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场跨越千里的执行:十年躲债,三日被拘,14万执行到位

从秋风渐起的东北黑土地,到夏日余温未散的桂林山水,一名失去踪迹十年的被执行人,终于在法院跨省联动的执行天网下现出原形。这

从秋风渐起的东北黑土地,到夏日余温未散的桂林山水,一名失去踪迹十年的被执行人,终于在法院跨省联动的执行天网下现出原形。这是一场正义与逃避的较量,更是人民法院以行动“打击拒执”,兑现对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庄严承诺。

案件要从十年前说起,原告大春是一名经营彩钢板材的个体户,被告涛子以工程需要为由,向大春在桂林的销售点赊购了一批价值31万元的彩钢板材,支付了2万元定金后,找来朋友担保,约定尾款完工后付清。然而,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间,大春用尽办法,都没能要回剩余的货款,最终只得诉诸法院。梅河口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被告立即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的判决,支持了大春的诉求。判决生效后,拿着这份沉甸甸的判决书,大春走进了执行服务中心,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执行程序刚启动,难题便迎面而来:人,找不到了。

十年周旋、拉扯,涛子早已有了防备之心,行踪隐藏得极为隐秘,对如何“躲”法院可谓颇有“心得”。执行法官多方查找,在其可能出现的地点连续蹲守数日,却一无所获。“能找的地方都去了,感觉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年轻的执行法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本市辖区遍寻无果,人会不会根本不在本地?最大的可能去了哪里?执行法官反复翻阅卷宗,试图从中寻找蛛丝马迹。“销货地在桂林……他会不会在桂林?”这个灵光一闪的推测,为陷入僵局的案件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确定方向后,梅河口法院迅速启动协作机制,向兄弟法院发出协助请求。果然,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法院反馈,涛子在当地确有一套面积为124平方米的房产,并提供了关键的财产线索。

在临桂区法院的大力协助下,执行法官很快掌握了涛子的确切行踪。为避免打草惊蛇,梅河口法院当即派出执行干警连夜奔赴桂林,准备对其采取拘留强制执行措施,并同步进行财产查封、冻结。

考虑到路线不熟,无法保证“一击即中”,且拘留行动可能面临被执行人抗拒、现场环境复杂等风险,执行团队再次请求临桂区法院协助,共同布控,确保拘留行动万无一失。

连续三日的艰苦蹲守,执行干警们终于找到被执行人,并成功将其送拘至桂林市第一拘留所。与此同时,依法查封其名下房产,并成功执行到位14万元。

这不仅仅是单一案件的执结,更是全国法院“一盘棋”格局的生动缩影。 现阶段,跨域协作执行已成为常态,每一次高效联动,都在不断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率得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梅河口市人民法院“执行驿站”成立六周年。六年来,“执行驿站”已为众多来自全国各地、需在梅河口市辖区范围内开展执行工作的法官干警们提供了有力支持,与越来越多的兄弟法院建立了互助关系,共布执行天网,共享执行资源,以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现人民法院维护司法公正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