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东局势正站在冲突与和平的十字路口,一场可能改变地区格局的冲突一触即发。2025年6月19日,多家美媒接连曝光重磅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批准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计划,袭击可能在近期实施,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以“永不投降”的强硬姿态回应,让本就紧张的以伊冲突骤然升级,全球目光聚焦于这场牵动世界神经的对峙。
美媒密集爆料显示,特朗普批准的打击计划正进入实操阶段。彭博社19日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高级官员已开始为未来几天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尽管局势仍有调整可能,但“本周末实施打击”的潜在计划已浮出水面,部分联邦机构高层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华尔街日报》进一步证实,特朗普在6月17日晚告知高级助手,他已批准攻击计划,但暂不下达最终命令,而是以“观察伊朗是否放弃核计划”作为行动前提,将军事手段作为逼迫伊朗妥协的筹码。
从美国近期动向看,军事准备迹象愈发明显。自6月18日起,美国紧急启动在以色列公民的撤离行动,并转移中东基地的军事资产。由于伊朗攻击导致以色列主要机场关闭,撤离行动被迫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这种大规模人员物资转移被外界视为行动“前奏”。特朗普18日在白宫被问及是否介入冲突时,那句“我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的模糊回应,更凸显了局势的不确定性与美国行动的微妙性。
美国对伊朗的施压正从舆论升级为军事威慑。特朗普17日在“真相社交”上强硬喊话,称“我们完全控制伊朗的天空”,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甚至威胁暗杀哈梅内伊。这与此前拒绝直接介入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纽约时报》注意到,他多次使用“我们”一词,暗示美国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据悉,特朗普17日召集国家安全团队在白宫战情室开会90分钟,讨论包括派遣加油机协助以军、使用“地堡炸弹”摧毁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等方案,且私下更倾向于后者。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哈梅内伊的回应展现出强硬姿态。他18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强调“伊朗永远不会屈服,美国的任何打击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并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战斗拉开序幕”,绝不会对以色列妥协。但现实是,以色列连日来的攻击已对伊朗造成实质性打击——国际原子能机构18日证实,伊朗至少两处离心机制造设施遭以军摧毁,以军还持续打击伊朗导弹工厂、安全部门及西部地区发射平台,甚至对国家电视台发动网络攻击。
以色列的战术意图逐渐清晰:以摧毁伊朗核计划为核心,同时通过袭击民生设施与网络攻击动摇伊朗社会稳定,配合情报渗透试图瓦解哈梅内伊政权。伊朗情报部门已展开反制,呼吁公众举报可疑人员,加强夜间巡逻,并以“酌情处理”劝降“叛徒”,但以色列对伊朗的渗透早已布局多年,短期内难以扭转被动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伊朗媒体近日发布“手摸核弹”的视频,配文“MAYBE”引发核威慑猜测。宁夏大学教授牛新春分析,美国实际上已参与以军部分行动,而以色列军事进展顺利或促使美国下场。但复旦大学教授孙德刚警告,若美国直接摧毁伊朗核设施,可能引发中东全面冲突,美国将难以抽身。目前,美国国内也有不同声音,弗吉尼亚州参议员凯恩16日提出决议,要求国会在对伊动武前进行辩论投票。
从特朗普批准计划却暂缓行动来看,美国仍试图以“冲突威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但哈梅内伊的强硬表态与伊朗潜在的核威慑暗示,让局势走向充满变数。距离“本周末”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中东的空气已凝固,一场可能改写地区秩序的风暴,正悬于德黑兰的上空。而中国外交部已证实,截至目前791名中国公民从伊朗转移至安全地区,1000余人正在撤离途中,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呼吁,能否在最后时刻拉住即将滑落的冲突齿轮,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