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市场上,碰到一个刚入行的玉友。
他拿着块白得发亮的籽料,兴冲冲地问我:"您看看这料子怎么样?老板说这是极品羊脂白玉!"
我接过一看,心里就叹了口气。
又是一块生料。
白是够白了,但就是缺了那股子"味儿"。
这二十年来,我见过太多玉友吃这样的亏。都以为籽料越白越好,恨不得追求那种雪白雪白的。殊不知,真正懂行的老玩家,看的根本不是这个。
我常说一句话:买和田玉籽料,买熟不买生。
可能很多玉友会疑惑,这"熟"和"生"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熟料"?为什么老玩家都抢着要?"熟"这个字,其实是一种经验的判断。
你说它具体指什么?还真不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你要问我熟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那必须是油性!
很多玉友买籽料,第一眼就看光泽。
觉得光泽好的料子,品质肯定差不了。这话听着没毛病,但其实是个大误区。
光泽好不等于油性好。
现在抛光技术这么发达,高抛下来,什么料子都能给你抛得锃光瓦亮的。甚至有些商家会在料子表面抹油,看着油汪汪的,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真正的油性,得看"久放不干"这四个字。
我自己有个习惯,收到一块料子后,会先放置一段时间。那些真正油性好的熟料,放上几个月,你拿出来一摸,还是那种润润的感觉,仿佛它自己在"冒油"。
这种油,不是表面那种刺眼的亮光。
而是从玉石内部透出来的,一种柔和的脂光。就像熬得恰到好处的羊油,温润细腻。
熟料给人的第二个感觉,就是舒服。
这种舒服体现在哪儿?
首先是外形。
籽料的形状本来就不规则,但熟料因为在河水里翻滚的时间够长,被大自然打磨得特别圆润、自然。哪怕是一个断口,经过千百年的冲刷,也变得柔和顺滑。
拿在手里,你就觉得这东西天生就该是这个样子。
其次是颜色。
很多新手追求白度,觉得越白越好。但玩久了你就会发现,白度过高,往往不是什么好事。
像山料、俄料,白是够白的,但油性和润度就差了一大截。价值也远远比不上好的籽料。
真正的熟料,会有一种特殊的暖色调。
不是那种炫目的白,而是一种介于偏灰、偏青之间的暖白。看着内敛、低调,却越看越耐看,越看越舒服。
要说熟料最让人着迷的地方,那一定是它的脂粉感。
这个词儿特别难形容。
它不是一种特别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东西。而是一种非常内敛的、需要你细细去体会的质感。
比油性还要隐晦,介于透与不透之间的朦胧感。
介于张扬和低调之间的内敛感。
这是只有熟料才会有的感觉。生料呢?太年轻,太白,太直白,少了那份韵味,少了那种让人一眼就心动的感觉。
我认识的那些玉雕师,最懂什么叫老熟。
他们在雕刻的时候,能最直观地感受到料子的性格——硬度、韧性、油性,全都一清二楚。
老熟的料,雕刻过程中不会崩口,不会下刀困难。那种顺滑感,就像刀子在豆腐上走,行云流水。
二、"生料"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不建议入手?说完了熟,咱们再来聊聊生。
"生"和"熟"一样,也是一种感觉。但生料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玉友们可以对照着看。
上手有颗粒感,盘不动对于生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感不对。
你拿到手里一搓,会有一种涩涩的感觉,还带着明显的颗粒感。
这种颗粒感会让你盘的时候特别别扭——感觉涩,推不动。
有点像摸石头的感觉,表面略有粗糙。
熟料盘起来是顺滑带些阻力,而生料是阻力太大,根本推不动。这种手感上的差别,一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出来。
生料还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发灰。
不是那种特别直观的灰,但你拿一块白度差不多的熟料一对比,马上就能看出来——它闪灰。
这可能跟籽料的成因有关。
生料因为发育不够完全,玉色会有一种"交代不完全"的感觉。说白不白,说灰又没那么灰,颜色看着就是不舒服。
当然,生料里也有比较白的。
但那种白,往往显得生硬,有些还会水透。少了那份厚重感和温润感。
瑕疵多,尤其是绺裂和水线这里要说明一下,不是有瑕疵的料就是生料,而是生料往往瑕疵比较多。
生料的绺裂跟熟料不太一样。
熟料的裂可能会有沁色,比如水草沁、皮色沁。但生料的裂一般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沁色,而且往往是好几条聚在一起。
这是因为这些绺裂还没发育完全,大自然还没来得及把这些瑕疵打磨好。
另外,生料里的水线也特别多,而且一般都比较粗、比较明显。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大部分生料会有这种情况。
熟料有个特点叫"久放不干"。
那生料呢?正好相反——一放就干!
生料也能盘,但盘出来的效果跟熟料完全不一样。
生料盘出的光发亮,盘的时间长了还会出贼光。而熟料盘出来的是油性,是那种温润的脂光。
这区别,玩过的人一摸就知道。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新手玩家大多追求白度,觉得白度越高品质越好。逛市场的时候,眼睛就盯着那些白得晃眼的料子。
而老玩家呢?更关注的是料子熟不熟。
生料看着白度高,但结构松散。熟料的结构、密度、润度都是一流的,收藏价值自然也更高。
说白了,"生"和"熟"很多时候是要综合去感觉的。
你看得多了,上手一摸,一眼就能感觉出来。这不是什么玄学,就是经验的积累。
我自己刚入行那会儿,也走过不少弯路。
看到白的就买,看到便宜的就下手。结果买回来一大堆生料,放久了干得不行,盘起来也不舒服。
后来慢慢学会了看油性、看脂粉感、看手感,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好料子。
最后,我想给各位玉友提几点建议。
第一,别只看白度。
白不等于好,润才是关键。
第二,多上手。
籽料这东西,必须得亲自摸。手感骗不了人。
第三,理性消费。
现在籽料价格确实不低,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只要是真的和田玉,都能给你带来该有的乐趣。
第四,多看多学。
什么是生、什么是熟,看多了自然就懂了。
不要着急,慢慢积累经验。
这些年玩下来,我越来越觉得,玩玉跟做人一样,得沉得住气。
熟料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被大自然打磨得恰到好处。而我们玩玉,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慢慢体会那份温润和从容。
别被表面的白度迷了眼,多花点心思去感受料子的油性、脂粉感、手感。
当你真正懂得欣赏一块老熟籽料的美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老玩家宁愿多花几万块,也要买一块熟料。
因为那份温润,是生料永远给不了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
各位玉友如果对籽料的"生"和"熟"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交流。咱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玩玉这条路,我们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