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桓管五杰:辅佐齐国霸业的五位人才,你都知道吗?

春秋初期,齐桓公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齐桓公抢先回国

春秋初期,齐桓公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齐桓公抢先回国,在国、高二氏支持下夺取君位。齐桓公即位之初,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从而开创了一番霸业。而在当时,有五位人才辅佐齐桓公和管仲,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桓管五杰”。

一、宁戚

宁戚(甯戚),生卒年月不详,春秋时齐国大夫。宁戚早年怀才不遇。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招才纳贤,励精图治。宁戚对桓公纵论天下大势,并陈述了对治理齐国的见解,齐桓公极为赞赏。次日,齐桓公再次接见宁戚,并力排众议,主张君主用人只取其长,即拜宁戚为大夫。

后来,宁戚长期任齐国大司田,成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主要辅佐者之一。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大作用。宁戚仕齐40余年,卒后葬于胶水之东,其墓称为“甯冢”,在今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境内,历2500余年仍高如山丘。

二、王子成父

王子成父,周桓王次子,生于周桓王三年甲子(前717年),原为东周都城洛邑王城的城父故尊称为“王子成父”。因为东周王室发生“子克之乱”,王子成父逃到齐国避难。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管仲(前724—前665)的辅助下使齐成为强国,管仲曾推荐成父为齐国大夫,后迁大司马,成为齐桓公手下第一大将,遂定居齐国都城临淄。

值得注意的是,西汉刘向《说苑-君道》里记载一代贤相晏子对王子成父评价很高。并且,王子成父为琅琊王氏开族始祖,他去世后埋葬于齐都临淄,娶齐姬姜氏,其后人由山东迁居洛阳后分琅琊、太原。

三、宾须无

宾须(胥)无,公元前685~前641年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其为史书记载的宾氏最早一人,现被宾氏后人尊为宾氏始祖。宾须无曾与管仲、隰朋、鲍叔牙等辅助齐桓公称霸,史有齐桓公始霸的详细记载。

在史料中,有齐大将军宾须无常带兵作战的记载。齐桓公在册封功臣官爵时,管仲对宾须无的评价:“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同时史书中还称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五人为齐国“五贤人”。在齐国,“五贤人”皆直接听命于国君,对国君负责,故“五贤人”当属位列三公。

四、隰朋

隰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隰朋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

据《韩非子·说林上》载,隰朋随齐桓公、管仲率兵北伐孤竹(今河北卢龙南),春往冬返,回国时大军行至山中,一时寻不到水源,大家非常着急。隰朋对大家说:“蚂蚁冬天居于山之阳面,夏天居于山之阴面,因为蚂蚁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兵士们找蚁穴挖掘,果然得到水源。在大军缺水之际,隰朋巧妙地借用蚂蚁的生存本性来探掘水源,将动物的自然之性利用于人的特定目的,表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天才。因此,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隰朋与管仲同年死。

五、东郭牙

东郭牙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谏臣,被管仲推荐担任大谏之官,以犯颜直谏、洞察敏锐著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东郭牙的定位和以上几位大臣明显不同。东郭牙通过观察齐桓公神色与肢体语言,准确推测出伐莒计划,作为谏臣辅佐齐桓公称霸。作为“桓管五杰”之一,东郭牙担任大谏之官并管理啧室机构,其忠诚不避死的品格被后世视为谏官典范。