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粟龙〡形神相济论抑郁——读郝万山教授“伤春悲秋”说心得

粟龙教授吾有幸拜于郝万山老师门下,每次听郝万山老师讲《舒达少阳治百病》都如获至宝,且临床屡试不爽,今闲暇无事,读至此文,

粟龙教授

吾有幸拜于郝万山老师门下,每次听郝万山老师讲《舒达少阳治百病》都如获至宝,且临床屡试不爽,今闲暇无事,读至此文,有感而发,作此文。

一、溯源古训明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在志为忧,忧伤肺。”此“伤春悲秋”之渊源也。然郝师鞭辟入里,直指抑郁乃“少阳失枢,三焦壅滞”之变。

观《伤寒论》少阳篇“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正合抑郁“气郁痰阻”之候;《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更证情志与形体同病。昔徐迟、三毛诸君,岂非少阳相火式微,痰浊蒙蔽清阳耶?

二、天人相应察枢机

郝师深谙《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故抑郁者“晨重暮轻”乃少阳不升之象。

春应肝胆,晨属寅卯。若胆中相火衰微,犹春日阴云蔽日,万物不得生发——此《黄帝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真谛!更以五行释之:春木不生则夏火不旺,犹胆气郁则心神馁,故见悲观厌世、思维钝滞。

三、经典为纲立法度

取法仲景“和枢机”之智,融通《千金方》定志丸、温胆汤:

柴胡桂枝汤——开太阳之闭以助少阳枢转(桂枝通阳,柴胡疏木)

温胆汤——涤三焦痰浊复气机升降(枳实破滞,竹茹清络)

定志丸——补心胆之气以宁神定魄(人参益元,菖蒲醒神)

三方可称“治郁三鼎甲”,共奏“拨云雾而见青天”之效。昔副研究员旬日见效,实乃经方“病机相契,其效如响”之明证!

四、治养合一悟真道

郝师举“河北富商徒步愈疾”案例,暗合《千金翼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之训。盖阳光下行,一则可振奋少阳春生之气(天阳补人阳),二则助血清生化以开郁结(现代所谓血清素增)。

《周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动之效岂止强筋骨?实乃“以动生阳,以阳化郁”之上工法门!

结语:破执见而启新生

郝师痛陈“讳疾忌医”之弊,余深以为然。《论语》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今悟:智者当明“抑郁非耻”,仁者须知“身病可医”。

观哈佛精英抑郁高发,恰如《道德经》“知我者希,则我者贵”——高智敏感者更需调形以安神。若能以“和枢机”汤药筑基,佐“迎朝阳”运动培元,何愁抑郁不愈?诚如孙思邈所言:“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治郁之道,亦在修身养性耳!

郝万山〡伤春悲秋?和抑郁说再见

古有“伤春悲秋”之说,中医认为,“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肺在志为忧,人们容易出现“悲伤”“忧虑”等情绪变化,这样也会导致阴阳失衡,损伤肺脏,影响健康。

抑郁症早已成了一种常见病,甚至与感冒一样常见。精神抑郁症的病机应当是肝胆气郁、少阳不足,三焦不畅、枢机不利、痰浊内阻、心神不宁,这就是中医辨证的结论。应当和枢机、解郁结、益少阳、畅三焦、化痰浊、宁心神,这就是一般抑郁症的根本治法。

1991年1月4日,一条新闻震惊了海内外的华人,著名作家三毛以离奇方式自杀身亡。1996年12月13日凌晨,著名作家、诗人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高干病房六楼坠亡。两位著名的作家,都因患有精神抑郁症而以特殊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1993年10月25日,香港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主持人陈百强,用酒送服了大量安眠药,陷入深度昏迷,抢救治疗17个月后离世,时年35岁。从他生前和友人、家人谈话的内容来看,他长期患有抑郁症。

2003年4月1日,影坛巨星张国荣从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一跃而下,终结了他46岁的生命,让无数影迷、歌迷惋惜和心痛。张国荣生前的抑郁是明显的,身心的痛苦使他痛不欲生,最终无法解脱,而选择了结此生。

从左至右,徐迟、三毛、陈百强、张国荣

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名人,屡屡出现在媒体上。其实,抑郁症盯上的并不只是作家、明星、名人。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全世界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在中国大约为3000万人患抑郁症,同时还有许多潜在抑郁倾向、抑郁情绪的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这提醒我们,抑郁症早已成了一种常见病,甚至与感冒一样常见。

抑郁症究竟有哪些表现?在什么情况下会得抑郁症?为什么当代社会抑郁症高发?抑郁症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身体问题?得了抑郁症或者有了抑郁情绪时,我们又应当怎么面对?

一位痛不欲生的中年女士

2001年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一位动作迟缓、呆如木鸡、愁容满面的中年女士,在一男一女的搀扶下,缓缓地走进我的诊室。随后我从男子的口中知道,陪同她前来的是她的丈夫和妹妹。

两人架着这位女士的胳膊,把她放在了诊桌前的凳子上。我用“放在凳子上”这句话,是想说明,如果不是家属的协助,这位女士动作迟缓呆滞、机械僵硬,恐怕连坐到凳子上的动作都不能完成。家属把她的两只手放在诊桌的脉枕上,等待我来诊脉。我给她看病的过程用了大约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她的坐姿和双手放在脉枕上的姿势始终没有变动过,尽管看上去她的姿势并不舒适,也不协调平衡,但她就是一动不动。

我看着她一双呆滞无神、阴郁悲愁的眼睛问:“你怎么不舒服呀?”足足等待了一分多钟,只见她的嘴唇轻轻地蠕动了几下,居然还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其实不用再问,从她思维迟钝、反应迟缓,我已经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位精神抑郁症的患者。

她丈夫见到这个情况,就主动介绍病情说,她病了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前,她得过一次重感冒,感冒好了以后,留下一个失眠的毛病,经常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随后就逐渐出现了心烦郁闷的情况,经常悲伤哭泣,还常常自责内疚。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就是眼看着面前的酱油瓶子倒了,她都没有力气扶。早晨赖床,几乎每天是整个上午都躺在床上起不来,今天上午为了给她看病,我是硬生生地把她从床上拽起来的。

她经常说后背沉重疼痛,就像压着一个大磨盘,让她喘不过气来,给她按摩拔罐子刮痧都不管用,饭吃得很少,如果不叫她吃饭,她从来就不主动吃饭。患病两个月来,体重下降了十多斤。她还总是说,她的身体使全家人不能安心上班,如果她死了,全家人就都解脱了,活着真没有意思,实在是不想活了。她自从病了以后就不能再上班。我们全家人轮流请假看着她,生怕她发生意外。奇怪的是,只要傍晚太阳落了,她身上就轻松了,有一点劲儿了,就可以起床下地活动,做一点家务,说话也就多些了,甚至可以看一会儿书或者看看科研资料了。

我们看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头部的、心脏的、胃肠的、内分泌的很多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有的医生说是神经官能症,有的说是精神抑郁症,有的说是焦虑症,也有的说是郁证,有的说是严重气血虚。现在吃抗抑郁的西药已经一个星期了,还没有见到疗效,倒是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她说头上像套了一个紧箍咒,拘紧闷胀,眼睛看东西恍不定,胃里难受,本来就没有食欲,现在更不想吃饭,还常常有恶心的感觉。原来的不舒服的症状没有好转,新增加的不舒服,使她更加难受。她曾经几次拒绝吃西药,但都被我们制止了。

这个中年女士的症状表现和她丈夫的描述,把精神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基本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能不能明确诊断为精神抑郁症呢?我们对照一下精神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知道了。

诊断精神抑郁症的两大标准

精神抑郁症是精神躁狂抑郁症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的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三联征。

发作期间,情感忧郁,愁容满面、悲观厌世、自责自罪、兴趣减少、心烦焦虑、联想和动作迟缓,甚至呆若木鸡。往往有晨重夜轻、春季易发的特点,常伴头痛头晕、失眠早醒、胸脘郁闷、肢体窜痛、疲软无力、手足厥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

这位女士的表现完全符合精神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我们再来对照一下中国1984年10月制订的《躁狂抑郁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看看这位女士是否可以确诊。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我们看这位女士,心境抑郁是主要特征,整个上午赖床难起,到了傍晚症状减轻,存在着明显的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两周,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中的四项。这位女士过去没有这样的病,这次是首次发作,而且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超过了两周。下列九项,我们看看她有几项:

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⑨性欲减退。

以上九条症状表现中,前八条她都有,有没有第九条已经不重要了。

她在发病的两个月期间内,通过多家医院的理化检查,能够排除内脏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完全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药物所导致的抑郁情绪,所以将这位中年女士诊断为精神抑郁症,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的病症,既有身体的不舒服,又有心理的痛苦,这究竟是心理问题呢,还是身体问题?如果是心理问题,就要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便她走出心理误区和困境。如果是身体健康问题,就要采用中医、西医的药物和其他手段,来治疗身体。我认为精神抑郁症的根源是在身体,应当采取治疗身体的方式来改善情绪。

病在情绪,根在身体

这位中年女士经过中药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两周后复诊,就已经不再需要家人陪同,而是自己直接来到门诊。

我了解到,她是一个科研单位的副研究员,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优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力求完美,家庭和睦温馨。显然,她不是一个心理发育不健全的人,也没有遭遇过特别的生活、工作、经济、情感上的挫折。两个多月前一次重感冒后,她开始出现严重失眠,随后逐渐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思维迟钝、动作迟缓。可见精神抑郁症的出现,应当是身体健康上出了问题。

大量临床调研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一倍,特别是在经期前后、产后、更年期等内分泌发生变化的特殊时期,患抑郁症的概率明显增加,于是就有了经前抑郁、经后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

有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的人,或者有手术、外伤、骨折等经历的人,或者减肥过度体重过低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患抑郁症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这都说明,抑郁症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尽管有不少抑郁症的病人有精神创伤、亲人亡故、事业挫折、婚姻变故等诱因,但也都是在身体健康失调的基础上发病的。可见是身体健康的失调,才导致了精神情绪的异常。应当说精神抑郁症,病在情绪,根在身体。

负向情绪可以导致形体健康的失调,于是出现了诸多的心身性疾病。而形体健康的紊乱也会导致精神心理健康的失调,从而出现诸多的精神疾病,所以中医学一直强调形神相关、心身一体,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健康总是密切相关的。

《黄帝内经》中把情绪和五脏健康联系起来。说明负向情绪或者过激情绪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而脏功能的失调也会导致情绪变化的异常。这种把精神心理情绪和脏腑功能状态联系起来的思想,就为治疗精神心理疾病提供了思路。因此面对精神抑郁症,我的对策是,治疗身体,平复情绪。

但如何治疗身体?从哪些方面入手?中医治病,核心在于找出病机,也就是出现这些症状和现象的机理。这就需要从抑郁症的发病特点与症状特点入手。

抑郁症在中医归属于郁证的范围,主管全身气的运动,使全身气血津液水液的代谢畅通无阻,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能在发挥作用,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宣泄。因此治疗抑郁症,肯定要疏肝。

另外,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量抑郁症的病人有晨重夜轻的昼夜节律变化和春季易复发的四季节律现象?春季、早晨阳气的量和阳气的运动趋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接受日照时间短的人比接受日照时间长的人发病率明显偏高?

看五行规律,找治病要领

春季阳光和煦,气候温和,《黄帝内经》把春天的阳气叫“少阳”,少就是小的意思,少阳就是阳气的量较少。这是和夏季的阳气、秋季的阳气相比较而言的。夏季阳光强烈,气候炎热,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盛,叫“太阳”。太就是大的意思,就是强大的阳气。秋季阳光渐弱,气候凉爽,阳气显然要弱于夏季,但要比春季强烈,秋后还有一伏,民间还有“秋老虎”的说法。因此把秋季的阳气叫“阳明”。阳就是阳气,明是显著的意思。到了冬天阳光最弱,气候寒冷,阴气很盛,就不再用阳字来命名了,而用“太阴”“少阴”“厥阴”来命名。

虽然春天阳光和煦,阳气的量弱小,但春天到来后,人们观察到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树木迅速生根长叶,植物的营养向根的末梢和枝叶的末端输送,提示少阳阳气的运动趋向是四周生发疏泄,也就意味着,在春季是生发疏泄运动趋向的少阳之气,支配着植物乃至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

在《黄帝内经》里,把春天少阳之气的这种生发疏泄运动趋向,叫“木气”“木运”“术行”。五行中的木,不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树木、木材,而是代表着阳气向四周的生发疏泄运动。

夏季,植物的根须生长减缓,地面的枝叶繁茂生长,营养向顶端输送,这是太阳之气的上升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于是就把这种上升的太阳之气命名为火气、火运、火行;

秋季,植物的枝叶根须干桔,营养向主干、果实、种子内贮藏,这是阳明之气的内收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于是就把这种内收的阳明之气命名为金气、金运、金行;

冬季,万物生机潜闭,种子滞育,阳气潜降,阴气主时,于是就把阳气的这种下降潜藏运动趋向命名为水气、水运、水行。

然而,在季节更替的时候,气的运动则是升与降相平衡,外展与内收相平衡,《黄帝内经》中将其命名为“土气”“土运”“土行”。

这就是五行的由来,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的是阳气的不同运动趋向或者状态。一年四季阳气不同运动趋向的有序交替,才使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因此,《伤寒论》里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

就一年而言,春季的到来,少阳木气的生发,使植物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化收藏过程。如果春季少阳之气不足,温度太低,木气生发不足,就会影响到种子的生根发芽、树木的长根展叶,就会影响到植物一年的生长收藏。因此,一年之计在于春。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也就是说,一年有四季,一天有四时。就一日而言,寅、卯、辰这三个时辰,就是3:00~9:00,太阳从东方逐渐升起,阳光洒满了大地,但此时阳光并不强烈,因此为一天之中的少阳,阳气的运动趋向也是生发疏泄布陈,也叫木气、木运、木行。于是大地在清晨少阳木气生发之力的推动下,由夜间的沉寂状态转为白天的活跃状态。如果清晨东方一片乌云或者地面雾霾弥漫,少阳木气生发无力或者受阻,则大地转为活跃状态的时间必然迟滞。因此,一天之计在于晨。

抓病机,一人之计在于胆和三焦

就人体而言,《黄帝内经》把胆与三焦命名为“少阳”。因为这两个脏器或者说系统中的阳气还比较弱小。人体中的阳气,中医也叫“火”,心阳叫君火,其他脏器的阳气都叫相火。所以胆和三焦中的阳气,都叫相火,这是生理的概念。胆和三焦中的阳气、相火相对比较弱小,但它们阳气的运动趋势是生发的、疏泄的、布陈的,所以又和五行中的木气相应。也就是说胆和三焦属少阳,为木行,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呢?

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有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就是藏阳气)四个方面的功能。藏精汁和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胆腑精汁(也就是胆汁)储藏和排泄有规律,这就使胃气可以降浊,脾气可以升清,里气调和。如果这个功能失调,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胀的症状,它们既是胆囊炎、胆石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主疏泄、主决断和寄相火的功能正常,则处事果断而少犹疑,精神愉快而少抑郁,身心放松而少焦虑,思维敏捷而少迟钝,这对人的精神情志的条畅,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都有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患有抑郁症的人,为什么在精神忧郁的时候,还伴有优柔寡断、胆小害怕、紧张焦虑、思维迟钝的道理所在,这应当是胆腑主疏泄、主决断、藏相火的功能低下所致。

主疏泄和寄相火的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气机调畅,全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里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我的理解就是,五脏加六腑合起来这十一个脏器的新陈代谢,要兴旺发达起来,需要依赖少阳胆腑木气生发疏泄之力的推动、促进和激发。这就像一年的收成好,要靠春天少阳木气的生发推动一样;也像白天一天的活跃,要靠清晨少阳木气的生发推动一样。

三焦是什么?用中医经典的话来说,三焦是通行元气(元气就是能量)、运送水谷精微和水液的道路和场所。毫无疑问,这就是指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道路和场所。人体任何一个细胞、组织和器官,都存在着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过程,因此人身处处是三焦。三焦内藏的阳气,也属少阳,三焦少阳之气不足或者郁遏,必然导致整体的代谢紊乱,痰水内生,使气机更加郁遏。这就像天空的乌云、地面上的雾霾遮蔽了阳光一样,于是人体便出现重度乏力、精神抑郁、神志迷蒙等现象,这也是抑郁症常见的临床表现。

胆和三焦的阳气,像是春天的和早晨初升的太阳,不亢不烈,阳气虽不强大,但木行生发疏泄的运动趋向,作用部位却是全身的,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心阳心火的振作、肝气的疏泄条达、脾胃之气的升降、体表阳气的布达以及精神情志的舒畅,都有着决定性的促进激发、调节控制作用。在中医把它比作枢纽,叫少阳主枢,这就像车轮的轴、门扇的合页,主管着整个车轮的转动和门的开合一样。因此,一人之计在于少阳胆和三焦。

人体脏腑的代谢和精神情志的活跃与欢愉,在什么时间段对胆和三焦的少阳生发疏泄之气依赖程度最强烈呢?是一年的春季和一天的清晨。

当胆和三焦的阳气不足,在春季和清晨当旺而不得旺,当生发疏泄而无力生发疏泄,此时又是五脏六腑和精神情志最需要少阳木气大力支持的时候,它却无力支持,于是气机郁遏、代谢低下、心神失养、痰浊蒙蔽、精神抑郁、思维迟钝、重度乏力等症状就加重或者复发了。

在夏季和中午,阳光强烈,乌云或雾霾渐散,人体得到天阳之气,也就是大自然阳气的帮助,抑郁状态减轻。秋冬、下午和傍晚,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内收、下降、潜藏,天人相应,人体五脏六腑中主要脏器的代谢机能,也逐渐趋于平缓,于是对少阳木气生发疏泄的依赖程度,也就大大降低,即使少阳木气生发疏泄之力不足,也无所谓了,于是抑郁症的各种症状也就暂时减轻或者缓解了。

根据这样的分析,精神抑郁症的病机应当是肝胆气郁,少阳不足,三焦不畅,枢机不利,痰浊内阻,心神不宁,这就是中医辨证的结论。有了辨证结论,也就有了针对辨证结论的治法,这叫“法随证立”。应当和枢机,解郁结,益少阳,畅三焦,化痰浊,宁心神,这就是一般抑郁症的根本治法。

和解消百病,选方寻经典

中医把治疗方法中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称作“八法”。在八法之中的“和法”,也就是“和解法”,我认为就是“和枢机、解郁结”,并不是中和。和解法正是我在治疗许多精神疾病和心身性疾病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于是有学生竟然戏称我为“和解派”。

门的开合自如,要靠合页的灵活转动。车轮的旋转轻巧,要靠轴承的润滑光泽。合页和轴承,就是门和车轮的枢纽。人体的气血流畅,代谢通达,心情愉悦,要依靠少阳胆和三焦气机生发疏泄之力的促进激发和推动,因此《黄帝内经》说“少阳主枢。”也就是说,少阳胆和三焦就是人体的枢纽,就是调节人体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合页与轴承。

“和枢机、解郁结”的治疗法则,就是为人体的合页或轴承,除锈抛光并添加润滑油。只要少阳胆和三焦的气机畅达,则百病皆消。于是我稍稍夸张一点说,就是“和解百病消”。当然并不排除在其他情况下,汗、吐、下、温、清、补、消等方法的应用。

在中医学界,人们把《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称作经典,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中所记载的方剂叫经方(经典方剂的意思),把后世医学家所创制的、临床使用概率高、疗效好的方剂叫名方。这些方剂经上千年的临床应用检验和现代实验室的研究,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确切,至今在临床仍然大量应用。

我选了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后世名方温胆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的定志小丸合方加减,寒温并用,攻补同施,具有和枢机、解郁结、助少阳、畅三焦、化痰浊、宁神志、定魂魄的作用。从中医治法的分类来看,这个复合方剂当然属和解剂的范围。临证用此方治疗精神抑郁症,当然还要随证加减。怎么加减,就要根据病人当下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了。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副研究员女士,就是运用这样的思路和方剂,两周症状大减,3个月后恢复上班。康复后至今,没有再复发。

由于精神抑郁症有确定的症状表现,而病人的临床症状又大多雷同,所以我用一个方子来治疗此病,有人把这种方法看成是辨病选方。但我认为这是通过辨识病机后的选方,仍然属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范畴。

有意思的是,我把这种治疗法则和复合方剂,用到治疗其他精神疾病和心身性疾病,通过适当加减,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取得疗效。这正是“和解消百病,选方寻经典”的临床证验。

阳光下的运动,胜过吃药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和热的辐射,加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才使地球上有了昼夜和四季之分,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有了升降出入五行之气的交替运动,所以人类要得到健康的体魄,一定要回归到化育生命的摇篮中,这就是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接受阳光的照耀,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科学家研究证实,当人得到阳光充足照射的时候,大脑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让人活力充沛、心情开朗。而通过检测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比起正常人群普遍偏低。这就验证了,见阳光少的人,抑郁症就会高发。

朋友之子,高中毕业后到美国读书,学成回国创业,资产过亿,但在44岁的时候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公司的正常业务完全不能主持和过问。服西药两年,症状此起彼伏,未能康复。朋友找我,我建议配合服用中药调整体质。但这位在美国受过系统教育的创业者,根本不相信中药可以治病,认为这是巫师一样的心理暗示,拒绝服用中药。于是我给了他第二个建议,建议他回到他的出生地河北平山县,徒步走遍县里所有的村间道路,还要向当地老村民采访八路军当年活动的事迹,并要在农民家吃住。

他听了我的话,回到故乡,背起背包,徒步出发,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晚上还要采访,结果还没有走完全县的村间道路,体力就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抑郁情绪荡然无存。可见在阳光下的运动,既是预防抑郁症的方法,甚至也可以是治疗抑郁症的高招。有时候,或者说对于某些人,阳光下的运动可能会胜过吃药。

别让讳疾忌医害了你,抑郁症完全能够治愈

怎样预防抑郁症,有了抑郁情绪或者患上抑郁症,应如何面对?

患抑郁症的人,几乎都是智商很高的,极其聪明又极其敏感的、力求完美的人。如果他们的身体素质好,承受压力的能力强,那就是领袖、帅才、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诗人、作家、大律师、大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身体素质稍差,当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超越了身体承受能力的时候,当其他疾病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就可能发病。

2004年1月12日《哈佛红人校刊》的调查称,在过去一年中,80%的哈佛大学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抑郁。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曾经出过8位美国总统,4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大鼎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既是人类精英荟萃之所,也是抑都症高发的聚集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能得精神抑郁症的人,在智力水平上,就可能是人类的精英。

何况这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病,治愈后同样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同样可以达到人生光辉的顶点,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常常向病人讲述“聪明反被聪明误”“难得糊涂”“糊涂难得”这样的道理。

既然出现精神抑郁症的关键和身体健康素质、健康状况有关,所以增强身体素质,强壮阳气,也就成了预防精神抑郁症的关键。

怎样才能增强身体素质,强壮阳气?主要就是增加在室外阳光下的运动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就能增加大脑血清素的分泌,人的情绪就会淡定愉快。从中医的角度看,只要运动,动则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气机畅达,痰湿不生,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抑郁内生的问题。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包括有抑郁倾向、抑郁情绪的人。一定要找医生积极治疗,不要回避,更不要讳疾忌医。我曾多次看到抑郁症的复诊病人,把上次处方中关于姓名、主诉、症状、诊断、治法的内容全部撕掉,只剩下处方部分,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方的回答是,不愿意让别人看见他的病情。这就说明,在很多人心目中,对精神抑郁症还是有成见的。其实这根本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和多发,有了抑郁的表现,就要大大方方地找医生诊治。

来源:《郝万山说健康II——不生气就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