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辉耀,艺海无涯。今以“中国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艺术家”之荣,礼赞群英。此荣光凝聚丹青之魂魄,彰显笔墨之精神。
诸贤以心血铸就华章:书家笔走龙蛇,承右军之骨,继鲁公之魄;画家墨染乾坤,融八大之意,汇石涛之韵。陶瓷巨匠,抟土为器续千年窑火,釉彩生辉写时代新篇;根雕圣手,化朽木为神奇,在虬枝盘错间见天地大美。更有剪纸、漆艺、诗词等非遗传承,皆以匠心独运,开艺术新境。
其德若幽兰,其艺似飞虹。寸管含情,写就民族精魄;丹青有意,绘出时代气象。水墨交融处,可见天地之心;线条流转间,能窥造化之妙。
今授此誉,非惟彰其绝艺,更显"书画载道,笔墨传神"之真谛。愿此翰墨之光永耀,引后学继往开来,共绘中华艺术之新篇章!
君子书法透风骨 文人襟怀赋华章
——记著名书法家李易其
易经有云,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这事实上也是书道至境的状态。今观赏著名书法家李易其先生的行草书法,可见他的创作正是臻于此境,众幅书法作品雅逸尽显,新境全开。既存金石的苍劲,亦含书卷的典雅,这是当代行草创作充满借古开今活力的见证。追求个人书风格调的创新,但绝不是刻意求新、盲目求新,而是以深厚学养为基础所作出的选择,由此笔墨挥毫遂心应手,真可谓刚不外露、柔不内怯也!
在笔墨挥洒中精准控制笔锋的微妙变化,使得线条在力量与速度铺陈中拥有丰富的细节与弹性,这是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磨砺的成果。立笔沉劲如坠石,复作顿挫出锋,姿态丰富不失流畅,屋漏有痕般浑然天成。李易其先生执笔探索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的笔法玄机,笔法娴熟无可挑剔。创作书法有藏有露,起笔方劲有碑质,斩钉截铁极其果断。收锋流转自然,如风追云。整个运笔过程极见功力,疾徐节奏暗循孤蓬自振,加持惊沙坐飞,处处皆为疾中见稳的线索,也有缓处藏势张力。这种用笔并非是对狂草必狂纵的刻板,而是刚劲中合以收敛的雅致,把书法碑学的刚劲与帖学的优雅合二为一,用笔法线条奏起了力与美的交响。
在枯中见润,于苍中显活。他的书法用墨,悄然将苍劲与典雅融于了一体。李易其先生体察用墨须有润,不可使其枯燥的原理,优化水墨的层次变化,让笔墨成为一体,相互成就。浓处如幽潭蓄深,虽沉近却有灵动,浑厚不凝滞。淡处拟薄雾笼山,通透不浮泛,写满清雅韵味。擅长运用惜墨如金与泼墨如雨的辩证法则,让精彩的渴墨飞白写出了似龙腾云间的姿态美,笔痕透纸历历在目,不琐不碎一气呵成!这种墨质饱含着文人的含蓄克制,结合结体构成奇崛险绝中求平衡,大开大合里守和谐的法度,成为疏放如天高云淡,紧密如聚沙成塔的书法样本,果然是当代书法险而不怪、放而不纵的正宗审美典范!
欣赏其作品格局宏大气象万千,如览江山之胜,有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既有筋骨、又有修为。从整体书风来看,李易其先生的书法,是在沉郁顿挫里潜行着萧散飘逸,有古韵新态的魅力。从形态上来看,则是深得张旭怀素的开张气魄,写字颇有山河奔涌有态势。最后从内涵上来体验,同样也是不乏风流蕴藉的新个性,字里行间时时讲述着文人修养的谦和,行笔落墨皆是惠风和畅的真属性!
起笔落笔透风骨,浓墨淡墨赋华章。李易其先生的书法作品尊列当代书坛的领军系列,带着刚柔相济、雅俗共赏影响力,树立了承古法而自立的文化旗帜,更是进一步弘扬了以道统技的书法正诀。而这一切,最终也都指向着一个根本昭示:技法、学养与文化境界的深度融合,才是谱写当代书法华章的不二法门。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王旭
2025年秋书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