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核心数据与前一交易日对比
2025年9月24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呈现低开高走态势,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均涨超1%,市场情绪在开盘后快速修复。结合机构预测,当日大盘大概率延续低开震荡后走高的格局,收阳概率较大。
前一交易日(9月23日)市场经历显著波动:上证指数早盘高开后最低下探3774点,触及3750-3770点技术支撑区域后快速回升,尾盘站上3820点,形成典型单日V型反转走势,显示市场韧性较强。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4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3729亿元,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全市场上涨个股574家,下跌个股1722家,个股分化特征明显。
市场整体态势与结构变化
自2024年9月24日“924新政”实施以来,A股市场实现显著上涨。截至2025年9月23日,上证指数从2700多点升至3800多点,累计涨幅达38.97%-39.28%,深证成指涨幅62.78%,创业板指更是翻倍增长超103%。市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沪深京三市总市值从2024年9月的约71万亿元(另一统计口径77.5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的100万亿元,增量相当于2024年GDP的17%。
交易活跃度方面,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沪深京三市成交量从新政前的日均7853亿元跃升至当前稳定在20000亿元以上,2025年8月13日以来已连续30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创历史纪录。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3日期间,A股累计成交额达410.99万亿元,平均单日成交额1.68万亿元,较此前一年增幅分别为117%和113%。
市场情绪与资金面特征
当前市场情绪呈现积极但未达过热状态,主要特征包括:
• 资金杠杆合理提升:两融余额截至2025年9月22日达2.4万亿元,较2024年9月初增长75%,创历史新高,但杠杆率2.5%仍低于2015年历史峰值4.27%。
• 投资者结构优化:新开户数同比激增165%至265万户,外资持股比例突破5%,社保险资持仓市值创新高,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
• 估值与风险指标:全部A股滚动市盈率(TTM)从2024年9月的15.69倍升至22.18倍,中位数未达历史牛市终结阈值,市场仍具安全边际。
核心市场特征总结:当前A股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格局,上证指数3800点平台巩固,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已超过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尽管累计涨幅未达经典牛市20%标准,但均线多头排列、成交额持续破万亿、机构资金增配等指标显示市场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综合来看,2025年9月24日市场延续了“924新政”以来的积极态势,短期技术面V型反转强化支撑,中长期资金与政策红利共同推动市场稳定性与活跃度提升,长江证券等机构观点认为A股中长期向好趋势未改。
驱动因素2025年9月24日上证指数的变动是政策支持、宏观经济韧性、国际流动性宽松及资金面改善等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驱动因素通过不同传导路径形成合力,推动市场呈现结构性活跃特征。
政策支持体系:改革深化与精准发力
政策层面形成“中长期改革+短期提振”的双轮驱动格局。2024年9月24日启动的“政策组合拳”(含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股市支持工具创设)为市场奠定基础,一年来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包括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并购重组机制等,显著提升市场包容性。新“国九条”与中特估2.0改革从制度层面强化基本面支撑,而低空经济发展司的设立(负责拟订低空经济战略规划)等产业政策,则引导资金向战略性新兴领域集聚。监管层通过“两新”扩围、民营经济座谈会及消费提振专项行动,进一步修复市场对经济转型的信心。
宏观经济:结构分化中孕育增长动能
2025年8月经济数据呈现“总量趋稳、结构优化”特征。工业生产韧性凸显,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对冲了消费品行业的增速放缓;消费领域服务消费边际回暖,但“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边际减弱,显示消费结构仍处调整期。固定资产投资虽受房地产拖累延续疲软,但制造业升级与基建补短板的结构性机会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盈利底与M1底大概率已形成,8月 M1 余额同比增速改善,叠加 PPI 负值收窄预期,上市公司盈利复苏预期增强,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国际形势:美联储降息与外资信心提振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释放“预防式降息”信号,点阵图显示年内或再降50个基点(10月、12月各25基点),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进入加速阶段。这一政策通过利差逻辑推动外资持续流入 A 股,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多次超50亿元,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认可。尽管外需承压导致进出口增速回落,但中美“关税休战”延长90天(至2025年11月)降低了外部政策不确定性,为市场营造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资金面:多维度增量形成市场支撑
资金供给呈现“居民存款搬家+机构资金增配+外资持续流入”的三重特征。在“资产荒”背景下,存款利率与房地产投资收益率下行驱使居民风险偏好上升,“存款搬家”现象成为本轮“慢牛”重要推手,叠加潜在增量资金5.4万亿元,构成长期资金来源。机构资金方面,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投向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4.7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加速。市场流动性层面,DR007 处于2018年以来低位,短端资金利率宽松,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维持1.2万亿元以上,为板块轮动提供充足弹药。
事件驱动与板块轮动:科技引领的结构性机会
9月24日前后密集召开的行业会议成为市场情绪催化剂。2025云栖大会(聚焦 AI、云计算)、上海海思创新大会(新品发布)、中国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大会等事件,推动科技板块成为核心驱动力,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受益于政策支持与高增长预期,吸引资金集中流入。消费板块则凭借防御属性与业绩稳定性,在市场波动中成为资金避风港,与科技板块形成“双轮拉动”格局。中金策略团队指出,此类结构性机会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创新动能与产业链优势持续加强”,叠加 A 股估值折价修复需求,推动市场向高景气赛道聚集。
关键传导路径:美联储降息→全球流动性宽松→外资增配 A 股;政策改革→市场信心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资产荒→居民存款搬家→股市赚钱效应强化。四大路径相互交织,共同构成9月24日市场运行的核心驱动逻辑。
综合来看,政策红利释放、经济结构优化、国际流动性宽松与资金面改善形成“正向循环”,其中科技板块的事件驱动与消费板块的防御属性共同主导当日市场结构,而中长期资金入市与估值修复逻辑则为后续行情提供支撑。
板块表现2025年9月24日A股市场板块分化显著,科技成长与先进制造板块延续强势格局,传统周期行业表现滞后,有色金属等板块内部呈现结构性分化。从申万一级行业近一年表现看,科技与先进制造板块领涨,电子(117.55%)、计算机(102.43%)、通信、汽车等板块涨幅超100%,机械设备(89.76%)、综合(101.20%)、电力设备等板块亦居前列;传统行业中煤炭(6.35%)、石油石化(10.05%)、公用事业(20.43%)涨幅显著落后,银行板块表现滞后。
当日板块表现呈现显著分化。有色金属板块中,贵金属逆势走强,黄金(Au999)上涨1.20%至850.00元/克,白银T+D涨幅1.44%;基本金属普遍走弱,沪铜(-0.25%)、沪铝(-0.41%)、沪锌(-0.68%)等合约受供需压力与需求预期疲软拖累;小金属板块中钨概念领跌2.64%,反映工业原料端需求复苏乏力。基金重仓的科技板块午后异动,京仪装备、江丰电子等半导体设备个股涨停,板块指数涨幅达2%,成交4522.63亿元,显示资金对高景气赛道的持续追捧。
板块轮动方面,近一年市场主线清晰:2024年10月以来科技成长板块成为交易核心,AI硬件、机器人、半导体等赛道轮动上行;2025年4月后医药生物(创新药)、非银金融板块加入领涨阵营。政策层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固态电池研发加速等政策持续为科技成长板块提供支撑,但电子行业当前PE百分位超70%,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传统板块中,煤炭行业虽营收同比-19.45%,但三季度煤价触底回升叠加资产注入预期,业绩环比改善确定性较高,当前PE百分位<10%,低估值属性凸显。
后市来看,科技成长主线(AI、半导体、新能源)政策支持明确,算力、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处于业绩兑现阶段;传统周期行业需等待政策催化与需求回暖,板块轮动或向低估值方向扩散。短期需关注9月24 - 25日举办的固态电池技术大会、高通骁龙峰会等行业事件对相关板块的催化作用。
核心板块驱动逻辑
• 电子:半导体国产化(中芯国际)+ 消费电子复苏(iPhone 16销量超预期)
• 计算机:AI大模型(文心一言)+ 云计算普及(阿里云、腾讯云)
• 贵金属:全球降息周期预期 + 避险情绪升温
• 煤炭:煤价触底回升 + 资产注入预期
资金流向当前 A 股市场资金面呈现“量级跃升”特征,各类资金入市节奏与结构分化共同推动市场活跃度提升。截至 2025 年 9 月,市场成交额、两融余额、中长期资金配置等核心指标均创阶段性新高,北向资金与主力资金动向成为影响短期市场结构的关键变量。
北向资金: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配并存
北向资金近期呈现“短期震荡、长期增持”特征。截至 2025 年 9 月 23 日,北向资金连续 2 日净买入,信号强度★★☆☆☆,但最近一周(2025/9/15-9/19)估算净流出 10 亿元,前一周净流入 26 亿元,显示短期外资配置节奏有所放缓。不过,外资长期增配趋势明确:2025 年上半年外国投资者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 10.1 亿美元,外资持股比例已超过 5%,成为市场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从交易结构看,宁德时代、工业富联、海光信息等科技标的获外资重点关注,最近一周陆股通前十大活跃个股中,宁德时代双向成交金额达 246 亿元,占其当周交易金额的 14%。
主力与散户资金:结构性分化显著,热点轮动加速
个股层面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分化。9 月 23 日数据显示,东方财富近 3 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60.57 亿元,单日净流出 1.85 亿元;山子高科同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20.19 亿元,游资与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入,分别为 6.51 亿元、13.68 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甬矽电子当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1094.68 万元,游资净流入 1435.43 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 2530.11 万元,反映出机构与散户在科技成长股与传统蓝筹股上的配置差异。
市场活跃度与节前效应:量能达标但短期需防波动
从量价关系看,月线成交量突破 5 年均量线,当前值达标,信号强度★★★★☆,中长期趋势向好。但临近国庆长假,市场出现节前效应,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可能导致短期资金获利了结。风险提示显示,若 9 月 24 日北向资金早盘净流入低于 50 亿或量能不足 1.4 万亿,需警惕冲高回落风险。整体而言,资金集中于科技制造、新能源等高景气赛道,而红利低波板块或进入阶段性震荡整理。
资金面核心结论:当前市场资金结构呈现“外资稳增、杠杆活跃、长钱加码”特征,科技成长板块获主力与外资共同青睐,但节前避险情绪可能引发短期波动。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北向资金流向与两融余额变化,作为判断市场热度的先行指标。
技术分析当前上证指数技术面呈现多头趋势延续但短期面临阻力的特征。从趋势结构看,指数已站稳 5 日、10 日、20 日均线,MACD 指标维持红柱未翻绿,日线级别上升趋势未破。9 月 23 日市场经历典型的技术性调整,最低下探 3774 点触及 3750 - 3770 点支撑区域后快速回升,尾盘站上 3820 点形成单日 V 型反转,配合前一日“长下影线”形态,确认 3770 点附近存在强买盘支撑,短期风险释放完毕。
关键支撑与压力位
短期维度(1 - 5 个交易日):支撑位聚焦 3810 - 3820 点(日内震荡中枢下沿)及 3770 点(近期低点与 60 分钟级别强支撑叠加),压力位集中于 3840 - 3850 点区域(前期密集成交区)。若突破 3858 点可打开快速拉升空间,反之需警惕 3800 点“逃命线”附近的技术破位风险。
技术面核心结论
从时间周期看,9 月下旬(秋分节气附近)为江恩理论关键变盘窗口,价格维度需重点观察 3840 - 3850 点压力区突破有效性。若站稳该区间,下一目标指向 3900 点整数关口及 2007 年 6124 点与 2015 年 5178 点连接的长期趋势线上轨 4030 点。
后市展望综合各方机构观点,当前上证指数中长期向好趋势未改,但短期需警惕震荡整固压力。长江证券、中金策略团队等机构强调,中国资产重估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双β逻辑长期有效,中长期上行趋势未发生根本变化。不过,市场短期处于高位震荡阶段,股债风险溢价回归中位数,大幅上涨动力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9月24日大概率延续震荡并对前一日走势进行二次确认,或出现下探以检验下方支撑有效性。
市场运行区间预测
2025年上证指数核心运行区间预计为3600-4500点,处于牛市初级阶段向主升浪过渡的关键时期。具体情景分化如下:
短期来看,9月24日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指数可能下探测试支撑;中期需关注三季度经济数据验证与外资回流窗口,若放量突破3850点压力位,或打开新的上行空间。
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关键风险点包括:一是期权结算日与节前资金面紧张可能放大波动;二是北向资金早盘净流入若低于50亿或量能不足1.4万亿,需警惕冲高回落;三是人工智能等高位板块存在调整风险。
操作策略核心原则:不满仓、不激进,保持20%机动仓位应对政策变化;短期关注防御型板块(煤炭、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的高低切机会,中长期布局科技成长(半导体设备、AI应用)与"反内卷"主线(金属、化工、生猪养殖)。
配置建议上,可采用"进攻+防御+周期"组合:进攻型组合(电子、计算机、农林牧渔)占比40%,防御型组合(煤炭、非银金融、家电)占比30%,周期观察组合(钢铁、房地产)占比10%。同时,需密切监控美联储政策动向、国内经济数据及市场量能变化,适时调整持仓结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