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聊个你肯定关心的话题哈。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逛超市的时候,总会在奶制品区被那个叫“水牛奶”的品类吸引?
价格嘛,确实不便宜,比普通牛奶贵个两三倍,但包装看着高级,宣传也说营养价值更高,什么“奶中贵族”。
咱们心里一般都默认了:贵,肯定是因为它100%是水牛奶,真材实料嘛。
咱们是不是都觉得...?
但朋友们,我今天得告诉你一个有点扎心的事儿,这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你花高价买的“水牛奶”,很可能压根就不是纯的。
甚至,让你下决心多花钱的那个核心词——“水牛”,可能压根就不是品类,而是人家的一个注册商标!这一下子是不是有点懵?
别急,这事儿吧,其实背后都是商业逻辑,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揉碎了,一次性说明白。
这事儿吧,其实关键在于...
这里面主要有两层“套路”,或者说,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打的“擦边球”第一层,就是“文字游戏”——商标卡位。
市面上有个头部品牌,人家很聪明,直接把“一只水牛”给注册成了商标。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就好比你买“老婆饼”,还能真给你个老婆吗?
人家卖的是一个叫“一只水牛”牌子的产品,至于里面水牛奶到底有多少,那就得看配料表了。
还有很多品牌,会用一个词叫“水牛配方”。
你看,“配方”这两个字就很有灵性。
什么是配方?
配方就意味着它是调配出来的,不是100%纯的。
但咱们普通消费者,第一眼看到“水牛”两个字,脑子里就已经自动完成了“高品质=纯水牛奶”的等式,很少会去琢磨这两个字的差别。
第二层,才是核心——“行业潜规则”
为啥这些“水牛奶”都不做成100%纯的呢?
我总结下来,主要是两点:
成本问题。
这很实在。
水牛的产奶量本来就比咱们常见的荷斯坦奶牛低得多,养殖成本也高,这就决定了纯水牛乳的原料价非常贵。
那怎么办?
往里掺一部分普通的生牛乳,成本不就下来了吗?
利润空间也上去了。
标准缺失。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水牛奶”这个品类,还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到底水牛乳含量要达到多少,才能叫“水牛奶饮品”或“水牛奶”。这就给了很多品牌“秀操作”的空间。
所以,你去看市面上大部分水牛奶的配料表,基本都是:生水牛乳、生牛乳……
有些甚至生牛乳还排在前面。
这就意味着,它本质上是一款“混合奶”。
所以,看明白了这点,咱们就...
听到这儿,先别焦虑哈。
并不是说这些奶不好,只是说,它可能和你付出的高价所期望的“100%纯粹”不匹配。
那咱们作为聪明的消费者,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特别简单,就一招,我把它叫做“配料表第一原则”。
你别去看它广告打多响,包装多好看,就认准包装背后的配料表。
按照国家规定,配料表的成分是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
如果配料表第一位是“生水牛乳”,而且后面没有“生牛乳”,那恭喜你,买到的是“真家伙”。
如果配料表里既有“生水牛乳”也有“生牛乳”,那它就是混合奶,你就得在心里对它的价值打个折。
说白了,这整个事儿,就是商业社会里一个典型的利用信息不对称,在行业标准还没完全跟上的时候,快速收割品类红利的案例。
但咱们作为消费者,最大的武器就是“用脚投票”。
当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看配料表,都成了“明白人”,那市场自然就会被倒逼着往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走。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
希望以后你再去逛超市,心里能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