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淞沪会战时,为博取西方同情,蒋介石下令:牺牲掉88师

文 | 许轻言1937年10月26日,上海闸北沦陷。淞沪会战即将落幕,国军70多万精锐伤亡惨重,江湾、庙厂、闸北地区相继

文 | 许轻言

1937年10月26日,上海闸北沦陷。

淞沪会战即将落幕,国军70多万精锐伤亡惨重,江湾、庙厂、闸北地区相继沦陷,战场局势对我军十分不利,蒋介石当即下令撤军。

但同时,蒋介石还下达了一个特殊的命令:88师不准撤退。

大部队都撤了,蒋介石为什么要单独留下88师?难道是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事实上并非如此,蒋介石留下88师,是想让他们送死。

虽然听起来有些离谱,但这就是事实。蒋介石为什么要让88师去送死,这事还得从1922年的《九国公约》说起。

1921年,美国为了从日本手里抢夺更多在中国的权益,于是打着“解决中国问题”的幌子,纠集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跟北洋政府和日本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签订了《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第一条就是,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看似是在维护中国主权,实际上这不过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侵略中国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民党政府把日本告上了国际联盟,指责日本违反《九国公约》,试图通过国际调停的方式迫使日本退兵。

10月6日,国际联盟大会决定就此事召开《九国公约》缔约国大会,并邀请苏联、德国等国家参与,大会时间定在了11月3日,地点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那这个《九国公约》大会跟蒋介石让88师送死,有什么关系?

卢沟桥事变后,尽管日本已经开始全面侵华,但蒋介石仍然不想跟日本开战,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九国公约》上,试图国际社会给日本施压,让日本停战。

为了在《九国公约》大会上博取世界各国的同情,蒋介石需要有一支部队惨死在淞沪战场,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军人打的有多惨烈,而这支部队就是88师。

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命令后,对蒋介石拿整整一个师将士的性命去换取国际同情的行为大为恼火,可又无可奈何,只能不断跟上级请求,最终上级同意只留下一个团的兵力。

撤离时,孙元良又私自做主,只留下了524团一个营的兵力,由524团团副谢晋元坐镇指挥,最终的战斗地点选在了四行仓库,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他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实际上他们只有420余人。

至于决战地为什么选在四行仓库,那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四行仓库是由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大银行合资修建的仓库,这也是“四行”仓库名字的来由。这里可以说是一座用钢筋水泥打造的堡垒,易守难攻,是防守的最佳位置。

其次,四行仓库背靠苏州河,河南岸就是美国和英国的公共租界,租界里的人隔着一条河就能清楚看到四行仓库的战斗。既然是要博取同情,当然要让外国记者看清楚中国军人是怎么牺牲的。

10月27日清晨,侵华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谢晋元指挥战士冷静迎战,打退了日寇一次次进攻,战士们身上绑满了手榴弹跳入日军中间,“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不断响起。

中国士兵表现出的勇敢无畏深深震撼到了租界中的外国记者,他们纷纷发报声援中国抗战,《泰晤士报》中称,“八百壮士是为文明而战,是为和平而战!”

在4天的战斗中,八百壮士打退了日军数十次进攻,击毙日寇200余人。苏州河对岸的租界中,数十万人目睹了这一战。

10月30日,已经做好战死沙场准备的谢晋元得到了上级的命令,让他带着部队撤到对岸的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此落下帷幕。

11月3日,《九国公约》会议如期在比利时召开,让蒋介石失望的是,美英法等国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制裁日本的建议,西方国家甚至直接建议中国代表退席,无一国谴责日本。

弱国无外交,可惜蒋介石那个时候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竟然将国家的和平希望寄托在吃人不吐骨头的西方列强身上,甚至还想牺牲一个师的人来博取西方列强的同情。

可是鳄鱼怎么会有眼泪?西方列强又怎么会在意中国人的死活?靠山山倒,依墙墙塌,中国人只能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