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筝的时候,好多人对副政委袁农这角色印象特别复杂倒不是角色本身不好,而是演员演得太到位,还让人想起特赦1959里的贺春年。
有意思的是,这俩角色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可贺春年是妥妥的正面人物,袁农却满是争议,剧中军统三剑客还总提一句当年重庆地下党头头就有叛变的。这话像根刺,总让人忍不住琢磨袁农的底细。最让人费解的,是袁农那离奇的生还。
1949年11月27日重庆那场大屠杀,枪林弹雨里火都烧到房顶了,怎么看袁农都没理由活下来。后来翻沈醉写的人鬼之间徐远举的特务生涯,才发现这段剧情不是瞎编当年重庆地下党确实出了大叛徒。
1948年4月,有个地下联络站是家书店,被特务端了,任达哉陈柏林这些人被捕。任达哉一被审就叛变了,牵出一串人,最后连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都被抓了。
刘国定这人才叫让人寒心,没受多少刑就全招了,把同志的名单联络点全说出去,直接把挺进报机关给毁了,重庆地下党几乎被一锅端。
虽说沈醉的回忆录跟别的史料有点出入,但这段往事,刚好给袁农的角色做了历史背景让人忍不住把袁农和这些叛徒往一块儿想。那会儿保密局西南特区的权力乱得很,也给这些事添了不少变数。
徐远举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的少将处长,跟副手周养浩天天闹矛盾沈醉是军统三剑客头一个,名义上归西南特区管,其实直接听毛人凤的。这么乱的关系,搞得督察室跟摆设似的。
刘国定叛变后,这事还成了徐远举和周养浩吵架的由头,沈醉被急召回重庆调解,心里却打着别的算盘想借刘国定的嘴,把云南地下党也搞垮。
沈醉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他在徐远举办公室见着刘国定的时候,这人已经换上中校军服了,敬个军礼都笨手笨脚的,脸上全是谄媚的笑。没过多久江姐江竹筠被带进来,俩人对比太明显了江姐受了那么多刑,硬气得半句软话不说,连徐远举都暗地佩服可刘国定凑上去劝降时,那副丑态让沈醉都忍不住在书里骂恶心。
把这些历史碎片拼起来,就会发现袁农和刘国定太像了都是重庆地下党的高层,时间线也对得上,连生还这事都透着可疑。
剧里没拍袁农怎么被捕的,只放了他在战友都牺牲后,闭着眼等着被抓的画面这跟沈醉写的大多数同志宁死不屈比起来,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
最后袁农在剧里是自杀死的,想来这是编剧的巧思把历史里的疑点,用艺术的方式藏在结局里,让观众自己琢磨。其实不管是剧里的袁农,还是历史上的刘国定,都让人看清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性考验有的人骨头硬,宁死不叛变有的人却扛不住,成了千古罪人。
而袁农这个角色的争议,恰恰让我们更懂了忠诚俩字有多沉,也让这段历史,不止停留在书本里,更能让人心里多份思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