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uora上,有一印度程序员吐槽道:为何中国国庆节能放七天假,而我们印度独立日仅放一天?
看到他们所发的国庆放假安排,而我却仍得996加班编写代码。
中国人是怎样让老板同意这么长假期的?这难道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吗?
看到这个令人羡慕的问题,我忽然想到一个场景:就像一个人每日只能吃白米饭,突然发现邻居每顿都有七道菜,既惊讶又好奇,同样生活,差别怎么这么大?
这位印度网友的羡慕颇具代表性,2025年我国的假期制度又得到优化,国庆节自10月1号起放假调休共7天,且与中秋节重合,合起来放8天假,全年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由11天变为13天。
泰国社会观察者分析道:我发觉中国人对待假期的态度与我们东南亚存在不同。
他们并非独自休假,而是全国一同休假,造就出一种集体的节庆文化。
在泰国这么做完全难以想象,然而效果极为显著——不仅拉动了内需消费,并且保障了民众休息的权利。
数据不会说谎,春节有8天假期,国庆节有7天假期,劳动节有5天假期,与之对比,印度全国仅有3天假期,泰国法定虽有13天假期,但多数是单天的,难以形成长假效应。
巴西网友说话较为直接,其称:我在圣保罗的一家公司任职,每年休假需自行与老板商议。
看见中国朋友说,国庆节七天法定假日,老板也不敢扣假,我颇感羡慕。
巴西虽有狂欢节这般长假,然那更似传统习俗,不若中国有着完整制度予以保障。
2023年中国国庆假期旅游收入超过7500亿元,拉美很难拥有这般假期经济。
加拿大华裔网友有一番有趣对比:我在温哥华生活,此处带薪假期有保障,然而却没有中国集体假期那般氛围。
中国的长假不单单是用来休息,更像是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春运、黄金周、全民旅游,西方国家并没有这般大规模的假期经济模式。
这种假期制度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十分显著,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长假制度每年为我国旅游业贡献超40%的收入,带动的相关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
“借假期来拉动消费”这一思路,很好地彰显了中国式发展的独特智慧。
或许那个印度网友没有料到,我国的长假制度是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形成的。
1999年起推行“黄金周”,2008年成为如今的模式,2025年又多了两天假期,这般不断优化的历程,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实际上休假制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我国凭借法律保障民众的休假权益,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领略“诗与远方”,这本身便是发展成果的展现。
常言道“劳逸结合,事半功倍”,真正的强国之途,不仅在于能够创造财富,更在于让百姓尽享财富、乐享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85%以上是我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所有内容我已严格审核和复核。本文图片来源真实素材或AI原创。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