地投入,专业药师的匮乏,配液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大量繁重且重复度极高的人工作业,以及伴随着院感和人员伤害,配液中心的运营并不轻松。
2019年,付晓阳发起创办美蓝医药,2023年起,任美蓝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美蓝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全自动高速静脉药物配制机器人系统,能够精确地完成药品的抓取、计量和调配工作,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特点,开创性地实现一站式解决医院静脉药物调配难题。

而这背后是付晓阳三十年行业积淀的集中爆发:是研发、生产、质量、市场和销售的完美结合。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服务领域先锋,在付晓阳看来,美蓝的创新实力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诠释。“美蓝承载着上百项专利,我们花了六年时间,2亿元研发投入,只为证明中国医疗创新不该只是追赶者。”他希望通过美蓝的推进,未来能够改变中国静脉药物配置的生产逻辑。
从新质生产力价值锚点的角度,在中国每年直接花费近1400亿的中国静脉配液市场中,10%份额即可支撑百亿级营收。而这或许也是中国医疗产业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范式输出”又一伏笔。
时代浪潮中,付晓阳的每次转身都在回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中国医疗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他的答案是:创新。不仅是创新的技术,也包括创新的市场策略和管理。
在这背后,付晓阳践行的始终是最朴素的真理——勇于创新者,正在制定新规则。
“破壁者”,似乎能恰如其分地注解付晓阳的商业哲学。因为真正的壁垒突破不在于技术参数的超越,而在于重构价值坐标。
创新者,终成破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