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读懂人性,你就赢了:卡耐基社交智慧,帮你搞定90%的人际关系难题

人际交往太难了......出品 | 破茧商学府 作者 | 小九你是否曾为搞不定人际关系而烦恼?明明掏心掏肺,却总得不到

人际交往太难了......

出品 | 破茧商学府   作者 | 小九

你是否曾为搞不定人际关系而烦恼?

明明掏心掏肺,却总得不到认可;想说服别人,话到嘴边却成了“无效沟通”。

其实,不是你不够好,而是没摸透人性的底层逻辑。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

这一句话,道破了所有人际关系的核心。

一.学会“麻烦”别人

“别给别人添麻烦”,是很多人从小被灌输的观念。

于是,遇到困难时宁愿自己硬扛,也不愿开口求助;和别人相处时,总想着“多付出一点”,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对方的好感。

可现实往往是:你默默帮了别人十次,一次没帮就可能被记恨;

你从不麻烦别人,时间久了,反而和周围的人越来越疏远。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富兰克林年轻时投资印刷生意,后凭费城议会工作获得官方文件印刷收益。

但议会中一位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厌恶他,不仅公开抨击,还让他的职业生涯岌岌可危。

富兰克林没主动帮对方以获得好感,反而写信借其私藏的善本;既满足对方虚荣心,也表露出仰慕。

对方很快寄书,富兰克林一周后归还并致谢。

之后在议政厅,对方主动礼貌问好,还表示愿助他,二人冰释前嫌成终生好友,这一“请人帮忙”的心理技巧也流传至今。

为什么请人帮忙有这么大威力?

我们请人帮忙,既然开了这个口,就是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对方是个好人,值得信赖,也很有能力。

就像你请同事“帮我看看这段文案有没有问题”,其实是在说“我觉得你文笔好,相信你的判断”;

你请朋友“推荐一家靠谱的餐厅”,是在传递“我觉得你的品味不错,愿意听你的建议”。

对方在帮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被重视、被需要,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不自觉地对你产生好感,甚至把你当成“自己人”。

当然,“麻烦”别人也是有技巧的,不是随便开口就行。

1.选“小成本”的忙:

别一上来就请对方帮“帮我搞定这个百万项目”“借我几万块钱”这种大麻烦,容易让对方有压力。

可以从“帮我带杯咖啡”“分享一下你常用的办公软件”这种小忙开始,对方更容易接受,也不会觉得有负担。

2.明确“需求”,不模糊:

比如你想请同事帮你改方案,别说“你帮我看看这个方案吧”,而是具体地说:

“这个方案的开头我总觉得不够吸引人,你能不能帮我提提建议,怎么改能更抓眼球?”

清晰的需求,能让对方知道该怎么帮你,也能体现出你的尊重。

3.“麻烦”之后,记得“回馈”:

同事帮你改了方案,你可以说“多亏了你,这个方案被领导夸了,晚上请你喝杯奶茶吧”;

朋友帮你推荐了餐厅,你可以在去过之后告诉对方“你推荐的那家餐厅真的超好吃,下次咱们一起去”。

小小的回馈,能让对方觉得“帮你是值得的”,也能让你们的关系更长久。

记住,好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互相麻烦”。

适当的“麻烦”,就像给关系加了润滑剂,能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

二.站在对方立场

人际交往中,“人们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是不变的底层逻辑。

这份自我关注并非自私,而是人性的自然倾向,

而高情商的处世之道,正在于洞悉这一点后,学会兼顾自我与他人的立场,在理解与尊重中搭建连接的桥梁。

人人都知道有这个道理,但做到它的人少之又少。

这需要我们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开口前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愿意听这些话吗?”

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将心比心,真正连接和影响他人。

一位客户谈合作时坚持压低价格,销售经理老周没有直接反驳“这个价格我们无法接受”,而是先认可对方的考量:

“我特别理解您希望控制成本,这也是很多企业合作时的重点关注方向。”

先接纳对方的立场,再顺势分析产品的优势,最终让客户自愿接受了合理报价。

这种沟通方式的核心,正是换位思考,尊重了对方的想法,避免了对立感,让共识更容易达成。

所以想要让观点被接受,不妨先接纳对方的想法。

说服别人的关键,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一伙的”。

先换位思考,接受对方的观点,再慢慢引导,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认可你的想法。

所谓“真诚最动人”。何谓“真诚”?“换位思考”为真诚。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真心实意地让对方知道他有多重要,专注地倾听,让对方“被重视”。

只有自己“身先士卒”,对方才更可能投桃报李,尊重理解你的想法。

如果双方都在等待和渴望被理解,那只会互相争论和指责,在死胡同走里出不来。

说到底,人际交往不是一场“自我展示”的独角戏,而是一场“相互看见”的双向奔赴。

洞悉人性中“关注自我”的本质,却不困于自我,

用换位思考、真诚帮助与细节关怀兼顾他人需求,才能在彼此尊重中,收获真正稳固的关系。

三.影响他人

站在对方立场理解了他人,也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万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缘由。一旦找出动机,对方的脾气秉性就尽在掌握之中。

卡耐基说:“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两个原因——一个高尚的借口,和一个真正的动机。

如果你想改变他人行为,请帮他们想出这个更高尚的理由。

北岩勋爵发现报纸上刊载了一张他不想发表的照片,他没有直接要求编辑“把照片撤掉”,

而是写信说:“我母亲不喜欢那张照片,请您把它撤换掉。”

他利用“人们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意”这个高尚的理由,让编辑心甘情愿地撤掉了照片——

因为编辑会觉得“我不是在满足北岩勋爵的要求,而是在尊重一位母亲的意愿”。

小约翰·洛克菲勒想制止记者偷拍孩子的照片,也没有直接说“别拍我的孩子”,

而是对记者说:“兄弟们,你们也身为人父,你们懂的,让小孩子曝光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他抓住了记者“为人父母”的身份,用“保护孩子成长”这个高尚的理由,让记者主动停止了偷拍——

因为记者会觉得“我不是在妥协,而是在保护一个孩子的隐私”。

尊重母亲、保护小孩这些都是高尚的动机,当有人摆出这些理由的时候,没有人会违反。

想在小事上想要改变他人行为,就帮他们找出这个高尚的动机,他们也没办法拒绝你,因为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但想在大事上影响人,让人发自内心主动去做,就需要你找出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并且教给他们如何获得。

想让父母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只说“体检能早发现问题”,他们可能会觉得“浪费钱”“没病不用查”。

但如果你知道母亲最在意帮你带孩子,父亲想多陪你旅行,就可以换种说法:

“妈,咱们定期体检,身体好好的才能一直帮我带娃;爸,检查没问题,咱们明年才能放心去你想去的云南。

我已经约好了周末的体检中心,流程很简单,我陪你们一起去。”

当父母意识到“体检”是实现他们心愿的保障,抵触感自然会消失。

太多时候,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答案”,却忘了先问对方“要什么”。

就像你给口渴的人递面包,再精致也解不了他的急;但你若先知道他渴,再递一杯水,不用多说,他自然会接。

真正的影响力,从来不是“让对方按你说的做”,而是“帮对方实现他想做的”。

当你能看到别人隐藏在“拒绝”或“犹豫”背后的需求,再把要做的事和他的需求绑定,

告诉他“这样做,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不用你催,他自然会主动行动。

毕竟,人只会为“自己想要的”全力以赴。

与其花时间说服,不如先花心思“看见”——看见对方的渴望,再做那个帮他搭桥的人。

这才是最有力、也最长久的影响方式。

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

||案例、资料来源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喜欢可以点赞、分享和推荐,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破茧商学府原创,不得擅自搬运到其它平台、端口、渠道。团队会定期检查各种违规侵权现象,一经发现,我们将保留证据并向其追究法律责任,严格处理,望一起塑造良好的原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