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徽宗赵佶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与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犹如一场绚烂而又悲壮的戏剧,在艺术与政治的舞台上交替演绎,留下了无数让人津津乐道又感慨万千的故事。
宋徽宗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堪称登峰造极 ,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大师。他自创的 “瘦金体” 书法,笔势劲逸,意度天成 ,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代表作品《楷书千字文卷》《秾芳诗》等,至今被视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的 “仿宋体” 便是从 “瘦金体” 演变而来。
在绘画方面,宋徽宗同样天赋异禀,他尤其擅长花鸟画,其笔下的花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推至高潮。他的作品《瑞鹤图》中,群鹤翔集于宫殿之上,姿态各异,生动逼真,天空与宫殿的描绘细腻入微,色彩典雅,整幅画充满了祥瑞的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芙蓉锦鸡图》里,锦鸡栖于芙蓉花枝上,回首顾盼,羽毛的质感、芙蓉花的娇艳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精湛的绘画技巧 。他还创立了 “宣和画院”,广纳天下绘画人才,培养和发掘了许多优秀画家,极大地推动了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宋徽宗对艺术品的收藏和整理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贡献,他组织编撰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这些著作收录了大量历代书法和绘画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品评和记录,为后人研究古代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他对瓷器、玉器等工艺美术品也颇为推崇,在他的倡导下,宋代的工艺美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官、哥、定、钧等名瓷,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这些斐然的艺术成就来看,宋徽宗无疑是一位艺术天才,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他偏偏生在帝王家,坐上了皇位,这也让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悲剧色彩,那他究竟是一位明君,还是昏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他的政治生涯中寻找答案。
初登皇位的雄心壮志元符三年(1100 年),宋哲宗驾崩,因无子嗣,端王赵佶在向太后的支持下登上皇位,是为宋徽宗 。即位之初,宋徽宗展现出了想要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彼时的北宋朝廷,自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以来,新旧党争不断,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政策的稳定和实施 。宋徽宗深知党争之害,试图做出改变,他启用了温和的保守派韩忠彦和温和的改革派曾布,希望能建立一个调和两党的 “联合政府” ,并将年号改为 “建中靖国”,表达出他渴望消除党争、实现国家平稳发展的愿望 。
在经济政策上,宋徽宗延续了一些神宗时期的变法举措,比如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和建设,兴修水利工程,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同时,在商业方面,他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试图活跃经济,如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理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在文化教育上,宋徽宗大力推广文化事业,除了前文提到的艺术领域的推动,还重视学校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 。
盛世表象下的腐朽暗流宋徽宗在位前期,北宋在表面上延续着繁荣的景象,经济、文化等方面看似依旧昌盛,可盛世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腐朽不堪。
(一)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奸臣,时人称之为 “北宋六贼” 。蔡京四次担任宰相,任期长达十七年,他善于投机钻营,王安石变法时,他积极投身新党,后新党失势,司马光代表的旧党上台,他又迅速倒戈,五天内废除新法,赢得司马光赏识 。掌权后,他打击政敌,将苏轼、司马光等反对他的人列入 “元祐党籍碑”,进行迫害,朝堂之上无人敢轻易反抗他的权威 。他还结党营私,与童贯、王黼等相互勾结,把持朝政,大肆卖官鬻爵,使得朝廷中贪官污吏横行,行政效率低下,政策难以有效施行 。同时,他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不仅设法领取双份宰相俸禄,还通过改变盐钞法,致使许多富商大贾破产,自己却借机敛财,拥有土地达 50 万亩 。
童贯作为 “六贼” 之一,是历史上掌握兵权和统兵时间最长的太监,还被封为广阳郡王,爵位之高在太监中绝无仅有 。他与蔡京相互利用,童贯帮助蔡京成为宰相,蔡京则助力童贯掌握兵权 。童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军事上胡乱作为,例如在镇压方腊起义和攻打西夏时,虽取得一些战功,却消耗了大量国家财富,在攻辽之战中更是惨败 。
此外,他生活奢侈,为讨好皇帝身边的人,出手豪爽,不断收受贿赂,严重败坏了官场风气 。朱勔在江南一带搜刮珍奇异宝、名花古木,他及其爪牙仗着皇帝的势力横行霸道,拆墙破屋、敲诈勒索,搞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等地深受其害 。王黼设立应奉局,肆意贪污,款项高达六千二百万白银,还谎报军功,购买空城献给宋徽宗,以谋取私利 。梁师成自称是苏轼的遗腹子,借此获取宋徽宗信任,他广求子女玉帛,生活糜烂奢华 。李彦则到处侵占房屋田地,导致百姓商贾流离失所,还滥施酷刑,杖死良民千余人 。
在这一众奸臣的把持下,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正直之士难以立足,政治变得极为腐败,社会矛盾也因此不断激化,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严重动摇了北宋的统治根基 。
(二)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宋徽宗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他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花石纲” 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宋徽宗痴迷于奇石异木,为了修建皇家园林艮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奇花异石,运往京城供自己赏玩 。朝廷专门成立了杭州 “造作局” 和苏州 “应奉局” 等机构,负责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 。这些机构在执行任务时,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只要发现百姓家中有可供赏玩的花石,便以黄纸封之,要求百姓妥善看管,若有损坏,便以 “大不敬” 之罪论处 。对于体积较大、难以搬运的花石,他们甚至不惜拆毁百姓的房屋墙壁,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
朱勔在太湖旁发现一块约 15 米高的巨石,为了将其运往汴京,朱勔制造巨船,运输途中凿毁城墙、桥梁、堤岸不计其数,历时数月才运抵,因汴梁城门不够高,竟下令拆毁城门 。这块巨石运到汴京后,宋徽宗如获至宝,封其为 “盘固侯” 。在运输 “花石纲” 的过程中,大量船只被征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漕运,还导致运河沿岸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
艮岳的修建更是劳民伤财,这座园林规模宏大,奢华程度堪称中国古代园林之最 。园内布置了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奇珍异宝,为了建造艮岳,朝廷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了巨额的钱财 。修建艮岳不仅使得国库空虚,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不仅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还要被迫参与劳役 。宋徽宗还热衷于修建宫殿、道观等建筑,追求建筑的精美与奢华,这些工程同样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危机 。在宋徽宗的奢靡之风影响下,整个统治阶层都沉浸在享乐之中,追求物质的享受,忽视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
军事与外交的重大失误宋徽宗在军事与外交方面的表现,同样是糟糕透顶,昏庸至极。
(一)联金灭辽,自毁长城宋徽宗时期,北方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辽国日益衰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迅速崛起 。宋徽宗被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执念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一个极为短视的决策 —— 联金灭辽 。1120 年,宋金两国签订了 “海上之盟”,约定共同攻辽,金国负责攻打辽上京与中京,宋军负责攻取辽的西京和南京,灭辽后,北宋将原来给辽国的岁币转输给金国,金国则把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 。
这一决策看似能让北宋收回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实则是自毁长城 。北宋与辽国签订 “澶渊之盟” 后,双方维持了长达百余年的和平,边境贸易往来频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而宋徽宗却忽视了金国这个新兴势力的潜在威胁,金国崛起迅猛,野心勃勃,远非辽国可比 。在灭辽过程中,宋军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两次进攻燕京均惨遭失败,最后不得不依靠金兵才攻克燕京 。这让金国看清了北宋军队的真实实力,也让金国对北宋的富庶产生了觊觎之心 。灭辽之后,金国失去了辽国这个强劲对手,北宋则失去了辽国这个屏障,直接与金国接壤,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
(二)军事无能,指挥混乱宋徽宗时期,北宋军事建设薄弱,军队战斗力低下 。自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地位较低,军队指挥体系混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现象严重 。士兵缺乏训练,平时疏于操练,军事技能生疏,战斗力远不如辽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 。
在军事决策上,宋徽宗屡屡失误 。他轻信降将,如郭药师本是辽国降将,宋徽宗对他委以重任,给予他大量财富和军队,郭药师却在金兵南下时背叛北宋,成为金兵攻打北宋的急先锋 。宋徽宗还频繁更换将领,使得军队指挥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面对金兵入侵时,宋徽宗惊慌失措,先是想弃城逃跑,后又匆忙传位给宋钦宗,自己则南逃躲避 ,导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军事部署更加混乱 。
宋钦宗即位后,同样缺乏军事才能和决策能力 ,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他罢免了坚决抗金的李纲,任用主张求和的大臣,向金国割地赔款,试图换取和平 。然而,金国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继续挥师南下 。最终,1127 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宋灭亡,史称 “靖康之耻” 。这场灾难给北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成为了宋徽宗昏庸无能的铁证 。
靖康之耻,北宋覆灭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年)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宋朝未遵守 “海上之盟” 为由,兵分两路进攻宋朝 。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一路势如破竹,很快跨过黄河,陈兵开封城下;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 。面对金兵的凌厉攻势,宋徽宗惊慌失措,他深知自己无力应对这危局,为了逃避责任,匆忙禅位于其子赵桓,即宋钦宗 ,自己则准备南逃 。
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宋钦宗在惊恐之中与金国签订割地议和协议 ,金人狮子大开口,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个战略重镇,以换取金军退兵 。为了满足金人的要求,宋钦宗下令在国内大肆搜刮金银财宝,百姓们本就生活困苦,这下更是雪上加霜,无数家庭因此倾家荡产 。即便如此,这些搜刮来的钱财仍远远无法满足金人的贪欲 。
同年八月,金人以宋人违约为借口,再次南侵 。这一次,金兵的进攻更加猛烈,北宋军队在金兵的强大攻势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防线迅速崩溃 。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对汴京展开了最后的猛攻 。汴京的城墙虽坚固,但城内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宋钦宗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决,既不敢坚决抵抗,又幻想通过议和来保住皇位,导致军事部署混乱不堪 。
在这危急时刻,朝廷中竟出现了荒唐至极的一幕 。一个叫郭京的骗子,自称懂得 “六甲法”,能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活捉金国的宗翰和宗望 。兵部尚书孙傅竟对此深信不疑,向宋钦宗推荐了郭京 。宋钦宗病急乱投医,对郭京封官赏钱,命他招募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去守城 。当金兵攻城时,郭京装腔作势,推托不出战,后来实在无法再拖,才派人出城作战 。结果他的军队一与敌人交锋,便瞬间溃败,不少士兵跌入护城河里淹死 。郭京见势不妙,谎称要亲自出城作法,带着残兵败将,大开城门,向南逃得无影无踪 。金兵趁机进攻,轻易突破了城门,汴京就此沦陷 。
城破后,宋军士兵和城中居民强烈要求继续抵抗,并表示愿意保护皇帝突围 。然而,宋钦宗既没有勇气抵抗,又怀疑这些人的忠心,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他派宰相何栗到金营去求和,何栗吓得连马背都爬不上去,手中的马鞭接连掉落三次 。何栗到了金营,宗翰、宗望假意表示不想灭掉宋朝,只要皇帝亲自来议和 。宋钦宗无奈,只好亲自带领几个大臣,赶到金营,向宗翰、宗望交了降书,向金国称臣,屈辱地跪倒在金兵面前 。
但金人并未就此罢休,宋钦宗一送上降书,他们马上变卦,提出要废除宋钦宗的帝号,另立宋朝国君 。随后,金兵派人进城,查封府库中的金银财物,勒索去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绢一千万匹 。宋钦宗还派出大批官员,帮助金兵到百姓家中搜括金银,整个汴京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百姓们惨遭金兵的劫掠和蹂躏,哭声震天 。
靖康二年(1127 年)春天,金兵再次要求宋钦宗到金营,宋钦宗一到金营,就被扣押起来 。没过几天,宋徽宗也被押送到金营 。金太宗下令把宋徽宗和宋钦宗废为庶人,强行脱去他们的龙袍 。之后,金人将徽宗、钦宗二帝,以及皇亲国戚、各种手工业匠人等三千多人,押送到金国 。他们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中京、上京、韩州等地,最后被迁徙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成为了金国的奴隶 。同时,金人还掠夺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文物图书,北宋多年积累的财富和文化遗产被洗劫一空 。
历史功过,后人评说宋徽宗赵佶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矛盾性 ,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艺术巨匠,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可从政治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一位昏庸的君主 。他重用奸臣,致使政治腐败,国家纲纪崩坏;他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军事和外交上接连失误,联金灭辽不仅暴露了北宋的软弱,还让北宋陷入了金国的威胁之中 ,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北宋覆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对于宋徽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 “明君” 或 “昏君” 来定义他 。他的一生是艺术的辉煌与政治的失败交织的一生,他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仅仅拥有艺术才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坚定的治国决心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 。宋徽宗的历史教训,也为后世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去剖析,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