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曼黎(孙俪扮演)是公司销冠,一向很张扬,走路带风,所过之处,同事除了让路,还纷纷微笑问好。
树大招风,曼黎被小人陈放做了局。
多年前,曼黎有个客户曹玲在投保之前患了癌症。按规定,曹玲是不能买重疾险的,即使买了,复发后也得不到理赔。这些曼黎当然知道,曹玲下跪苦苦哀求曼黎,说她有癌,儿子有自闭症,曼黎不帮她买这份保险,她和儿子只有死路一条。曼黎心软了,帮曹玲买了保险,曹玲病后也得到了理赔。
陈放为了害曼黎,威逼曹玲做假证,说她知道患病后不能买保险,也不打算买,是曼黎教唆她买的。
隔着屏幕,观众都为曼黎喊冤:曼黎是好心,金总被小人蒙蔽了双眼……
作为剧评作者,我早已戒掉了情绪。
站在金总的角度:我手下有个员工,工作热情满满,业绩不错,但是合规培训她找人代签,核保理赔她无视流程加急加快,公司的内勤也对她意见很大,各个部门都投诉她,还有人拿出证据,她帮助客户骗保。
你说她无视公司章程,引来各部门不满,看在她工作努力,业绩厉害的份儿上,我安抚各职能部门,找借口找理由,替她扛了。
可是她诱导客户骗保,还人证物证俱在,你说要不要处罚她?不处罚如何服众?
至于说是陈放陷害曼黎,那是我们观众站在上帝的视角看见的,金总听到的是客户的录音曼黎教她骗保,是损害公司利益的。
02
曼黎是金总一手培养起来的,即便她犯了上面那些错,他还是会拉她一把的,那到底是什么导致曼黎必须离开?
是曼黎去见了李青青,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头儿。
在曼黎看来,她只是去见了李青青一面,可是在金总看来,这就是不忠的表现。
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的领导和一家老牌保险公司的销冠见面,怎么可能是简简单单见一面?这一看,就是想挖人才啊。
曼黎说怕不跟李青青见面会得罪她,当然她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前面那句听听就好,别当真,后面说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倒是真。自己的领导金总器重自己,不管在公司里怎么作都有他护着,别的公司的领导也欣赏自己,天哪,自己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想就开心。
曼黎飘不是一天两天了,金总明里暗里提醒过,她从来只当耳旁风。
人一飘,就容易失去判断力。
曼黎说她从来没想过跳槽,也没答应李青青,可是你这种行为就已经表示不忠诚了:你明知道李青青约你见面是希望你去她公司,你还是赴约了。你既不想得罪李青青,又想让金总相信你永远不会背叛他,这怎么可能?
金总说过:我不听你怎么说,我只看你怎么做,你的行为已经证明一切了。
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只是见一面,哪有那么巧就被领导知道?万一知道了,就说我没打算去啊。
可是,有时候就是无巧不成书,其实哪有什么侥幸心,只不过是缺乏敬畏心。
没有能力可以培养,没有忠诚只能让你另谋高就了。
职场上,领导重视忠诚胜过能力。
03
曼黎离职后,去了李青青公司,见识了李青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
曼黎并不认同李青青无情无义狼性文化那一套,最终回到金总手下。
何必呢?
如果一开始,曼黎就坚定地站在金总这边,对李青青抛来的橄榄枝波澜不惊,也不会有这么多波折。
人总是喜欢美化自己没走过的那条路,在电视剧中,导演让曼黎走了,而且,体验感并不好。
职场上,遇到一个领导,欣赏你、提拔你、护着你,已经是难能可贵,一定要知足,不要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
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也就是电视剧,转了一圈,还可以回到当初。在现实里,挥一挥手,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也许有人会说,经历这一劫,曼黎成长了。
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读书、阅人、旅行,我唯独不希望你的成长是来自伤害。
多读书多学习吧,当你的认知不断提高,就能轻易避开一个又一个坑。
要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要清楚什么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是起心动念都不可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