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蒙古人给了金国最后一击,三峰山上的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蒙金三峰之战。“国运”一词源自《周易》,描绘了国家在发展历程中的曲折与转变,宛如四季更迭、阴晴圆缺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蒙金三峰之战。

“国运”一词源自《周易》,描绘了国家在发展历程中的曲折与转变,宛如四季更迭、阴晴圆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他们更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征服,仿佛“国运”不过是天边的浮云,稍纵即逝。然而,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国运却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让我们追溯到蒙金三峰之战,这是蒙古人对金朝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在1232年的那个严冬,这一战决定了两国的命运。蒙古铁骑以少胜多,将金朝的主力部队围攻并消灭,为金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这一战也被誉为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同日月光辉,映照史册。

01 铁木真的遗愿

铁木真,这位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巧妙地编织了一部征服世界的史诗。他将蒙古各部族凝聚成为一支不可阻挡的铁流,共同踏上了向外扩张的征程。他们的矛头直指当时统治中国北部与中原的女真政权,这位英勇的征服者意在消灭这个强大的对手。

金国,这个在宋代时期让中国南方备受欺凌的世仇,灭亡了北宋,把宋室逼到了南方。然而,面对蒙古铁骑的如狼似虎,他们似乎无法反抗。蒙古人凭借着铁骑的狂飙突进和巧妙的战略,仅用了数年时间,就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迫使金国放弃了中(北京),把都城迁到了汴京(开封)。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贞佑南渡”,对金朝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羞辱和冲击。他们不仅失去了祖辈们生活的土地,也失去了与宋朝抗衡的有利条件。

铁木真,这位一代天骄,在1227年七月与西夏的战争中因病逝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遗嘱,计划借南宋的疆土迂回进攻汴京,一举消灭金国。这位伟人的离世,标志着一颗耀眼的星辰从历史的夜空中陨落,然而他的意志和征服的欲望仍在蒙古帝国中延续。

02 窝阔台的计谋

在铁木真神圣的躯体归于尘土之后,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如同骏马般奔驰在草原上,努力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在1228年,一场大昌原战役中,蒙古将领赤老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金军以少胜多,打破了蒙金战争中唯一一次胜利的纪录。金军主将完颜合达在战场上得意洋洋,自以为已经找到了蒙古人的弱点。

然而,蒙古人并未因此而气馁,他们像猎豹一样潜伏在丛林中,等待着下一次的战斗。窝阔台深知金军的底细,他观察着金军的薄弱之处,寻思着如何利用这个破绽一举攻破对方的防线。

1229年,窝阔台在铁木真等英明的建议下,决定兵分三路,向南方进军。他亲自率领大军直捣山西,而派史天泽前往卫州,另一支部队则由托雷带领前往河北。这些举措意在分散金军的注意力,迫使金人派兵来援。

不出所料,金人上当了。他们派遣了十万大军杀向卫州。然而卫州虽然固守,却也因此而元气大伤,无法再进行任何有力的反攻。与此同时,窝阔台的军队一路南下,与汴京轻松相遇,那是1230年春季的景象。

汴京城下,蒙古军队摆开了攻城的架势。金哀宗见状惊慌失措,急忙召回还在河北与拖雷对峙的完颜合达。然而此时的完颜合达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

03 三峰山上的血雪

在1232年1月的寒冬中,完颜合达接到了金哀宗的指示,他统帅着十五万金军,一路南下,只希望在抵达汴京前打通一条道路,将困在城中的金哀宗救出来。然而,蒙古人已经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掌握得一清二楚。

窝阔台派遣情报人员追踪金军的行踪,同时命令托雷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前去袭扰。这支蒙古小队就像一群恼人的苍蝇,不断地在金军的后方扰乱,打破了金军的行进步伐和秩序。经过几天的追击,金军疲惫不堪,饥寒交迫,连完颜合达也显得萎靡不振。

当金军来到钧州(河南禹州)时,他们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好好吃饭了。他们只能依靠野菜、树根以及偶尔打到的野生动物为生。他们迫切地想要获得补给,尽快到达汴京。但是,蒙古人不会让他们如愿以偿。窝阔台率领军队在前面堵截金兵,托雷部在后方追击,将完颜合达逼入了三座大山的包围之中。

此时的局势对金国来说似乎并不绝望。毕竟金国兵力众多,蒙古人要进攻也需要慎重考虑。而且,金国的援军正在赶往这里,局势反而对蒙古人越来越危险。然而,气候的变化改变了这一切。

钧州地处热带,冬季寒冷,少雨且会下雪。今年的1月,也如同往年一样,大雪纷飞,不久就覆盖了路面和山腰。金军的供给受阻,后援被阻,金人陷入了绝境。然而,蒙古人似乎并不在意这种恶劣的气候,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寻常的事情。他们是蒙古高原上最能适应寒冷气候的民族,他们的马匹和武器都十分适合这种环境。

蒙古兵分两路,轮番冲击金营,让金军不得安宁。而窝阔台更是故意留了一条通往钧州城的路,看似给金军指明了一条生路,实则是一个圈套。这条路通向的并不是救赎和希望,而是死亡和毁灭。

最终,金军溃不成军。完颜合达虽率领残部逃往钧州城中躲避,但攻入城中的蒙古官兵毫不留情地将他斩于马下。随着主帅战死,金军的将领们也相继阵亡,金国最后一支大军在三峰山被蒙古人屠戮殆尽。

这场战争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卫州之战使金国的实力大损,而三峰山之战更是让金国失去了最后一丝机会。第二年,金国被灭,正是在1234年1月10日这个悲伤的日子。

04 国运之变

纵览历史洪流,金国的灭亡并非仅因三山之役的冲击,无论蒙古国如何雄壮,都无法一举摧毁这个曾经的辉煌王朝。在1234年金国消亡之际,不仅蒙古人,甚至其他如西夏、宋等国都在欢呼鼓舞。

在蒙金战争中,南宋借势展开几场小规模战役,夺回了部分地区的土地,使金国元气大伤。而西夏、西辽等国也不是坐视不管,他们不断对金人的西北边境进行侵扰。金国四面临敌,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应对。

不只是外界的压迫,金国内部的矛盾也是其衰败的主要原因。汉族与女真族的冲突与反叛不断加剧,政治体制的缺陷导致宫廷中的贪污与权力斗争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怨声载道。

因此,对于金国来说,蒙古人只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而三峰山的大雪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国运”,那么金国这一手好牌,可以说是“国运”交给了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