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多伴随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涉及饮食、身体及心理等多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包括拒绝摄入足量食物、身体体重显著下降等,识别这些表现对及时干预较为重要。
1、拒绝摄入足量食物:患者有意减少食物摄入量,对食物表现出明显厌恶或恐惧,拒绝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甚至对正常饮食也极度抗拒,进食量远低于维持正常体重所需,且持续时间较长。
2、身体体重显著下降:由于长期进食不足,患者体重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标准,甚至出现严重消瘦,身体脂肪储备大量减少,可能伴随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等营养不良表现。
3、存在异常进食行为:患者可能会对食物进行过度挑选、切割或咀嚼后吐出,或在进食后采取催吐、滥用泻药等方式减少营养吸收,以此控制体重,这些行为具有隐蔽性且难以自行纠正。
4、伴随生理功能紊乱: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女性可能出现闭经,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还可能伴随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影响多个器官功能。
5、出现明显心理异常:患者存在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即使体重已明显偏低,仍认为自己肥胖,伴随强烈的控制欲和焦虑情绪,对他人的劝食产生抵触,甚至出现社交退缩。
对于可能存在厌食症的人群,需给予理解和关注,避免过度强调体重问题。
若发现相关表现持续存在,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综合干预改善进食行为,恢复身体健康。
厌食症预后好吗
病程阶段:病程在3-6个月内且未出现严重躯体并发症,饮食行为逐步调整后预后较好,体重可逐步恢复正常;病程超过2年且反复加重,躯体功能受损严重,预后较差,饮食紊乱模式难以纠正。
营养状况:营养缺失程度较轻,未影响重要脏器功能,经营养补充后预后较好,身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营养严重匮乏导致脏器功能损伤,代谢紊乱持续存在,预后较差,躯体恢复进程缓慢。
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单一且有主动改善意愿,情绪调节能力逐步提升,预后较好,饮食认知趋于合理;存在复杂心理创伤且抵触改变,情绪持续失衡,预后较差,对整体健康恢复较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